菊花黄巢的诗意
《菊花》
作者:黄巢
原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黄金甲:指金黄色的菊花。
诗意: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
阵阵香气弥漫长安,
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
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
查看更多>>>《西江月秋收起义》
作者:毛泽东
原文: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由李白《苏台怀古诗》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得名。
2、军叫工农革命: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称作国民革命军,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队伍就叫工农革命军。二八年五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才正式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目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3、旗号镰刀斧头:这是当时的军旗。三三年改为镰刀锤子,后演变为现在的八一军旗。
4、匡庐:原为修铜,即修水、铜鼓,江西省县名。
5、潇湘:原为平浏,即平江、浏阳,湖南省县名。
6、暮云愁:象征反动势力压顶,百姓生活窘迫。
赏析:
上阕表达了工农革命军行动的迅速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开头两句: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旗帜鲜明,铿锵有声,为全诗创造了昂扬奋发、气壮山河的氛围。与以往的军事行动不同,这次起义不再借用国民革命旗号,而是第一次坚决、公开地打出工农革命和共产党的旗号,表示它是一支受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这两句说队伍走向,突出指挥若定的气概及奋勇前行的气势。
下阕追叙起义的原因和不可阻挡的气势,照应了上阕,必然的因果关系显得极有说服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起始两句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的尖锐程度,指出秋收起义的内在原因及动力。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前句写地主催租索债给农民带来无限的悲愁,于是后句霹雳一声暴动便成为必然之势,顺理成章,形象生动,充分显示出起义的正义性,有力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
另外,这首词遣词造句,明快有力,富有文采。旗号镰刀斧头,使工农革命的特点表现得具体鲜明;匡庐、潇湘,以当地的名山名水指代两地,简练含蓄,充满诗情画意,富有魅力;一个直字,坚决明快!同仇,既典雅又易懂,雅俗共赏;暮云愁、霹雳一声,比喻形象,有气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