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很多小伙伴们对诗句并不陌生,它只是诗词中的一部分。诗词是作者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创作,以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现代汉语的写作和鉴赏能力。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诗句吗?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作者:元好问

原文: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赏析:

由词题可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元好问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和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所以词最后,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jzd365.Com更多诗句延伸阅读

毛泽东:临江仙·赠丁玲


《临江仙赠丁玲》

作者:毛泽东

原文: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注释:

1、落照:夕阳的余照。《临江仙赠丁玲》毛泽东诗词手迹。

2、漫卷:随意吹卷。

3、孤城:指保安。

4、保安:当时是陕北苏区首府,在陕西省西北部,现名志丹县。

5、洞中:窑洞中。

6、出牢人:指丁玲。丁玲于一九三三年五月进狱,后被软禁在南京。三六年九月,在共产党帮助下,她化装逃离南京,于十一月十二日到达保安。

7、毛瑟:德国毛瑟(Mauser)兄弟设计制造的枪,当时中国军队用得很多。

赏析:

这首词是毛泽东写给丁玲的。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一九零四年生于湖南常德,自二七年起开始发表作品,是三十年代着名左翼作家,三二年三月在上海加入中共。她到保安后只有几天,即发起组织中国文艺协会,并担任主席之职。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讲了话,称赞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黄土沟来了位大作家,也真是人物一时新了。

丁玲主动要求到前线去看看。三六年十二月底,毛泽东通过军用电报把这首词拍给在前线的丁玲。来年二月,毛泽东亲自下令任命丁玲为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丁玲于八六年三月四日在北京逝世。

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无心情。

注释:

1、几许:多少。

2、扃:门外之亲,引用为关闭之意。

3、萼:花瓣外的一层小托片。

4、秣陵:战国楚置金陵邑,秦时称秣陵,以后又多次更名。这里的秣陵为古名的沿用。孙吴时又改名建业,东晋建兴初改为建康,隋又易为江宁。同理,此词中的建康也是古地名的沿用。两名实指一地,即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5、老:《花草粹编》等作客,今据赵万里辑《漱玉词》。

6、建康:即南京。《花草粹编》等作建安,《乐府雅词》作远安。远安在今湖北,清照未至此地。建安在今福建,王仲闻以为清照似曾至此地。

7、试灯:正月十五为灯节,节前预赏试灯。

赏析:

《临江仙》系易安从明诚守建康时作,当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春为是。该词引前人句入词,浑化无迹。两组对仗的运用,深化了词旨,增强词的建筑美、韵味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通过早春景象的描写,表现作者南渡之后百感交集系念家国的复杂思想感情。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作者:徐昌图

原文: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

1、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2、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动乱时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这次词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接下去,词人转过头来,顺眼一望,却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此时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诗)。词人象浮云一样飘流无依,象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一切既是词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飘蓬生活的形象概括。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所以这二句可看作是词人特定心态下摄取的一组画面,既是实景,也是虚景,虚实相用,使画面极富表现力,它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是自然景观了,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观中所隐含的离情别恨,它连绵不断,广阔深远。

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了,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平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蒙,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是水面上起了风波。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评徐昌图的《临江仙》一词,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离愁难奈,感人至深。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1、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2、淘尽:荡涤一空。

3、成败: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4、青山: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5、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6、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7、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8、浊(zhu):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9、古今:古代和现今。《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10、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翻译: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

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

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

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

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

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

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付。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注释:

1、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2、长沟: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3、渔唱:打渔人的歌儿。这里作者叹惜前朝兴废的历史。

4、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赏析: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浅显,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彭孙遹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

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而且认为其特点很像苏东坡。南宋黄升说,陈与义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清陈廷焯也说,陈词如《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与义填词时是否有意模仿苏东坡呢?从他的为人,诗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发。陈与义作诗,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宗杜甫,不受苏诗影响。至于填词,乃是他晚岁退居时的遣兴之作,他以前既非专业作词,所以很不留心当时的词坛风气,可见并未受其影响。譬如,自从柳永、周邦彦以来,慢词盛行,而陈与义却未作过一首慢词;词至北宋末年,专门雕饰,有矫揉造作之感,周邦彦是以富艳精工见称,贺铸亦复如是,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饰;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来,自行其是,自然也不会有意学苏(东坡)的。

不过,他既然擅长作诗,晚岁填词,运以诗法,自然也就会不谋而合,与苏相近了。以诗法入词,固然可以开拓内容,独创新意,但是仍必须保持词体本质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词意。苏东坡是最先以诗为词的,但是苏词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遇乐》(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虞美人》(乳燕飞华屋)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手批《东坡词》,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评词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辞酬午日


《临江仙高咏楚辞酬午日》

陈与义

高咏楚辞酬午日,

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

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注释:

1、午日:端午,酬:过,派遣。

2、节序:节令。

3、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

4、戎葵:即蜀葵,花开五色,似木槿。

翻译: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

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

是一个匆匆过客。

异乡的石榴花再红,

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

那般艳丽。

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

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

墙东的蜀葵,

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

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

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

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赏析:

本篇当为宋室南迁、作者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端午感怀而作。时节、处所、国事、境况,使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屈原当时的遭遇,内心里发出强烈共鸣。上片起句着题,切端午屈原事,次句感叹时序匆促、异乡羁旅,榴花插入往年高会观舞盛况,惜乎无人知此,喟叹弥深。满帘风,见出情怀激越。下片感叹自己身出江湖、老大无用。首句仍显示五月蜀葵红似火,但这次进而凝笑人了,作者心潮逐浪高,从愤而恨了。蜀葵似乎探头笑语:朝廷不思抵抗,你为什么不为主抗金,不横戈跃马驰疆沙场呢?在无可奈何中,作者要借酒浇愁,但一举杯又联想到祭奠屈原,心随屈原去汨罗了。呼应开端,关念国事情悰贯注于笔端。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生日自黑句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