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在学习中,时常会遇到各种诗句,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古诗的特点有:句子的整齐、平仄和对仗、词藻和句法、节奏和韵律。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锻炼我们的想象力。那么,对于诗句的名句你都知道哪些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小寒食舟中作》

作者:杜甫

原文: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

1、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

2、佳辰:指小寒食节。强饭:勉强吃一点饭。

3、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见《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几在这里指乌皮几(以乌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爱的一张小桌几,一直带在身边,在一首中还写道:乌几重重缚(《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意思就是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鹖(音h合),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海经》。这里鹖通褐,指颜色。仇兆鳌注:赵注:鶡冠,隐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五:浑忘憔悴无颜色,翻笑他人戴鶡冠。

4、春水两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

5、娟娟二句语含比兴。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益觉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状蝶之戏。片片,状鸥之轻。闲幔,一作开幔。

6、云白句:极写潭州(今长沙)距长安之远。这是诗人的夸张,实际上长沙距长安也就一千多公里。

7、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山金鼓震(《秋兴八首其四》)。朱瀚注: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毛奇龄说: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纪事生感也(《西河诗话》)。

翻译: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

靠着乌几,席地而坐,

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

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

春来水涨,江河浩漫,

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

身体衰迈,老眼昏蒙,

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

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

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

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jzd365.coM更多诗句小编推荐

客中寒食的诗意


客中寒食的诗意

《客中寒食》

作者:李中

原文: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赏析:

诗人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孟宾于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着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山国学,当在942年左右,是否登进士,不考。后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南伐,陷于周师,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两亲在堂,上表请归故国,得周帝恩准,弃官归南唐亲养。宋乾德初任吉水尉,历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年(972)任新淦县令。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共有二百余篇,时晋天福中进士孟宾于任水部郎中,为其诗集作序。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着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

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但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忍不住赋诗,有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等句,深思苦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思简寂观旧游寄道者》。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客中作的诗意


客中作的诗意

《客中作》

作者:李白

原文: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1、客中:指旅居他乡。

2、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3、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

4、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5、但使:只要。

诗意:

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

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

一醉方休,

我才不管这里是我的故乡还是异乡呢!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着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芬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读来令人如饮醇醴,如坐春风。

岑参:碛中作


《碛中作》

作者: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注释:

1、碛(q):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2、走马:骑马。

3、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4、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绝:没有。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翻译:

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

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

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赏析: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碛中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有不同的艺术特点。起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次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三句以设问兜转,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显示出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杜甫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这是指他的诗结尾浑厚,气象阔大,不可窥其涯际。从结句平沙万里绝人烟(一本作平沙莽莽绝人烟)来看,境界阔大,茫无边际,篇终接浑茫五字,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别有神韵。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

作者:杜甫

原文:

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

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

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

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

仰视皇天白日速。

赏析:

乾元二年(759),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一家人因饥饿病倒床上,只能挖掘土芋来充肠。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诗人以七古体裁,写了《同谷七歌》,描绘流离颠沛的生涯,抒发老病穷愁的感喟,大有长歌当哭的意味。此为第七首,是组诗中最精彩的篇章。

此诗开头使用了九字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浓缩《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意,抒发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填沟壑,怎不叫他悲愤填膺!六年后杜甫在严武幕府,曾再次发出这种叹穷嗟老的感慨: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莫相疑行》)其意是相仿的。

次句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二字缀于句端,进一步突现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为饥饿驱迫,在荒山道上尝够了艰辛困苦。

三、四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全诗陡然出现高潮。十二年前,杜甫西入长安,然而进取无门,度过了惨淡的十年。他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达官贵人,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长安卿相多少年。这不能不使诗人发出愤激之词:富贵应须致身早。致身早,似是劝人的口吻,却深蕴着对出现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这和他早年所写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显然同属愤激之言。

五、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诗人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因而和友人谈起的都是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自然引起无限伤感。

第七句呜呼七歌兮悄终曲,诗人默默地收起笔,停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吟唱,然而思绪的巨潮如何一下子收住?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这时,一种迟暮之感,一种凄凉沉郁、哀壮激烈之情,在诗人心底涌起,不能自已。

《同谷七歌》在形式上学习张衡《四愁诗》、蔡琰《胡笳十八拍》,采用了定格联章的写法,在内容上较多地汲取了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经验,然而又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沈德潜《唐诗别裁》),自创一体,深为后人所赞许。此诗作为组诗的末篇,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艺术上,长短句错综使用,悲伤愤激的情感,犹如潮水般冲击着读者的心弦。

杜甫: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注释:

1、知章:贺知章,诗人,嗜酒,狂放不羁。

2、似乘船:醉后骑马,似坐船般摇摇晃晃。

3、眼花:醉眼昏花。

4、汝阳:汝阳王李琎。杜甫曾为其宾客。

5、始朝天:才去朝见天子。

6、曲车:酒车。

7、涎:口水。

8、左相:李适之。天宝元年为左丞相。

9、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以此形容李适之的豪饮之态。

10、乐圣:喜酒。古酒徒戏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

11、宗之:崔宗之。开元初史部尚书崔日用子与李白交情甚厚。

12、觞:酒杯。

13、白眼:晋阮能为青白眼,对拘守礼法的人以白眼相待,此借指崔宗之傲慢嫉俗的表情。

14、玉树:形容人清秀出尘。

15、苏晋:开元年间,任户部、史部侍郎、太子庶子。

16、长斋:长期戒斋。

17、逃禅:不遵守佛教戒律。

18、不上船:李白豪放嗜酒,蔑视权贵。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于白莲池,欲召李白写序,当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高力士遂扶其上船见皇帝。这里指李白酒后狂发,无视万乘之尊严。

19、张旭:着名书法家,善狂草,人称草圣。好酒。

20、脱帽露顶:李欣《赠张旭》: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写张旭醉时不拘形态的豪放之态。

21、如云烟:指张旭的书法变化多端、生动瑰奇。

22、焦遂:事迹不详。

23、卓然:独异样子。

24、惊四筵:使四座的人惊叹。

赏析:

诙谐幽默,别有情趣。子美独具慧眼,于各人特色中取其一二为之,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君仙画像图。酒仙酒鬼酒痴酒圣,于斯集聚。诗人妙手偶成,惟妙惟肖。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又主次分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彼此映照,风神独擅。贺知章醉态可拘,妆阳王嗜酒如命,李适之海量惊人,崔宗之倜傥不群,苏晋醉酒忘禅,太白斗酒百篇桀骜不驯,张旭酒入豪肠笔走经蛇,焦遂五斗方醉,雄谈阔论语惊四方。诗人用笔精炼,鬼斧神工,将八位酒中圣哲刻画得入理入微,不同凡响。

诗经:柏舟·泛彼柏舟


《诗经:柏舟泛彼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注释:

1、髧:(音旦)头发下垂状

2、两髦:(音毛)男子未成年时剪发齐眉。

3、仪:配偶

4、之:到

5、矢:誓

6、靡它:无他心

7、只:语助词

8、特:配偶

9、慝:(音特)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译文: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中慢慢游。

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另求!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边慢慢游。

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变心!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赏析:

旧说多将这首诗与《邶风》中同名之作混为一谈,认为是共姜自誓之作。或以为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作此诗(《毛诗序》);或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作此诗(三家诗)。古人称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皆原于旧说。而这些旧说多胶柱鼓瑟,实不可取。

其实诗意一看就很明白:主人公原是一个待嫁的姑娘,她选中的对象是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只消看他披着两髦,尚未加冠就可以知道。姑娘的选择未能得到母亲的同意,所以她满腔怨恨,发誓要和母亲对抗到底。

这首诗还接触到一个更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无论古今中外,在择偶的问题上,母亲和女儿的意见往往不能一致。母亲相中的,女儿不屑一顾;女儿中意的,母亲坚决不准带回家来。这种事不但古代有,今天还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例如白俄罗斯民歌《妈妈要我出嫁》中,妈妈给女儿挑了好多人家,女儿的表态都是妈妈我不嫁给他!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中,女儿为自己辩解说:哎哟妈妈,你不要对我生气,年轻人就是这样相爱。

妈妈也曾年轻过,为什么一旦成了妈妈,就不理解年轻人的心思了呢?这是因为女儿是跟着感觉走,而妈妈多了些岁数,就多了些世故。这是因为妈妈健忘,多了些功利,就少了些热情;多了些理智,就少了些感觉。老是看家底呀,看文凭呀,看几大件呀,女儿都烦透了。殊不知甜蜜的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与家底无关、与文凭无关、与几大件也无关。

母女的意见不统一,爱情就发生了危机。女儿要么放弃己见,要么作坚决的抗争。看来诗中女主人公是持后一种态度的:至死誓靡它!坚决到这种程度,母亲也就难办了。但要为娘的改变主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女主人公一面誓死维护爱情,一面从内心发出沉重的叹息:娘呀天啊,为什么就不相信我是有眼力的呢!这一声叹息,使得诗的内容变得沉甸甸的。

和《国风》、《小雅》中的多数篇章一样,这也是一首歌词。在形式上属于典型的两章叠咏:中心意思在第一章中已经说完,但只唱一遍不够味;所以第二章变易韵脚上的字,将同样的意思再唱一遍。实际上也就一支曲子,两段歌词,结尾处以咏叹作副歌。这种形式,在当代歌曲中,也还是很常见的。

寒食古诗


寒食古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作者:元好问

原文: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赏析:

由词题可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元好问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和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所以词最后,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诗经:天作


《诗经: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

注释:

1、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

2、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扩大,治理。

3、彼:指大王。作:治理。

4、康:安。

5、彼:指文王。徂:往。

6、夷:平坦易通。行:道路。

译文:

高耸的岐山自然天成,

创业的大王苦心经营。

荒山变成了良田沃野,

文王来继承欣欣向荣。

他率领民众云集岐山,

阔步行进在康庄大道,

为子孙创造锦绣前程。

赏析:

对于周人来说,岐山是一圣地:周之兴也,鸑鷟(即凤凰)鸣于岐山。(《国语-周语》)周人一系传至古公亶父,居于豳地,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去豳,度漆、沮。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史记-周本纪》)古公之前,后稷、公刘二位也是功勋卓着,《国语》之所以取岐山为周人兴起的圣地,似是极度推崇古公之仁,从上引文可见,古公不仅仁爱本族,而且推仁爱于一再侵犯于己的异族,自然更是难能可贵,因而也更具备后世儒家所定的圣人品格。

《天作》是周颂中少有的提及具体地点的作品(另一篇是《潜》),它写出了岐山。《毛序》说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诗集传》则指为祭大王之诗,都认为祭祀的对象是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季明德语,认为是岐山之祭,即《天作》的祭祀对象是岐山。其实,岐山是古公至文王历代周主开创经营的根据地,其后的伐商灭纣便是在此积蓄了力量。《天作》这首诗,应该既是祭圣地,同时又是祭开创经营圣地的贤明君主的。由于岐山之业为古公开创,而文王后来由此迁都于丰,故《天作》应是在岐山对古公至文王历代君主进行祭祀的诗。至于行祭之人,则非文王的继承人武王莫属。

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武王,但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纣王囚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文王之世,已为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岐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天作》一诗,便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非凡手笔。

喜欢《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一文吗?“迷你句子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诗句,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升中班期末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