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能创作一篇属于自己的电影观后感并与他人分享呢?电影作为长久时光长河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之一,观看电影是情节和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过程。写观后感时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恰当性,长时间写作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经过迷你句子网小编反复的筛选和修正,我们最终推出了最新的“感动中国的观后感”,感谢你的支持,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创作方式!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1】

20世纪末,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等多重因素,草场干枯、土地荒漠、河流断流,被誉为“地球上最强悍生命力的耀眼舞台”的三江源,黯然失色。

康巴汉子尕塔所在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黄河源头的多条河流发源或流经此间。

“在地球上这么偏远的地方,牧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一点也不比城市居民差,我开始跟牧民学习。”2010年,尕塔在曲麻莱县的乡镇任职,“牧民们对神山、圣水的保护,源自对神山、圣水的尊崇,这是一种原始的生态文化。”

“但牧民们原有的保护方式、方法,已跟不上时代。而且,生态保护也不能仅靠牧民自身。”尕塔说,“生态保护贵在理念,理念不到位,行动就不到位。”

2015年12月,中国官方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江源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天字号”工程,青海省担起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制度创新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担子。

“国家公园”的概念是个舶来品,彼时,中国没有国家公园范例。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专家彭奎表示,“国家公园的首要目标是要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

彼时的中国,一块自然保护地,林业、环保、水利、农牧等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堪称“九龙治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该国家公园依托原三江源、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试点区内6类15个保护地及相应管理机构,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3个园区管委会。同时,整合林业等部门职责,在管委会下设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全面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的保护管理。

“建设国家公园,不是单纯建基础设施。”如今,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跟园区的生态管护员,组成人数不等、专业不一的藏羚羊护航队、雪豹监测队、大自然摄影队、帐篷美术队,开展巡山、监测、推广。

“建设国家公园后,牧民监测手段更先进、参与积极性更高。”在尕塔看来,白色垃圾污染曾是国家公园的一大危害,“现在,捡垃圾的越来越多,吃喝垃圾食品的人越来越少。”

“山干净、水干净、草场也干净,如今,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尕塔说,曾经野生动物怕人,如今,棕熊经常跑到牧民家里。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王湘国24日表示,2022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圆满完成、正式设园之年。“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赋予了国家公园这项工作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立足“中华水塔”保护,将各项工作充分融入国家公园正式设园后的体制建设总目标中。

据悉,正式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划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成为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

“放眼全球,生态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中国正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其中,国家公园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未来,要让国家公园来领头,各类自然保护地跟着国家公园来改变,包括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创新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机制等。”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2】

今天,我观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颁奖活动,共有11人获奖,其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我怀惴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

第一位获奖者叫黄旭华,三十多年来,黄旭华没回过几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核潜艇之父”。他那时心里肯定很纠结也很无奈。

最让我感动的是91岁的老人刘盛兰,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一刻开始,73岁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去,有时候,他竟然同时损助了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他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出去捡废品。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个蓝布袋,里面装满了给学生的汇款单和学生的回信……老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住进了医院,还不忘给同学们汇款,怕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对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一开始,乡亲们都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对于这些嘲笑,沈克泉并没有气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后来,沈克泉叫来了儿子沈昌建带着买车钱与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种。沈克泉去世前说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经过父子俩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种都获得了认可。父子俩的心灵就像油菜花一样美丽。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人我没发现,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3】

感动,平平凡凡中却蕴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一种无可比拟的作用。它撞击着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心中一种强大的震撼。

当今的社会我们是怎样认知的?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有的人说,现在的社会太混乱,社会秩序太差;

有的人说,现在的社会太阴暗,盗贼小偷无恶不作;

有的人说,这个社会太无情。老人摔倒了,路人是否要将其扶起,都需要犹豫片刻……

不同的人对于我们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看法。虽然孔子提出来的大同社会在当今世界上根本无法实现,但是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社会中的好人也不少,他们不被利益驱使,只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平平淡淡地活在这人世间。

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地方政府、新闻媒体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这些好人好事。已经举办过10届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壮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极其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有真爱。情感更是无处不在,仿佛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就能深入到每个人心坎里,沁入心脾,久久回荡着。

坚持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甘于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年逾90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扎根高原地区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从8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以及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不已。

感动,平平凡凡中却蕴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原以为灾难过后,留下的只有伤心;原以为不幸背后,存在的只有痛苦;原以为失去后,就不再拥有。原来,这一切都是不全面的。无论发生何事,明天依然会到来,人依然还要向前走。只要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向前走,你也可以不断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感动,激励着自己,更感动、鼓励着别人。

其实我们的身边不缺少感动,好人、热心人也并不仅限于这十位《感动中国》获奖者,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方便与温暖。他们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

生活中平平凡凡的我们,只是中国十四亿人中的一员。或许我们做不出什么对社会影响巨大的事来,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想着多为别人做些什么,多为集体做些什么,多为家庭做些什么,多为社会做些什么,同样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这样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和谐美好了。

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社会多一点宽容,多一丝温暖,多一些幸福,多一份和谐。让我们带着感动的力量前行,努力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奇迹。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4】

何玥,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广西桂林,是一个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有爱心的好孩子,还把自己的奖学金,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给何玥治病,父母已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感动中国》是这样评价她的: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亮把人间照亮。

看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反复思考:一个十二岁的花季女孩,能有如此的坚强、勇敢和心胸,面对如此残酷的人生,还能做出这样的壮举,为别人着想,实在让我感动,让我佩服。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龄,却经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但是没有她那样的宽容和大度;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独生子,却只想着父母和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没有像她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中国人,为何我如此渺小,她却如此伟大。因为她有一颗善良、无私、伟大的心。我们要向她学习、向她致敬!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5】

以榜样为引领,发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事业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黄文秀驻村当第一书记期间,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短短一年,她就从“扶贫新手”转变成群众最信赖的人,用一腔热血、一片赤诚践行着共产党人共同的誓言。我国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唯有恪尽职守、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以榜样为鞭策,弘扬迎难而上、主动而为的担当精神。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面对脱贫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她没有退缩,一次一次向贫困户家里跑,帮他们干农活,带领群众摸索并发展了适合本村的产业,仅仅一年时间,白坭村的贫困发生率就从22.88%降至2.71%。当前,我国的脱贫工作正处于冲刺阶段,志不坚不足以攻城拔寨,意不定不足以爬坡迈坎,唯有能担当、敢担当、勇担当,才能真正不辱使命。因此,要多学习理论知识,补短板、强弱项,在大是大非前能担当;要多注重实践锻炼,多去基层一线等工作中增长才干,磨练意志,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危难险阻前敢担当;要多培养斗争精神,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斗争意识,在复杂问题前勇担当,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信任。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6】

【dg15.com 工作总结之家】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这让我颇有感触。在这十个人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海上工作者官东他将生命置之度外,坚持救人的精神。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的时候关东主动邀请进入抢险救援分队,并且是第一个跳入那冰冷、漆黑、缺氧的江水之中,面对水流得速流动,和能见度低的双重考验,首先在船舱中发现了朱红美老人,他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为老人带防装,终于救出了第一位生还者。

没过多久,官东又一次跳入水中,在船仓中发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已经绝望的陈书涵,关东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向岸边靠近,不料在半路信号绳被缠住了他果断地将信号绳给切断,这是他唯一能与岸上联系的工具,结果也被他切断了。摸索了二十分钟后,终于找到了舱口,谁知,一个水流将他冲到了江底,而此时,氧气罐里的氧气即将用完,官东果断的丢掉了身上所有装备,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终于游出了水中。

官东用自己的生命去救他人的生命,这种精神,是他身上最宝贵的。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7】

点燃心灵的那盏灯

——2012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是什么力量,让他坚持着是十年如一日为了家乡的建设埋头苦干,即使自己家中一贫如洗他也始终如一?是什么信念,让他始终坚持与生命搏斗,即使百般受挫也要用仅有的双腿支撑起梦想的风帆?是什么勇气让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危难时刻,张开双臂拖着坠落的生命?

什么样的精神让他们放弃舒市的生活,投身于弱势儿童的教育?然而,在这个匆忙的社会里,是什么点亮了一盏灯,点亮了脆弱的心灵,融化了整个冬天的寒冷?

胡忠、谢晓君两夫妇是伟大的。人是一种倾向性动物。从困苦到安逸是容易的,但从安逸到艰难,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他们选择了直面困难,带着孩子去藏区,为更多的孤儿送去知识和爱心。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财富在于对爱和信仰的执着。他们帮助孤儿们一辈子长大。在物质繁荣的时代,他们依然让世人相信精神是不可战盛的。

命运对她是残酷的,但她微笑着回报世界。她就是孟佩杰,一个与我们一般大的女孩。磨难让人成长,让她承担了这个年龄本不应承担的心理创伤,但她却无悔,她说“只要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听到这句话时我的眼泪顿时决堤而下。她的行为震惊了我们,使我们深思。作为孩子,我们总是习惯于接受和忽视对父母的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道不仅是因为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更因为它是由我们的良知引导的。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这句颁奖词就像这位主人公一样感动着我也鼓舞着我。我无法想象失去双臂会是什么样的心态,更无法想象当我终于找到人生目标时,再次被命运击碎会是什么样的境遇。“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这句话像警钟一样,一遍遍在我的脑海里回放,震撼着我的心灵。是的,在今天的中国,什么样的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今天,我们没有大的挫折来赶上刘伟的不幸。

因此,我们有任何理由抱怨生活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

看那绿色的荒山和他的白发。看看这条笔直的路和他破旧的家。杨善洲是保山市的好书记,是全国的好榜样。买不起树种他就捡果核去种,为了工作起来方便他就住在山上,再多的辛苦他毅然的抗下再多的艰难他也不曾退缩。

当官为民,而当今社会却能有多少为官者做到一心为民两袖清风?

那些感动还在继续,那些爱心还在传递。感动中国只是一个缩影,但它可以勾勒出全世界爱情的雏形。

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的心也会被这一盏盏明灯照亮,也会生出更多的坚强勇气和爱来点燃身边的人。

2012年2月27日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8】

这件事发生在2003年的那一个夏夜;病魔悄声无息的来到了,广东省上面的那一片星空,将可怕的非典病毒带到了这座繁华的小镇上。第二天早晨,医院门口早已大排长龙,**长叶欣闻讯赶到,冲锋在战前第一线,尽量不让年轻的小**们,沾到病人的一边,每次她都会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时,她都护理得格外细心,耐心、没有一丝的嫌弃。

对于那些可怜的病人,她更加照顾他们,甚至主动提出要买。我记得有这样一段她常常对**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的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

作为一个**一方面,我们需要解决他们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要给他们爱的力量,活下去的勇气!一天早上,一名疑似肠梗阻的急诊病人前来抢救。经专家确诊,怀疑终于被证实:

这是非典型性肺炎。

随后,叶**和专家们迅速展开了对重病患者的抢救工作: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患者终于从死神手上拉了回来。

可”非典”这时正悄声无息地闯进了已经在一线奋战数日的叶欣身体里。为了治好叶欣,医院想进办法,但叶**长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在叶欣转入icu病房不久,由于戴上了面罩,她已经不方便讲话了。

一天,面对前来治病的医生,她忽然急切地示意**递给她纸和笔,颤颤巍巍地写道:“不要靠近我,会传染。”、、、、、、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吸,都没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

3月25日凌晨1时30分,叶欣离开了她心爱的岗位,永远的战友和亲人。叶欣虽然死了,但她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不会被遗忘。叶欣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9】

《无手老师》根据马复兴真实感人事迹拍摄,正是这种真实让人难忘,让人感动,让人落泪,我们钦佩他,我们赞美他。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无手老师感动中国马复兴观后感范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无手老师感动中国马复兴观后感范文

《无手老师》根据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回族教师马复兴真实感人事迹拍摄,马复兴自幼失去双手,但是身残志坚、勇于担当,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地与命运博弈,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行动实现了人生梦想。影片以书写人生大爱的感人事迹为故事线索,用生动细致的情节和特定视角讲述马复兴老师与学生间的深情厚谊,号召广大师生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勇于面对生活困境,实现人生价值。

观影后,老师们被无手老师马复兴真诚奉献、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所感染,大家一致认为马复兴辛勤耕耘、执着坚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时代楷模。大家纷纷表态要学习马复兴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爱岗敬业和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要立足岗位,学先进、比奉献,用心用劲用情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力争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为长小的发展添砖加瓦!

无手老师学习心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是人人都知道的,遇到福报大家自然喜不自胜,但如果遇到祸事,自暴自弃也是常有的。但如果万人中有一强者。便如指路明灯,使不幸的入朝着光明的路上走去。马复兴便是其中之一。

马复兴诞生在甘肃青海大山的一户贫农家庭,幼年时不慎跌入火坑,造成双手大面积烧伤,被迫截肢。当时,唯一几岁的马复兴不知道,此刻,他截去的不但是双手,更是他今后的前程与机遇。

由于没有手,他从小被人嘲笑是怪物,由于没有手,他没法像同龄孩子那样上学……但这些,都没能摧垮她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意志。他开始发了疯般,不分昼夜的练习用残损的双臂写字,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究完成了他的上学梦。可这就结束了吗?不!他知道,他与命运的角逐才刚刚开始,为了在班级里能够生存下来,能够少受异常的眼光,少挨些嘲笑。他不能不用更优良的学习成绩去赢得尊重,赢得喝彩。他再次堕入了通宵达旦,通宵达旦的学习中。终究,在经历了九年的寒窗苦读,在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后,他终究迎来了第一次证明自己,改写命运的机会——高考,可造化弄人,他被老师以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的荒唐名义,谢绝他填报志愿。他的梦再次被无情的现实打败,这一度令他意志低沉,上吊轻生!

或许是上天垂怜,由于县教育局无人。

可用,村里急需一位代课老师。平日里踏实肯干,人缘又好的马复兴成了人选。工作之初,他饱受各方质疑,还被孩子们讥笑为“无臂大王”但他没有就此畏缩,反而大方承认本身缺点,并迎难而上,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无所不至的关怀,赢得了学生们的推戴,用一次次的悉心教导,一趟趟的听课访问。证明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并收获了爱情。身为代课老师的他,每月的工资不过20块,可他为了践行对老支书的许诺,一直默默资助贫困学生,从未中断。天道酬勤,在一次大雨中,他为了保护学生课本不被淋湿,被脱落的梁木砸中,住进了医院。后经教育局批准,成了一位公办教师。在尔后的30多年间,他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教育一线。后来,还当选为十大三农人物。奥运圣火传递手。”

看完《无手老师》我突然想起美国作明威写的“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马复兴的一生曲折跌宕,但正是这类用于抗争的精神,使他得以扼住命运的咽喉,具有精彩人生。

无手老师观后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用来形容马复兴老师来说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他,身残志坚,他,并不完美,他,闪耀着光芒。马复兴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无手老师。通过观影,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了解了他的平凡,他的故事令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思索。

影片中的一幕令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他由于没有手臂而从小备受欺凌,遭受着异样的眼光,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没有手,便在家里用断臂夹着树枝在沙地上不停地练习学写字,眼里的坚毅,他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命运如此残酷,总是要磋磨人,命途多舛的他,得知由于没有手而无法考大学,彻底绝望了,他上吊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不禁忿忿不平,但同时也感叹我们拥有健全四肢的人是多么地幸福。然而,最终他并没有放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忠厚老实,待人温和的好性子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而他自身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脚踏实地的心态也为后来成功的他扎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残缺的双手,却有一颗质朴无暇的心。他,抓住机会,把握机会,珍惜机会,他会用他的赤子之心去对待他的学生,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甚至家庭,但他从未后悔。正是他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热情、真心,才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做着不平凡的事。看着许多孩子无法上学,他拿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资,甚至不惜与妻子争吵,他为了帮孩子取回应得的工资放下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尊严,他最不能舍弃的尊严!这种顶天立地的担当,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这种伟岸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不平凡的充满光辉的人。

随着影片的结束,我们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反省自身,真的太多的不珍惜,太多的空度光阴。(兰梦微)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10】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期望已久的《感动中国》节目,《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已过耄耋之年,快临近期颐的老人胡佩兰。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她70岁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下来后,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坚持去出诊,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20xx年1月22日5时30分,胡佩兰逝世,享年99岁。

她在现场给白岩松说:“我最高兴的是看着病人痛痛苦苦而来,高高兴兴地走,我最高兴;躺在床上不能动,光睁着双眼给人家要钱。(那样)心情不好,啥也不好;医生是一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应该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不应该光看着钱。 ”她以幽默而又哲理的方式来回答了我们。

我们应该向胡佩兰学习,学她‘打算活一天看一天。多活一天,多看一天,多给国家一些报效’的精神。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篇11】

也许这本书的题目有点长,但其中的关键词很容易就能找到——“感动”,对!就是这两个字。感动是什么?它能融化那些心如冰的人。它能让人激动得哭

这本书一共有100篇故事,即使那些故事有长有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令人感动,母亲与女儿之间的亲情,哥哥和弟弟的手足之情,朋友与朋友的友谊……

当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我就被它迷住了,并不是因为那精美的插画,而是那些文章让我震撼了即使是生活中的细节,也充满着爱。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是:

“我”和弟弟去沙池玩,一个比“我”大的孩子说我们占了他的位置把“我”推倒了,弟弟立即站在“我”的面前,张开双手,大喊:“不许伤害我哥哥!”一个只有几岁大的小孩子,竟然做出了这番举动,可见他是多么爱他的哥哥,即使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那种能力去保护哥哥,这也许是人的内心最纯真的地方。

看着,不知何时,我的眼睛开始湿润。不是因为我的眼睛累了,而是我被感动了。

也许你不知道,就连平日母亲为我们做饭、洗衣、扫地……也是在爱我们,父母的训斥也是在爱我们,而我们却回报了他们什么?对饭菜的挑三拣四,对于他们的训斥加以还击……妹妹年纪小,爸妈给予多一份的关爱,就觉得爸妈偏心,不爱我了,而心存叛逆,甚至由此不喜欢自己唯一的亲妹妹。多傻,多幼稚啊!

看完这本书,我真的很想拥抱我的父母和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