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要撰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读完一本作品后,我们可以尝试写下我们的感受。今天栏目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篇关于“博弈论读后感”的文章,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博弈论读后感(篇1)

博弈小术语: 收益矩阵、均衡、纳什均衡、零和博弈论,也称互动的决策论。它的基本假设之一是人是理性的。但现实并非如此,人不可能具有完备的知识也不可能时时理性。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乐意用博弈论的方法来解释和分析现实社会现象。

每一次的人际交往都可以简化成两个基本选择:合作或背叛。比如在前面的日志里提到的囚徒困境,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囚徒困境:双方明知合作能带来双赢,却因为理性的自私和信任的缺乏而导致合作难以形成。当一次性博弈出现时,人们往往会选择背叛。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飞机场,为什么食品价格敢定那么高呢?因为它知道候机的乘客不会是它的长期客户。而当博弈的终点不可知时,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多次博弈中,背叛仍不可避免,但合作的几率会相比一次博弈有提高。至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减少背叛,一种办法是引入惩罚机制,可以是带剑的法律或温和些的道德约束。现实中的集体活动等候上车问题就是个例子,让那些迟到的人自己负责任就是一种惩罚措施。

当然,如果在开头就有一些善意的人出来表明合作态度对提高合作机会也是有帮助的,不管这些善意的人是出于何种目的。一旦合作开始,人们就能体验到合作的好处,并乐于坚持一段时间。至于时间的长短,关键是看博弈的终点是否明确。这在上面也提到了,如果终点明确,人们就会倾向于在最后一次背叛。而当大家都知道对方会这样想时,倒数第二次就会成为新的终点,新的背叛。如此反复推演,合作从一开始就很难形成。注意上面的论述是基于没有惩罚机制的基础。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是由爱克斯罗德完成的。这是一个计算机模拟竞赛,参赛的62位科学家递交了自己写的关于博弈策略的代码,同时加上爱克斯罗德本人写的一个随即策略代码,共63个。结果表明,前15名中只有第8名是非善意的程序,最后15名只有一个善意的,夺魁的是一报还一报策略。

这个实力不凡的一报还一报策略就是对方选择什么我就回应什么,你合作我就合作,你背叛我也背叛。这种策略体现的是善良、可激怒、宽容、简单等好品质。虽然该策略在每次对局中分数都不能超过对手,但它的总分却是最高的。它赖以生存的基础很牢固。而那个非善意程序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之上。可以想像,如果赋予这些程序以进化的基因,久而久之,非善意程序的存活率将下降。

博弈论读后感(篇2)

内容简介:以博弈论为依据,理论和事例相结合,阐述了女人独有的策略思维和生存之道,让女性深刻领悟博弈论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参透成就精彩人生的博弈策略。人生如棋,各种博弈充斥在你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恋爱、工作、做人、处世、生活……人生无处不博弈,博弈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世之道,一种生存理论。在一次次的博弈中要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博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他人的真实意图,灵活运用自身的资源,做到可进可退、掌控全局,进而赢得主动权,获得博弈的最后胜利。了解博弈之道,可以学习非凡的处世策略;领悟博弈之道,可以识破别人的阴谋诡计;运用博弈之道,可以使你的抉择最优化;掌握博弈之道,可以破解人生的各种难题;深谙博弈之道,可以使你的人生游刃有余。人生无处不博弈。世事如棋局,唯善弈者,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用生活最常见的事例,解密最深奥的生活潜规则。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博弈论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本书以博弈论为依据,理论和事例相结合,阐述了女人独有的策略思维和生存之道,让女性深刻领悟博弈论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参透成就精彩人生的博弈策略。职场生活上的博弈。让每一个女性都是应接不暇的,怎样让自己在这些博弈中处于不败的位置,就要我们彻底的了解博弈的定语,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他人的真实意图,灵活运用自身的自恋,做到可进可退。人生如棋,各种博弈在你的生活方方面面,恋爱,工作,做人,处世,生活,人生真是无处不博弈呀。博弈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世之道,一种生存理论。这真是一本很管用的书,看了之后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操控制他人的心理,轻松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还会让你觉得,原来生活其实可以更简单,更美好。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博弈论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一本专为女性打造的博弈智慧书,一本成就女性精彩人生的成功圣典。洞悉人性,智慧博弈,在现实生活中掌握主动;深谙规则,圆润通达,在人生磨砺里挥洒自如。本书为女性朋友提供了许多有关博弈学的技巧,并通过通俗的叙述和典型的事例予以阐释,可以有效地帮助你解决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操控他人的心理,轻松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其实可以更简单,更美好。

博弈论读后感(篇3)

《博弈论究竟是什么》读后感1000字!

“博弈”这个词我们经常在新闻中听到,但是对我们普通人好像又是很远的事情。是这样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情况吧。

你想谈一场恋爱了,这时正好也有一个你欣赏的男孩出现在你面前,这时你就出现了两种选择,你是全情的投入自己的感情去爱呢?还是抱着玩乐的心态去敷衍,等着男孩全情的投入感情来爱你呢?其实这就是一场博弈,和你恋爱的对象的一场心理博弈。你无法确定男孩是真的爱你,还是在玩弄你的感情。这其实就是囚徒困境的情形,囚徒困境下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三种。

一、就是你爱他,他也爱你,皆大欢喜。这也是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二、你投入感情爱他,他却在玩弄你,或者他投入感情爱你,你却在玩弄他。这是你们自己都选择的压倒性策略,保证自己的选择不受伤害,但对方都受到了伤害,这种关系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三、你玩弄他,他玩弄你。这种关系是最没有感情的,虽然可以一直维持下去,可以又有什么意思呢。在保证自己不收伤害的情况下,不投入感情是自己的最佳方案,但对方也一样会选择这种方案在这场博弈中可以达成纳什均衡,可以稳定发展,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要的方案。

所以还是要对学点博弈的知识,在这次博弈中加入其他的砝码,增加对方选择玩弄感情的惩罚成本,让对方选择投入感情才是最优方案。打成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比如,可以让对方把这段感情宣之于众,让大家都知道,如果对方背叛,就会受到对方身边人的谴责,增加对方背叛的人格损失成本。又比如让对方送自己一下小礼物,即可以让对方表达爱你又可以增加对方背叛的经济损失,等等。只有做的混合策略下纳什均衡,这种均衡才能稳定下去。当然,任何稳定都是相对的稳定,在有新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有新的应对策略,这才是博弈论的精髓,不断的在演化过程中进行博弈。

所有的恋爱关系都是博弈关系,很多博弈的策略也在恋人之间使用着。而且不止在恋爱关系中,在我们的身边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博弈也是无处不在的。反而博弈论的理论出现的却很晚,直达1928年,冯·诺依曼才证明了博弈论的原理,宣告博弈论的正式诞生,但博弈论的各种观点却也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们一直在应用的一些方式方法的升华总结。博弈论的提出使得我们的使用策略都有了理论基础,在博弈环境中有了更好的应对方法,有了更有效的工具。

万维钢的这本《博弈论究竟是什么》,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博弈论的科普读物,他省去了哪些繁复的数学算法,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读懂,明白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原理,掌握其基本方法。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用博弈论的思维来处理或看待身边的事情,很多社会现象就会让我们理解的更明白,做事情也就更简单。

这本书是网络专栏文章的整理,因此更加的贴近生活。而且引用了大量的网友提问的回答,给出了很多社会现象的博弈论方面的解释,让我们读起来兴趣盎然。而且这本书的尺寸设计正好可以装在口袋里面,让读者可以随手携带,方便的时候拿出来第一段,即是消遣又能增加知识,何乐而不为呢?正所谓“开卷有益”啊!

博弈论读后感(篇4)

. 优势策略和严格愚蠢策略首先要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也就是说,不管别人做什么,你都应该采取同样的策略。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采取这种策略给你带来的效用都超过采用其他策略给你带来的效用。

这种策略称为支配策略。下图以汽车**游戏为例展示了一个可能的模型。折扣不是折扣低利润,中等利润是高利润,低利润不是折扣零利润,高利润是零利润,低利润折扣是两家公司的优势策略,因为折扣总是带来高利润。

那么开车靠路的右边是不是优势策略呢?不是,只有当别人都靠右行的时候你才该这样做,如果别人开车都走左边,你最好也走左边。避免触电是不是一种优势策略呢?

是的,因为不管别人做什么,你都应该坚持这个,即使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喜欢用电来称呼自己。与优势战略相对应的是严格的愚蠢战略。不管你的对手做什么,这个策略总是比其他策略给你带来更少的效果。

显然,如果你在一个游戏中只有两个策略,其中一个是优势策略,那么另一个一定是严格的愚蠢策略。在同时行动博弈中,具有优势策略或严格愚蠢策略的一方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策略进行决策,而另一方可以对**对手做出决策或排除对手可能做出的某些决策。2.

当协调博弈具有优势策略或严格的愚蠢策略时,通常很容易求解,但其他博弈并不是那么简单。在这里我们首先来看协调博弈。在这种博弈中,双方的效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因此,如果双方同时采取相应的策略,双方都将收益。否则,任何一方都得不到最大利益。

显然,双方都希望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家影院也不希望在同一天推出强势影片。在这种游戏中,参与者需要协调双方的行动,充分相信对方的话,因为任何一方隐瞒或欺骗都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协调博弈中,成功的关键在于开放、诚实和信任。

在博弈论中,判断一个人是诚实的还是值得信赖的,取决于诚实对他是否有益。但是现实中的人总不会是这么理性的,其中常常会掺入情感的因素。也就是说,即使双方采取的行动能够给一方带来更大的影响,他也可能不会这样做。

此时,我们面临着信任博弈的问题。例如你的老板不能同时失去你和你的同事。如果你同时要求加薪,老板会答应你的。

但如果你们中只有一个人想加薪,老板就会解雇他。如果你和你的同事是理性的,那么你可以相信你的同事会在你的同事要求加薪。但是,如果他和你有过什么矛盾,你就不一定能够那么信任他:

说不定他在撒谎,好让老板把你赶走。在这里面让人犯愁的是你的同事可能是个笑面虎,你从你们之间的表面关系并不能有把握的推断他会怎么做,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采取稳妥一点的办法,不要求加薪。相应的,即使你们之前没有明显的矛盾,你的同事可能也会对你有所怀疑,使得本来对你们两人都有利的事情泡汤。

在信任博弈中,怀疑是致命的,即使怀疑别人有怀疑,也会惹祸上身。3.猜硬币博弈(outguessinggame)协调博弈的反面是猜硬币博弈。

在这个游戏中,甲、乙双方应该选择硬币的两面并写下自己的选择。如果两人有相同的选择,那么a获胜,如果不是,那么b获胜。这种博弈与协调博弈的区别在于协调博弈双方的效用同时达到最大,而在猜硬币博弈中,一方达到最大,另一方必然达到最小。

博弈论读后感(篇5)

冲突的战略》读后感

查阅了博弈论的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博弈论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迄今发展才70余年,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博弈论大师中,有两个人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一位是我们所熟知的约翰.纳什,他所创建的“纳什均衡”充实和丰富了博弈论理论的内容;另一位则是托马斯.

谢林的收入矩阵模型是他对博弈论的重大贡献。两者在博弈论研究领域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更擅于运用和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博弈论;后者的著作多半以老百姓能够字面理解的日常语言写出来,没有数字和希腊字母以及很少采用令一般读者艰涩难懂的数学形式推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博弈论只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托马斯.谢林的出现,特别是其著作《冲突的战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对博弈论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新阐释和发展,其中在核裁军、国家战略政策层面有广泛应用。

书中发展出来的最重要的思想即是关于可信承诺在冲突或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最早起源于1956年谢林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一篇**《论谈判》,其基本内涵是:在谈判和冲突的场合,如果博弈一方能够以可信和可观察的方式限制自己的某些选择自由反而会增强其谈判地位,而赋予一方更多的相机决策权则可能伤害该参与人的利益。谢林还举例说明了可信的承诺在冲突中的作用。

比如,战争中持续对抗的双方,相对弱小的一方为了向另一方表明自己抗争到底的决心,往往会通过将己方后撤的桥梁炸毁来向对方表明抵抗到底的决心,通过断己方退路的可信承诺方式来威慑并达到遏制对方进攻的目的。这让我们联想到项羽过江“破釜沉舟”的故事,断了自己军队的退路,让兵士们明白只有死战胜敌才有活路,最终楚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谢林的《冲突的战略》一书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自成一体,而每个部分之间又有相互交叉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首先第一部分对战略理论中的谈判、谈判机制以及结构特点进行了解读和铺垫,之后第二部分通过趋向互动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在战略行为中的决策应用来对博弈论进行重新定位,最后再从博弈的角度对战略行为应用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由于谢林曾供职于**部门,因此,在此书中涉及到的博弈论具体事例多为国际冲突、战争威胁以及核军控等问题。

我们发现,谢林在非合作博弈过程中更注中如何化解冲突,实现和解,实现双赢。由此可见,谢林将传统博弈中的“非赢即输、非输即赢”的零和博弈状态在理论和现实应用上提升了一个层次。比如,谢林在第三章中谈到若要将战争控制在有限战争状态,或者有限竞争、司法管辖权问题,“非零和博弈”中的默式谈判具有的原则为实现共同利益来协调彼此行为的一些重要作用。

并由此得出结论:1、无论是默式谈判结果还是通过不公平或艰难谈判取得的结果,都需要比其他淘汰结果具有质的优越性,而不仅仅是程度的问题。2。如果需要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取得结果,谈判双方应具有足够的容忍度,允许实际情况影响谈判结果。

谢林为了进一步阐述非合作博弈过程中“非零和博弈”的过程和价值,对“零和博弈”也有自己的阐述和界定。传统博弈理论通常将“零和博弈”研究证实了的方法和概念应用于“非零和博弈”中。然而,谢林通过把“零和博弈”看做是一个具有有限性的场景,而非一个分切点来拓展博弈理论的范畴空间。

并且认为“零和博弈”的理论中:建议与干预、威胁与允诺都无法产生积极的结果,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它们都主张,博弈双方之间的关系要么完全友好,要么极端不平衡。这可能导致对方采取最小和最大的策略来破坏这种不平衡的关系。

这一阐述让我们清晰认识到了“零和博弈”在解决冲突过程中的局限性,在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各方利益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当今世界,更加凸显了“非零和博弈”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当然,作为谢林在书中一直深入**的“非零和博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谢林将“非零和博弈”分为混合博弈和完全合作博弈两种情形,统称协作博弈。其中,混合博弈是冲突与利益并存的博弈。

有趣的是,谢林认为,合作博弈也可能隐藏在体制和传统的稳定或领导力背后。在大量的规则中,可能存在制约冲突的因素;传统是一个特定的规则,每个人都希望其他人作为潜在的候选人保持清醒。当默认无法奏效时,传统因素往往会产生重大影响。

如军队或舰队的集体精神、大学或社区的价值观等。虽然作为有机体的人员在不断更换和演变,但是团队还是不同程度地保持某种特有的稳定性,而且新成员的加入并不足以消弱这种特质。

谢林在书中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多的是在现实中的应用,而且这些成果不仅仅运用在经济领域,更运用在很多国际大事上。比如,要使战争双方实现合作,就要求交战双方具有第二次打击力,如果具备了第二次打击力,不合作的一方就会有包袱,在军事上具体的例子就是发展核潜艇和核子飞弹。20世纪60年代的苏美冷战之所以没有演变成热战,是因为双方都有这样的第二次打击能力。

谢林的博弈论思想在现今国际政治中的运用典型事例是中美关系在冲突与利益共存下的“非零和博弈”,比如中美关系因为利益的冲突与相互交叉重合而充满变数,在毛泽东时代是全面的对抗,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美国的全球战略需要,利益由冲突逐渐走向冲突与融合并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共同利益愈加大于冲突。也就是说,发现谁也不能吃掉对方,所以只有合作、化解冲突。这是谢林理论的应用。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是强者,美国向中国的逐步让步使得今天的世界空前的繁荣,中美关系的“非零和博弈”仍将持续,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大的繁荣。

最后,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第三章的默式谈判与有限战争中谢林提到二战中没有出现毒气战这一历史史实,我们小组经过史料查证一致认为谢林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历史史实是二战日军在中国许多次战役战斗中均不同程度的使用了芥子毒气弹,比如,二战中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衡阳保卫战,如果日军不使用毒气弹是无法攻陷的,刚拍摄上映不久的《喋血孤城》就反应了这段历史。直到今日,我东北三省各地仍遗留了大量二战日军毒气弹即是铁证。(这是不是预示着谢林的博弈理论在面对东方文化时有些微的差别?

这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谢林对历史史实的认识错误有两种可能,一是确实不了解中国的抗日历史;第二,中美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处于激烈的对抗状态,所以故意忽略了日本可耻的历史。但是,国内的翻译和编辑在这里没有对此进行评论和纠正。

我们认为,这种疏漏会误导读者,导致对历史的错误理解。作为一个清华人,他向托马斯·谢林建议他应该严格!

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身的英雄们致敬!

读完此书,使我们感到博弈论在我们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巨大价值,面对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情形,我们要想持续、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博弈论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各个层面的应用与发展,以达到既发展又减少摩擦的世界共赢局面的目的。

博弈论读后感(篇6)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其实实与游戏问题息息相关的,而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游戏领域,我们如何才能在游戏领域取得最大的利益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所以,博弈论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阅读了王则柯、李杰编著的《博弈论教程》一书,收获颇多。

此书一共分为九章,通过自己对整本书的阅读以及结合老师上课的详细解说,可以认为博弈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按照博弈各方是否同时决策可以分为:同时决策博弈(静态博弈)、序贯决策博弈(动态博弈)、同时决策博弈与序贯决策博弈的混合博弈。按照大家是否清楚各种对局情况下每个人的得益分为:

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自由组合一下啊,就会发现博弈的四大部分: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

一、同时决策博弈

1、纳什均衡的定义:在博弈g=﹛s1,…,sn:u1,…,un﹜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论组合(s1*,…,sn*)中,任一博弈方i的策论si*,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s1*,…s*i-1,s*i+1,…,sn*)的最佳对策,也即ui(s1*,…s*i-1,si*,s*i+1,…,sn*)≥ui(s1*,…s*i-1,sij*,s*i+1,…,sn*)对任意sij∈si都成立,则称(s1*,…,sn*)为g的一个纳什均衡。

优势策略有严格优势策略和弱优势策略之分,可以用严格劣势策略逐次消去法寻找纳什均衡。相对优势策略可以利用相对优势策略划线法或者箭头指向法寻找纳什均衡。

2、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有时纳什均衡不是唯一的,有时纳什均衡不存在,有时根据上述方法无法得到博弈结果,因此需要发展纳什均衡。混合策略和纯策略的区别在于,玩家可以根据一定的概率从策略组合中随机选择一个纯策略作为实际行动。

混合策略:在一个有n个博弈者的策略博弈中,假设博弈者有一个纯策略,即概率分布,称为博弈者的混合策略。这里是玩家选择纯策略的概率。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在n个博弈者的博弈中,混合策略的组合构成纳什均衡。如果所有i=1,2,…,n下式成立:

利用反应函数法和直线交叉法,建立了同时决策有限对策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当存在多重纳什均衡时,应采用帕累托优势标准或风险优势标准进行筛选。

帕累托效率标准:经济的效率体现在配置社会资源以及改善人们的情况,主要看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某个人的利益,就必须损害其他局中人的利益,这时候就说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效率,相反,如果还可以在不损害别人的情况下改善任何人,就认为经济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就不能说经济已达到帕累托最优。

二、序贯决策博弈

序贯决策博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总是有一个参与者带头采取行动,从而导出了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先动优势:虽然双方都能得到好处,但先做决定的人获得的好处更多(如夫妻游戏)。

是后优势:虽然双方都受益,但采取是后决策行动的一方受益更多(如蛋糕分销和产品定价)。在这一节中,要准确把握了“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的概念,摒弃“先动者得益大于后动者得益即为先动优势”和“后动者得益大于先动者得益即为后动优势”的观念。

利用倒推法寻找序贯决策博弈的纳什均衡。

三、重复博弈和策略性行动

子博弈:一个扩展式表示博弈的子博弈g是由一个单结信息集x开始的与所有该决策结的后续结(包括终点结)组成的能自成一个博弈的原博弈的一部分。对于扩展式博弈的策略组合s*=(s1*,…,si*,…,sn*) ,如果它是原博弈的纳什均衡;它在每一个子博弈上也都构成纳什均衡,则它是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在表1描述的博弈模型中,微代理之间的每一个博弈都可以看作一个子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包含两层含义:

(1)它是原博弈的纳什均衡;

(2)它在每一个子博弈上给出纳什均衡。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消除行为规则,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是合理的,但在其他情况下是不合理的。

表1 微观主体间的博弈

对于无限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存在一个触发策略。两种著名的触发策略是冷策略和互惠策略。冷酷策略:指双方一开始的时候选择合作,然后继续选择合作,直到有一方选择背叛,从此永远选择背叛,这个策略之所以冷酷,是因为任何局中人的一次性背叛将触犯永远的不合作。

礼尚往来策略:开始的时候和冷酷策略一样,即双方都选择合作,在以后的每个阶段,如果你的对手在最近的一次博弈采取合作策略或者在最近联系k次策略中都选择合作策略,则你继续合作,如果你的对手在上一个阶段的博弈中采取背叛策略,则你在下一阶段博弈中采取背叛策略报复,或者在以后k次策略中选择背叛进行报复。对手是否采取背叛策略,取决于有效收益率 。

四、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寻求二人零和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可以采用相对优势策略划线法,也可以采用最小最**,最小最**依托的思想是:局中人在进行零和博弈时对他们自己去得好结果的机会报“悲观”的态度,行局中人采用maximin的决策原则,列局中人采用minimax的决策原则。此方法只是用于零和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五、个人的感受

博弈论原本为游戏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更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人世,莫不博弈。”这就是《每天读点博弈论》中句子,说明了在人的一生中处处存在着博弈,只看你是如何去做罢了。

在整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信息博弈,比的就是信息”。在当今社会,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每天,从睁开眼睛开始,你就开始接触信息,从小到日常对话,到报纸新闻,到街坊邻居,远近古今,信息无处不在。那我们在这些信息中如何捕获自己所需的信息?

如何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以前理解成,无论多少难做的事情,到最后总会有办法的,可是却从没想过,为什么最后总会有办法解决呢?

收集信息不仅是解决问题的一步,有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当各种方法都尝试过,当问题成了一团乱麻,一切都僵住了。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问问自己,收集的信息是否足够全面?有没有漏掉的信息?解决之道,很可能就藏在被你忽略的信息中。

从这个信息中,我明白了,不是事情到最后总会有办法,而是当人们面临最大的困难时,会收集所有的信息,再从中一一击破,选中解决事情的最终办法。那为什么到最后一步才有办法了呢?其实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理解到,原来当我们有多种选择的时候,只从最有可能有结果的信息着手,往往忽视了自己身边最有利的一些小信息,而从堵死了自己的每一条路,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就是,我们从信息中,没有找到最有用的信息,导致了自己一败涂地,从中看到了信息的重要性。

从而也说明了,千万不要轻视信息,以为信息已经足够用了,适量的信息意味着你的思路会被拓展得更宽。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关注身边的一些小信息,如何收集信息,同时也学会了使用信息。书中提到:任何时候,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人,而要学会主动地使用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即使我们掌握了信息,如果我们不能使用它,信息也不会对我们很有用。我们如何利用信息呢?我认为,当我们获得信息时,应该重新开始了解信息,仔细分析和思考获得的信息,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让有用的信息白白流失。

当今社会,信息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信息。然后我们可以把信息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就是信息游戏。也就是说,信息游戏就是信息。

博弈是一场复杂又奇妙的游戏,当你真的迈入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和乐趣,掌握博弈理论对一个人的发展以及今后处理各种事情是有积极的作用的,博弈教会人的不只是策略的选择,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现代博弈论一方面要对这些战略思维经验进行科学分析,另一方面也要从传统智慧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框架。博弈论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工具。

博弈论读后感(篇7)

近日整理书橱时,我偶然看到了在东北财经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时所学的《博弈论》这本书。当时我们很幸运,学院特意选了东北财经大学优秀教师 史永东 教授来讲授这门课。 史 教授是当时东北财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时年 35 岁, 32 岁时就破格晋升为教授),他把 一门很深的学问给我们讲得惟妙惟肖,非常生动。直至今日随手翻阅时,仍能清楚地记起他讲课时激情洋溢的风采,但如今重新阅读这本书却有了不同的感受,当时是为了掌握其中的理论,现在则可以比较从容地去体会其中的道理了。

博弈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主要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其应用的领域也非常广,最通常的应用该是经济学吧。这本书中的理论很深奥,其数学模型的推导更是复杂,然而书中的案例却既浅显又生动,很值得一看。现在拿出一个例子来,和大家一起分析其中的道理、分享其中的趣味。

这个例子是智猪博弈的故事,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这个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书中还有很多例子,并进行了分析,我们都能悟出些道理。所以读的时候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先有事实,后由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感觉就像是先有这个社会现象,然后才有这个理论去分析,这个理论套在这个社会现象上恰好合适。

博弈论读后感(篇8)

这本书算是科普类的,属于理论介绍性质的教科书。书里不仅介绍的博弈论的概念,还基于博弈论介绍了一些应对思路。

博弈是指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进行选择并实施,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博弈论是一种关于游戏的理论,又叫做对策论,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研究对抗冲突中最优解决问题的学科!

在博弈论中,最出名的就是“囚徒困境”、“纳什均衡”和“零和博弈”的概念。

“囚徒困境”说明,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最终也不一定能真正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甚至会得到相当差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往往会损害集体利益,反过来又会侵害到个体利益。所以说,个体在考量利益的时候,一定要先考量集体的利益,一定的约束和节制反而能收货个体和集体的最佳结果。这个其实侧面也驳击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纳什均衡的基本思想是:在这个解集中所有博弈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博弈者所用策略的最佳对策,没有人能够通过单单改变自己的策略提高收益!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没有人是绝对独立存在于一个环境的,这个环境和局面是参与者的共同作用的,闭门造车是行不通,自己闷头想策略最终也不可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博弈论是非常强调时间顺序和信息的重要性的,认为时间顺序和信息是影响博弈均衡的主要因素!所以时间差和信息差,是最有效的用来影响博弈结果的因素。日常也经常可见利用时间差或信息差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情况。你能最快的掌握更多的信息,那么在整个局势中,就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优势。

书里指出“非合作博弈的结果有可能是低效率的,个人理性导致的可能是集体的非理性”,由此可见无论是为了追求高效率,还是集体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合作都是最佳甚至是唯一途径。

但是书里又说“不合作是基本的,合作是有条件和暂时的”,因为各方都是基于利益的考量而行动,而个人的理性都只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作文所以,合作是追求高效率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但是要想达成合作,一定要秉着互利共赢的态度,一定要给予对方一定的利益满足。在零和博弈或者它们的重复博弈中,彼此合作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另外,虽然有时候一些博弈方声称将采取什么样特定的行动,以影响和制约其他博弈方的行为,但如果这些行动缺乏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可信性,那么这些想法或声明最终就是不可信的,不会有真正的效力。

博弈分析最基本的目的之一是预测。但是博弈论讨论的前提是所有博弈方都是理智的,在实际现实中还是应当考虑到有不理智、破坏和犯错误的存在!也就是说要做好突发情况发生的缓冲机制,用《稀缺》里面的话说,就是要留有“闲余”。

博弈论读后感(篇9)

说实话,博弈论是一门比较晦涩难懂的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博弈论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它不仅可以应用于经济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市场竞争、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我读的这本王则柯的《博弈论平话》比较清晰简单的阐述了博弈论的原理。

在这本书的前言中,王则柯先生告诉我们,经济学正在经历一场博弈论的革命,人们对博弈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保罗·萨缪尔森告诫我们:“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首先,什么是博弈论?王则柯说,博弈论研究的是利益关联主体(包括利益冲突)的博弈论,分析人们在博弈中的理性行为的理论,以及讨论人们在博弈互动中如何决策的理论。其实,我觉得这段话可以总结为,博弈论研究的就是策略形势。

怎么理解呢?到底哪些范畴需要用到策略形式这一概念呢?最好排除自由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不必担心竞争对手的行为;垄断企业没有竞争对手,市场价格由垄断企业的供给和市场需求决定,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这两者都不在博弈论的范围内,因此寡头企业在两者之间会采用战略的形式。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碳酸饮料市场。他们之间的斗争是寡头之间相互影响极大的斗争。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每个参与者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还要考虑自己的决策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人反应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通过选择最佳的行动计划,他可以寻求效用或利润的最大化。

《博弈论平话》这本书从囚徒困境、价格大战、政治竞选、搭便车行为、扑克牌游戏、超市选址、闹市区打车等我们熟悉的故事和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静态博弈、纳什均衡、零和博弈、双赢博弈、子博弈、帕累托优势、理性假设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阅读起来毫无艰涩之感。即使你没有任何数学技能,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过博弈论,你也可以很快被他的故事所吸引,这是作者的风格。并且,我们知道,一般在进行博弈分析的时候,对于同时决策博弈,需要画出矩阵型的表格,而对于先后决策的博弈,需要把博弈表达为一棵“树”,这是博弈学科本身的要求。

此外,作者用几何代替数值计算和代数推导,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问题的求解过程,这也是作者风格的体现。

学习博弈论的过程是理解博弈的思维和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我被博弈论所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不从本书出发,我记得初次学习到博弈论是为了解决一个成绩问题:请你与你的队友同时在纸上写下x或y中的一个字母,规则是,若你写了x,你的队友写的是y,那么你得到a,你的队友得到c;如果你们写都是x,那么都得b-;如果你们都写的是y,那么你们都得到b+;反之,若你写了y,你的队友写了x,那么你得到c,你的队友得到a。

仔细想想,你会选什么?看了这本《博弈论平话》,我们试着分析它,可以运用一个田字形的表格,每个格子代表着一种选择情况,然后统计选择情况,给每一种情况按照统计结果赋予一个数字,代表它的效用,就可以得到每一种选择的受益。结果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们不会选择严格劣势策略;第二,理性选择会使整体效果变差,即帕累托效率。

这是我之前对于博弈论结合这本书的一点了解。本书中,王则柯首先从一个“纸上谈兵”的故事出发,通过博弈论的解读,发现在一个兵力偏袒敌人,规则偏袒敌人的情况下,敌我双方取胜的概率相等,从中,我也看出了博弈论的巨大魅力。

以下简要说说我在这些博弈故事中所了解到的一点知识。在《博弈三要素与囚徒困境》一章中,我了解到博弈有三个要素来表达,一是参与者和参与者,二是他们可以选择的行动和策略,三是每个参与者在各种博弈中的博弈收益,称为利、赢、利或酬。这三种要素组成了一个基本的博弈。

从囚徒困境说严格优势策略均衡这章,首先解释全面的严格的优势策略:全面,指的是不论对方采取哪个策略,这个策略总是显示优势,严格,指的是这个优势策略的结局却是要好一些。本文引入了一种均衡,通过删除劣策略的到均衡。它被称为严格的最优策略均衡。

它为选择问题的可能结果提供了模板,并简化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什么多数情况是非合作博弈?其实博弈论主要研究的就是非合作的博弈。

乍一看,鼓励竞争似乎对企业不利,业不容易赚钱。但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企业改进管理,发展技术,努力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竞争力不是天生就有的,竞争力本身就是竞争的结果。

本章还介绍了卡特尔行为。如果几家大企业联手或串通,形成对该行业的垄断,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结成的联盟就成为卡特尔。而卡特尔行为本身就提供了瓦解卡特尔的激励。很多游戏都没有严格的优势策略和劣势策略,比如情侣游戏。

因为即使是情侣,双方的偏好和爱好还是不完全相同的。需要指出的是,当面对不同的选择时,对方的选择并不是自己的劣势策略,因此在这里,不能采用严格的劣势策略。这样就引用到了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稳定结果,它不是一种严格的优势战略均衡,其概念要求相对较广且较低。在理性人一定是自私的吗这一章中,我推翻了原来自己对于理性行为的认识。现代经济学所说的理性行为,是经济主体人奔着自己的目标函数的“最大化”而去,就是说努力在既有的约束条件下使自己的目标函数的函数值达到最大。

首先,理性的经济主体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函数,其次,他的行为是努力让他的目标函数的函数值达到最大。如果我们使用通俗的语言,所谓理性的人就是目标明确的人。

商业竞争、政治选举、职业生存、婚姻和商业,朋友就像两个人下棋,这往往是个性化的竞争。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是在游戏中寻求最佳利益的,这是最理性的做法。但博弈论研究表明,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市场行为往往不能归结为彻底的理性行为,这一点在本书中也有所体现。

看了王则柯先生的这本《博弈论平话》,我明白了,在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博弈。我们学习博弈论,并不只是纸上谈兵,更要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在恋爱关系方面,朋友交往方面,工作竞争方面等等。这本书不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教会了我博弈论,也让我更好的明白,在这个无时无刻不博弈的社会,如何更好的活下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博弈论读后感(篇10)

从医患风波谈起

读《博弈论的轨迹有感》

法律q1141舒渲11090081级

一、医患是什么关系

要谈医患风波,从法律的角度讲医院的性质是公益性的,服务性的,现在,认为医患关系是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的观点甚嚣尘上。事实上,只有民营医院才是经营者,大多数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立医院。人们认为医患关系为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医患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看来,消费者是指为生活需要而购买或利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单位,经营者则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者。显然,就医不是为了生活消费。例如,当某人从事个体经营时,他不是消费者。

同样,病人因病就医也不是日常消费。经营者是为营利为目的而产生的,医疗机构,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其目的都是“救死扶伤,**疾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条)。

从内容来看:医院并非包治百病,而商人却是一分钱一分货,换句话说,医院承担的是过程义务,而商人承担的是结果义务。即消费者购买的“物”是法定的,以交付为成立要件,而医院提供的“物”是虚拟的,不能物化的。

从救济的手段来看消费者有法定的消费者权利,如知情权、选择权等,而由于医院的专业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信息的绝对不对称,这也同样导致了医院不可能像商人一样对自己的产品承担无过错责任,消费者还有三包服务作保障,但是患者可以吗?

最后从此观点的逻辑起点出发,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是保护弱者的法律所以适用消费者保**,事实上保护弱者的法律还有很多,劳动者保**、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为什么不适用呢?

二、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

医患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非是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医院并非为营利性组织,而作为一个经济人来说仍有医院为营利性的组织,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组织之间的管制并非强制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规定了医院的目的都是“救死扶伤,**疾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但是具体实施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这其实是个游戏。医院有两种选择,营利或非营利。管理组织可以有两种选择,管制和非管制。医院选择营利时,管制收入为1,非管制收入为2;医院选择非营利,管制收入为0,非管制收入仍为0。jzD365.COM

从上表1可以看出,只要医院是一个理性的法人,就不会以营利为目的,医院又会以什么方式营利?中国医改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以药养医。

何谓为“以药养医”?顾名思义,以药价和各种医药检查来为医疗机构营利。

这种现实可以说中国人都知道了,每次到医院,大夫做的并不是望闻问切,而是问:“你得的什么病?”然后让你到哪个科去检查,检验你是否得了这个病。

更有甚者,直接进了医院就是一通检查,最后分析报告,原来是一个感冒。

药品收费贵更是如此,有的时候普通药店很便宜的药,在医院却贵上好几倍,本来本人不认为在医院的药品适当加价,因为病人有可能不知道用什么药,这个地方是可以收费的,但是贵好几倍就有点让人费解了。更让我害怕的是药品生产商和医生串通欺骗消费者。

医生收红包的问题更是屡禁不止,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潜规则,如果不给红包,患者甚至不能安心的到医院做手术,是在令人痛心。

三、分析

医生在医患关系中毫无疑问是掌控者,而因为医生其专业性和高风险性的职

行业特点,加上患者情绪不稳定和虚弱,使得以患关系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

而医生的掌控者地位是一切医患关系的逻辑起点,假设医生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医患之间的矛盾就会凸显,而医生掌控者地位中的信息掌控者地位就是这个矛盾的导火索,可以说,只要医生毅然丢掉这跟导火索,医患关系一定会日趋和谐,因为患者有求与医生,医生是患者的再生父母,两者的关系想不好都不行。

正如《博弈论的诡计》中的信息均衡模型。信息不均衡会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在短期内对一方有利,但在长期内对社会有害;利用信息传递可以吸引患者;医患双方都会诱使对方披露私有的真实信息。

医患信息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专业知识不均衡;

二、成本信息不均衡。

专业知识的不均衡是以药养医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疾病,不知道该吃哪种药品疗效最好,更不知道哪种方案是最佳**方案。

成本信息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病人不知道**成本的大概数值,不知道医生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也不知道药品的进货渠道。

信息的不均衡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即医生选择有钱的病人和医生自身的道德风险日益彰显。短时间内,医生的暴利导致医疗行业鱼龙混杂,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病人投诉猖獗,医患诚信危机。

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加强**管制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贯彻《条例》思想,在有关部门登记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设置中立的医疗鉴定组,将医疗事故和其他医疗事件撇清,追责医疗事故的责任,对医疗事件(一些医疗界都无法**的事情)的原因,进行澄清。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使患者得到适当补偿。

(二)消灭以药养医的现状,完善服务收费制度,即差别对待患者,并对药品**进行统一处理,消灭医院与药店**不一致的情况,医生针对病人收取的费用与**效果和服务态度挂钩。为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对于低收入人群,医院应持救人、救人的态度,适当盈利,让他们享受到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的医疗服务;对中等收入者,医院可以按服务收费,使他们在医疗过程中享受到适当的服务,使病人基本满意;为高收入人群提供优质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让患者满意。

这样既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又有利于医院的稳定发展。

(3) 加强医生职业道德培训和监督体系建设。医生收红包,开回扣处方,归根结底是医生的职业道德。关于医生收红包的潜规则,个人并不反对,医生在职业之外收点外快并无伤大雅,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便会发现个中猫腻。

表二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有25%的概率**效果不好,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送红包的。但是事实,谁不想成为25%的人,谁愿意在**运动结束后让手术工具落入自己的身体?这是个健康问题。所谓“花钱避灾”,导致大多数人都愿意给红包。

如果单纯的如此是自愿的倒好,大不了没钱不送红包就是了。

但事实上,医生有两种选择:差别待遇或非差别待遇。如果医生人一直很好,对所有的患者关怀备至,患者就会趋于不给红包,因为给不给红包**效果到很好;如果医生区别对待病人,病人会倾向于给红包,因为给红包会得到更好的**。

经过此次博弈医生会趋于对患者差别对待,而在对患者对医患关系的发生原因的调查中,更多的是医生的差别对待,即不送红包就冷言冷语,久而久之,积怨爆发,就产生了医闹。

因此,加强医生职业道德修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正常渠道。但是医生作为一个理性人绝对不会免俗,存在一点点的利益,就会产生道德危机,因此监督制度必不可少,即法院应当受理医生差别对待患者的诉讼,在医院内部也应设置相关部门,管理患者对医生的投诉,还应该建立一套医生评级制度,让患者了解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

(四)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普及医疗常识,让患者能够在医疗中有效维权,如果说前面全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话,这一点就是针对所有的医患问题的解决方案,医患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种代沟,是一种因为文化水平的不同而产生的代沟,就好像患者到医院治会要求医院将自己的疾病完全治好,而不会考虑当前的医疗水平,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完全**。因此医生有效的与患者沟通,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难,给患者提供选择**方案的权利,让患者了解每种**方案的利弊,让患者准确了解自己疾病的状况,让患者在能**自己疾病的限度内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医患问题。

五、结语

如果说我的方法完全是针对医生的话,我承认,因为医生在医患关系中是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如果在此基础上一味的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在长远的发展中失败,对医生、对患者、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如果医生能够明确自己所处的囚徒困境,与患者合作,共享医疗信息,解除患者顾虑,发扬优良传统,相信医患关系一定会跨越代沟,通向和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