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观后感 篇1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李保国是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这些叠加的身份,铸就了一位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太行山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

李保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毕生致力于山区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足迹踏遍河北山山水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826万亩,为河北山区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4月10日凌晨4时,这位35年如一日,扎根山区的太行新愚公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逝世。李保国去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将所学知识、所研究的理论同推动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结合起来,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打造了“富岗”“绿岭”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带动10万多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但是,常年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人活着要有价值,有人重于泰山,有人轻于鸿毛。人的价值须以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大小来体现。李保国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化为自己的信念动力,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我们残联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积极为人民群众脱贫奔小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李保国同志说:“国家给我发着工资,一个月八九千元,吃不清喝不清——这么多年,名、利,我没追求过,到最后我都得到了。我就相信,你只管干点事就行了,终究会有人认可。”

自觉向李保国同志学习,以先进典型为镜,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保持纯正质朴的百姓情怀,弘扬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要坚持求实务实,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淡泊名利、严于律己,树立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争做合格共产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李保国观后感 篇2

内管科尼尼

2018年9月11日下午,局(公司)党政一把手牵头,党支部组织所有党员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员工**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纪实电影《李保国》。在看电影之前,我上网了解了李保国是谁——一位致力于太行山果蔬园建设35年的著名林业科学家。

观影结束后,我久久沉浸在电影中的场景,有种立马奔向祖国最贫穷的崇山峻岭为扶贫事业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冲动。“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这句台词,就像是一阵惊雷般让我的内心突然有一种澎湃又惊讶的感觉,我一直觉得科学家应该是高高在上,在封闭的实验室里研究着自己专利,干干净净、显得渊博、略带趾高气昂的一群“顽固分子”,可没想比装扮农民还“农民”的人就是著名的林业科学家李保国。在实践“把科技种在地里”的过程中,他遇到了种种挫折,民众的质疑、经费的缺乏、家人的不解,甚至挂上“**”的名号,但他始终坚定帮扶信心,开讲授课、自掏腰包、抚慰家人,最终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槽糠之妻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共同开始了果蔬园林建设的第一步。

李保国时时刻刻惦记着老百姓的所需所求,崇尚“隔代接力”精神,自从接过了恩师手中的扶贫“接力棒”之后,在尘土飞扬的黄土荒地上、在雷雨交加的恶劣气候中、在泥泞难行的田间湿地里,第一个出现的是这位“农民”教授的身影。几经周折,山上到处是金枝玉叶。在果树结红色果实的那一刻,他躺在果树里,望着蓝天。我坚信,他是在感谢天父的美貌和果树带给村民们美好生活的希望。几年内,果树来给岗底人民的丰厚收入,没有让他感到满足,继续开始了他的建设模式升级和优秀做法复制粘贴,他的信念不仅仅是岗底群众的温饱,而是更多像岗底群众一样生活在大山脚下的贫困人民,帮助他们实现美好生活希望。

在寝食难安的长期岁月里,他最终被病魔打到,在监护期他还偷偷跑出来实地解决项目升级瓶颈问题,一句“活着干,死了算”这句话崩溃了我内心深入最后一道防线,泪水顿时涌上眼眶,哽咽难止。他以身示范,教育学子,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并用一句“外面的山,再高也高不过太行山”,彻底醒悟了带着出国梦的优秀学子,培养他成为下一代“接棒人”。

电影结尾,两座墓碑屹立在翠绿的太行山顶,李保国“回来了”,他用一生把热爱撒在太行山上,太行山就是他的最终归宿,太行山也继续见证了革命烈士的非凡人生。我坚信,更多这样的共产党员仍然艰苦奋斗在祖国的大疆深处,肩负着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使命,奉献一生,默默无闻,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始终坚持着,不懈努力着!我坚信,只要我们尽责诚恳,我们每个人都是李保国在自己的岗位上。

作为新时代的社会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永感党恩,永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如一热爱国家,勤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内管科尼尼

2018年9月12日

李保国观后感 篇3

前些天看了电影《李保国》。说实话,电影拍得不怎么样,但他的事迹让人感动,让人切实体会到什么人才是民族的脊梁。[检讨书大全 Jt56w.coM]

它让我们有一些特别的思量:扶贫工作是我们党、我们国家一个重要工作,但它为什么没有程序、没有作业指导书?如果我们在此工作中,把问题、困难都集思广益一把,让研究心理、行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农植栽培等等专家集中起来,首先出台一个扶贫工作指南,比如说怎么判定该地区适合农业扶贫?工业扶贫?外送劳力扶贫?适用方向确定后应该怎么做?多长时间进行阶段总结?扶贫工作的抓手在哪儿?开展工作技巧是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就比如电影上群众不学的问题,如果我们办一块小实验田,实行保密管制、学习技术必须交费(我想那些心理学、行为学、企业管理学专家可能会有更好的意见)说不定推广更快。这样虽然减轻了个人的影响力但对整个受众群体可能更有利于他们学习技术溶入社会的能力。

在以上工作指南落实的同时,建立扶贫工作国家支援平台,让扶贫工作执行者能适时交流工作经验,反馈问题并得到系统性建议,得到全方位帮助指导, 这样不仅有利于扶贫工作的问题发现和困难掌握,也有利于推进民众对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扶贫工作是当前我们党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工作,成果的好坏不能只建立在工作人员个人素养上,而应该成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一个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幸福的全民参与的工程。

李保国观后感 篇4

10月10日下午,增福街道组织30名党员干部在恭志国际影城集中观看了影片《李保国》。

《李保国》这部电影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李保国的事迹改编,讲述了中国知名林业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开荒拓土,接力扶贫,科技富农,最终将生命献给太行山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情怀。

李保国(1958.2-2016.4.10),河北省武邑县人,中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2005年1月获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时代楷模、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保国先后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 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时,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李保国的事迹,让人泪湿眼眶,但是让人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的三个“绰号”。他的绰号有群众给他起的,也有他“自封”的,“老山人”、“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寥寥几字,就展现了李保国身上最本质、最突出的品性特征。这些称呼里包含的,既有他对自己人生的定位和追求,也有群众对他工作的赞赏和人品的认可。党员干部应当学习李保国精神,从他这“三个绰号”入手,感受他对群众的无上热爱,学习他对事业的无悔付出。

扎根太行山,把自己当农民,以造福群众为己任,李保国自称“老山人”。因为常年奔波在太行山的沟沟壑壑,从外表看,李保国一点儿不像专家、教授,反倒更像个农民,其实他心里也是这样给自己定位的。

潜心钻研,终成农技顶级专家,实现带领群众致富夙愿,被群众们称为“科技财神”。为攻克技术难题,他曾把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也曾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爆破整地技术试验,还曾彻夜在煤油灯下分析数据,苦思冥想破解之道。最终,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南和红树莓、邢台前南峪、平山葫芦峪……李保国用科技之手,点亮了一连串闪光的名字。

矢志不渝,有愚公之志,更有为民之情,被称为“太行新愚公”。李保国靠科学技术让“荒山披上绿衣裳”,让山里人“靠山吃山”摘掉穷帽子,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与奋斗在太行山为老百姓制造了一个“科技兴农”的神话和传奇。党员干部学习李保国,就要像他那样,为了群众生存和尊严、幸福与美好,艰苦奋斗,无悔付出,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傲人业绩。

此次观影,李保国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和鼓舞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每名党员都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决心,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做李保国式的好党员,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保国观后感 篇5

**《***》电影心得体会

2018年8月25日10时,随着“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声,一个平凡林业工作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身影,渐渐走向永善县林业局组织的职工学***先进视野,作为一名林业工作技术员,***的事迹对我触动很大,他虽是农大的教授,却从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享福教课的老师。朴朴素素的外表让他更像是个农民,为了岗底村老百姓增加收入,摆脱贫困,不惜放弃自己的尊严,让不理解、不支持的群众嘲笑,这也是我们林业战线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对林业工程的一项新产业、新技术、新管理模式,都要经历三番五次的挣扎和洗礼,才能让老百姓认可并接受。

电影里经典的***名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是***世界观的写照,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他的一生没有追求个人财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让太行山变绿,让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脱贫,他把根儿深深的扎进了太行山这片土地。35年,***走遍了太行山区,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植保新方法,让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使前南峪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活着干,死了算!”是***一生最简洁的总结,值得我们林业人学***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科技唤醒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一个永善林业人都拿出××10%的奉献精神和务实精神,永善县林业工作很快就会实现科技林业和现代林业。

“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是***人生观写照,在参加会议时,他因为领导讲的空话拂袖而去,当农民面临危机时,他又能放下所谓的面子,亦屈亦伸而不失风骨;贤惠的妻子为缓解丈夫的压力,邀请他跳舞,他却因走神而掉下戏台;他想为妻子过个惊喜的生日,不料却记错了日子……这些小细节小浪漫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使得电影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立体式多角度地诠释了真实的***形象。为了增加人们的收入,我们应该自费推广苹果套袋技术,教村民们亲手管理果树杨双牛含泪说,岗底村原来是个贫困村,今天的人均收入是31000多元。

岗底的穷帽子,是***帮我们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用命换来的,***是我们岗底人的大恩人啊!

“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是***价值观写照, 30多年来,他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河北省太行山所有山区县。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河北农大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山区脱贫致富攻坚战,形成了坚实的“太行山道路”。***同志们淡泊名利,只要是事业所需,只要有利于山区扶贫开发,就毫不犹豫地去做,从不考虑会得到什么回报,有时甚至连自己的科研经费也不给。

对家人,在会上,妻子说,他们有三个家。他和妻子过着俭朴的生活,去调查时经常睡在车里。他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和他一起在山上生活了好几年。一位领导去看望他时,他的孩子哭了,哭着要回城里的家。

可见,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同志宁愿牺牲家庭利益,也坚持到山区做调研,把家庭抛在脑后。

对待人民,***同志将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成为百姓拥戴的“科技财神”,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当地人民生活的更幸福。他常说:“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

山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

35年来,从寺庙兴盛到寺庙灰化,***深入太行山,推广林业技术36项,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是一位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该学***师身这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最后影片结尾,身着红色冲锋衣的***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计其数的青年学子步履铿锵前赴后继,浑厚激昂的画外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通过影片让我们林业人明确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树立了我们这代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三十年前的“长防”,陆续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石漠化治理”、“低效林改造”、“新一轮退耕还林”……。也认识到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一个林业人在战线上实现自身价值,努力接好这一棒;在工作中以***为标杆,让我们的家乡山更绿、水更清,老百姓的钱袋子更厚,为振兴永善林业事业奉上微薄之力,也为我们的人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8年8月25日

李保国观后感 篇6

《李保国观后感》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备受争议的纪录片《李保国》。这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感人内涵的电影,讲述了李保国这位民间英雄的悲壮故事。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深思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冷漠以及个人敢于追求正义的伟大意义。

片中,李保国是一个普通的退伍军人,丧失了一条腿的他像往常一样在家乡过着平凡的日子。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一个贩卖失踪儿童的犯罪团伙。众多的被剥夺了幸福的儿童,无助地流泪,而社会上的有些人却对此置若罔闻。李保国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决定挺身而出,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保护这些无辜的孩子们。他与妻子悄悄地成立了一个自发组织,秘密地进行搜救行动。他身患恶疾,却依然义无反顾地付出。他和他的团队在无数的辛勤努力下,成功地救出了许多儿童,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重新开始的机会。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片中有一幕,李保国悲痛地表示:“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怎么可以让他们这么受伤害?”这让我想起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和无限的关爱。然而,有些人却利用儿童的脆弱性,将他们当作货物进行交易。这让我生气和悲伤,也让我意识到了人的丑恶面。

社会的冷漠也是这部纪录片的一个重点。无数被贩卖的儿童在遭受痛苦的同时,他们的呼声不被太多人听到。社会对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都持有漠视的态度,也可能是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利益关系和权力。然而,正是李保国这样的个人英雄挺身而出,用他的坚定和勇气,唤醒了人们对于这个社会问题的关注。他牺牲了自己、付出了所有,却换来了更多孩子的笑容和幸福。这引发了我对于个人力量的思考,一个个体的努力也许微不足道,但当众多个体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力量时,改变的可能性便会显现。

观看《李保国》后,我被片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折服。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李保国及其团队的致敬,更是对每一个为了正义而奋斗、付出和追求的人们的鼓舞。它在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份责任和义务去改变社会,去保护无辜的孩子们。无论是一个普通百姓,还是一位退伍军人,都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我们应当学习李保国的勇气、坚定和无私,通过探索自己的潜力,以更大的力量投身于改变社会的行动中。

通过观看《李保国》,我深切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冷漠和个人追求正义的伟大意义。这部纪录片给予了我积极的力量和信心,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改变社会、保护弱者的责任和义务。愿我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能关注社会问题,用实际行动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正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