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大家的使用和理解栏目小编整理了“雄关观后感”,你是否不知道如何写一份观后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愿本文为您提供有用的参考!

雄关观后感 篇1

《觉醒年代》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当前其获得了广大观众包括年轻人的喜爱。编剧龙平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他说:“20__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以此为基点,他写下了这部剧的剧本,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给这部电视剧注入了灵魂与活力。其创作这部剧的初心是想回答: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是哪些人搞起来的?当初,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当初的选择对不对?其最终要表达的是100年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没有欺骗中国。《觉醒年代》为何会广受欢迎?这部剧的成果之道在哪里?在观看《觉醒年代》这部剧之后,我终于知道了它火出圈的原因。

《觉醒年代》这部剧以“南陈北李”从相识相知到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为叙事主线,全景展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耳熟能详的革命先驱人物被赋予了极具个性的出场方式,在镜头语言的帮助下,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画面感十足。每个重要人物的出场方式都不同,或意气风发,或忠厚沉稳,或傲骨凛然,塑造出了不同人物的独特性格。这部剧有厚度也有温度,革命人物的塑造不仅有“接天气”的高光时刻,更有“接地气”的烟火气。如陈独秀会不顾旁人目光狼吞虎咽涮羊肉;李大钊看到妻儿在院中捉鸡时会纵声大笑。在这部剧里,“南陈北李”等历史人物不再只是课本中“精神导师”式的高大全,而是血肉丰实、性情卓著的革命先驱的形象。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不回避曾经走过的弯路、不掩饰曾经遭遇的困难,作为观众能够能加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矢志情怀和敢为人先的革命品格。这部剧采用艺术化的镜头语言生动地再现历史故事,对剧里的一切细节都把控得细致入微。如陈独秀放生瓷碗下的青蛙,不仅和儿子放生蚂蚁相呼应,也为后续命运轨迹埋下伏笔,更暗含着解放中国青年的意味。蚂蚁、青蛙、骆驼、黄沙、风雪等一系列意向的使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丰富了角色内涵,也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观剧热情。作为面向所有年龄段特别是年轻一代受众者的革命题材电视剧,其能够抓住受众者的心理特点及需求渴望,从而激发年轻观众将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分享在社交平台上,这推高了电视剧的关注热度。此外,该剧用暖色调烘托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用黑白相间的画面给人以深沉感,也更加生动将时代的风云际会全景式展现出来,极富感染力。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理想之美,剧中人物的觉醒深刻地感召着自己,这部剧从历史纵深处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在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中,描绘出气势磅礴的爱国群像。这些闪耀着思想光辉的革命先驱追求真理一往无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内心为先辈们的赤子之心热血沸腾。我相信“信念感”“触动”“震撼”“使命感”“做有为青年”等定会成为年轻观众的心声。

在今天,坚守初心使命、实现民族复兴,是对革命先驱们告慰,未来之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如期实现。那时候的中国必将是一个更加奋进的中国、更加强盛的中国,也必定会带来许多意料之外的可能,创造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这是对先辈们的深情告慰,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激励和鞭策。重温百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历史,更是人生路上奋斗的坐标和导向,正如李大钊在《青春》中所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盛世如斯,相信不仅如您所愿,更会超您所愿!

雄关观后感 篇2

善良的白衣战士:

您们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没有你那么勇敢,勇敢的冲上最前线。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在疫情面前,你们毫不退缩,坚守岗位,感谢你们的奉献执守、汗水和无私的付出。

在最紧急的时刻,你们抛开一切的外界因素,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医院。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口罩,投入疫情的救治中。一天下来,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几分钟,而口罩的印记也深深地留在了你们的脸上,但你们依然是最美的,你们是最美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

迄今为止,新型肺炎持续了好一段时间,它令人发指,但在这场战役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中国的心连心,更感受到白衣天使的神圣。在这段每个人惴惴不安的时间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匆匆忙忙的脚步中,我听到了一种声音,白衣天使的声音,你们说:“我愿意,我带头,我报名。”你们的声音善良又令人感动,在这一声声坚定的声音中,包裹了对父母的爱,对孩子的不舍,无论怎样,你们还是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这个春节,团聚,注定与你们无关。

为了方便穿上防护服和工作便利,你们剪去了你们的长发,换上了更美的短发。你们剪掉不仅仅头发,它们也象征着你们的善良与死神对抗的决心。一位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位护士长唐莎的几句话,我想你们应该也知道,她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这些话引哭了无数人,你们的伟大我们都知道。

著名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女士,她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女护士,她是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她和今天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一样勇敢前行,有你们才有我们的安全。

20__年注定是不寻常的年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延宕了春天的萌动,将人们匆匆行进的脚步按下了暂停键。我们坚信,有上下齐心、同心共气的人民,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疫情终会消遁,阴翳定会散去。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坚守,做好自我防范。感谢你的自律和坚持,让病人安心的治疗。此时此刻,感谢每一位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放心,我们一定会安全回家!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此致:

愿你们早日平安归来!

雄关观后感 篇3

百年前,外国列强铁蹄之下,飘摇着一个及及可危的中国,酿着无穷的坚毅信仰。

陈独秀之信仰,可敬!

烽火连三月,陈秀苦苦追寻一条中国的全新的道路。他将自己的毕生,奉献给了光荣的革命事业。二次革命失败,陈独秀被迫到日本,与结发妻子远隔里,更难以给予关爱与照顾,他的儿子延年乔年,在上海硬杠千斤重的面粉,也不向远洋之外疏离的父亲寻求温饱,对他们来说,陈独秀这个弃家出走的父亲,可憎、可恶,背信弃义。陈独秀舍小家为大家的背后,是妻子儿女的孤苦伶仃。陈独秀,敬您如磐石信仰!

周树人之信仰,可畏!

山河破碎风飘絮,周树人看在眼里,更痛在心里。周树人观望荒诞的茫茫世俗,以鲁迅之名,挥一杆秃笔,愤然写下浩浩荡荡之篇章,用犀利之巨作,毅然踏上革命之道路,身先士卒开创白话小说之先河。狂人日记,以秃笔为利剑,直贪贪婪腐朽之社会,刺穿唯利是图之人心。周树人,我敬畏您锋芒毕露之信仰!

李大钊之信仰,可尊!

有弟皆分散,无家间死生,李大钊背井离乡,独在早稻田大求学。正当学业风生水起之时,李大钊坚定不移地将革命事业在第一位,毅然决然,放下滚烫的书本,一心热忱投身于中国革命中,他是中国水深火热之中的明天,打破晚清遗留之腐朽的希望!李大钊我尊敬您毅然决然之信仰!

前有数不胜数的革命先烈,走出红色的中国道路,后有朝气蓬勃的我们接手这繁华盛世,这金戈铁马难以撼动的盛世,现在,我们更要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雄关观后感 篇4

《觉醒年代》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该剧展示了100年前中国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的不断追求真理并且慢慢摸索,摸索着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五四运动拯救了民族危亡,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这是一条当时中国的道路,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使命,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不懈努力和奋斗。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时期,更应接过百年前五四精神的火炬,以青春奋斗圆青春理想。青春理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航向。知之深则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理想。100年前,北京大学等三千余名青年学生怀揣救亡图存的青春理想,在民族存续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振臂高呼,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广大青年用源源不断的生力书写了一幅时代画卷。细数那些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倾听那些砥砺奋进的负重足音,重拾那些奋发图强的青春理想,猛然发现,五四精神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五四青年为民族复兴的青春理想已经烙印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身上。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做民族复兴道路上的追梦人,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立志,我将以学为本,提高综合素质战“巨浪”。习近平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面对新挑战,青年不仅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还需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坚持学无止境,面对知识如饥似渴,掌握知识更进一步,积极探索新领域、新技能,锤炼自身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群众,同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民为师,不断汲取朴素知识,使自身融入到服务中去。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断修身立德,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是非,认清世界变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更风,巧拒形形色色的诱惑,树一身正气,并居安思危、饮水思源,心怀感恩之心,不断培养自己回报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前进中体现人生价值。

雄关观后感 篇5

本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今日,我们不谈此剧中宏大叙事之下的人性光辉,亦不论在人性的真实中显现出历史的本真。我们落笔在细微处:剧中人眼中不可磨灭的光——独属于那个年代的奋斗者们眼中的,如日般璀璨不灭的光。

无论是于混沌中上下求索,亦或是碰撞思潮激扬文字;无论是踏破荆棘开辟未来,亦或是面露微笑慷慨就义……每个向死而生的生命都在热烈燃烧,奋勇前进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燎原之火的源头,是怎样渺小而孤勇的星火——然而正是这些星星之火,照亮了历史中漫长的黑暗。

他们的眼中只有希冀与坚定,向着光明无悔而勇敢地前行。

他们是一群追光者。

光是什么?

是希望,是理想,是未来——是无数探索者与奋斗者奉献一生后,我们拥有的现在。

现今社会,我们时常在生活中迷茫,陷入麻木,原因便是我们失去了光的指引,丧失了追光的勇气。但剧中波澜壮阔的建党史和无数鲜活的革命先烈,给予我另一种“觉醒”:珍惜当下,为美好的明天奋斗,积极投身城铜生产建设中去。最后,愿我们都把握现在,做好自己,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入党初心,牢记职责使命,用无悔的奉献兑现入党时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