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为您精心准备了关于“六年级的数学日记”的相关资讯,到底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遵循各种标准和规范是文档处理的重要前提条件,范文在写作中“出场”次数还是很多的。

六年级的数学日记 篇1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比如今天我就在商场里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打折。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商场,商场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我发现许多商店都贴出了打…折,我问妈妈:“妈妈,打折的意思是不是打几折就用原价除以几,比如,原价400元的物品打8折就是400÷8=50元,打4折就是400÷4=100元,50160,所以在原价相同的情况下,打的折数越低,价格就越低,打的折数越高,价格就越高。”我说:“我明白了,打折就是把原价平均分为10份,打几折就取其中的几份,也就是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

生活中真是处处都有学问。

六年级的数学日记 篇2

20xx年X月X日X天

表姐和我是一对天生的好伙伴,我俩今年同读四年级,经常在一起生活,学习。

今天是星期天,我们俩做完了作业,她出了一张口算试卷,说要考考我的口算能力。我接过卷子,一看,试卷上写着几十道口算试题。第一行:12×2×515×16180÷4÷5360÷15心想:这有啥难,不过10分钟我准能搞定它!于是,满怀自信的我,动起笔来了。不用几分钟,我就完成了大部分的题目。还有2道题:3000÷24,3200÷25÷4,这些题把平时挺聪明的我给困住,我绞尽脑汁,想了想,可还是想不出来。想着自己刚才信心十足的样子,有些沮丧了,于是,只要请教玉玲表姐。表姐见我那么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对我说:“来,我来教你。”她拉着我在她旁边坐下,耐心的给我讲解“3000÷24,把它改成3000÷3÷8,不就行了。3200÷25÷4也不难,先用25×4,再25×4的积去除3000,即3200÷(24×4),不就可以了。课本上不是说:有时一个数连续除以2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个2个一位的积,计算比较简单?”

六年级的数学日记 篇3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带着姥爷和我一起坐车去森林公园玩。车费:5元钱。

到了森林公园,我和妈妈去买门票,价格如下:大人每人2元,儿童每人1元。我掐指一算,两个大人,一个小孩儿,共需5元钱。

我们拿着门票高高兴兴地进入了森林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青草地上的一群可爱的白鸽子。妈妈用3元钱买了一包鸽子食,让我和姥爷到鸽子群中喂小鸽子。我们在鸽子群中照了六张照片,淘气的小鸽子把我的右手给抓了,好像在和我握手一样。

我们走啊走啊,来到了“水上乐园”。我对“滚筒”特感兴趣,它“旋转”得真有趣。然后,我们又花了20元钱玩了“游船”,它是一个“平移”现象。我和姥爷玩累了,饿了,妈妈就跑到商店买了一些美味佳肴:4根香肠、2个冰淇淋。妈妈说:“一根香肠2元钱、一个冰淇淋1元钱。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我板着指头算出是10元钱。

过了一会儿,爸爸来接我们啦,我们又去游了“动物园”,看见了猕猴、鹿、蓝孔雀……这些动物真可爱!

回来时,我们坐车、吃饭共花费27元钱。妈妈笑眯眯地说:“宝宝,算算今天共花了几元钱?”我用加法认真地算了两遍,说:“一共花了65元钱。”

看,今日一行,离了数学行吗?

六年级的数学日记 篇4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 、-、×、÷”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6-5=1,8×3=24,24÷1=24。现在是1比1平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1=24。2 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星期六,我跟妈妈到乡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个个地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对着农民伯伯笑,妈妈告诉我: “现在是地瓜收获的季节” ,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地瓜又丰富了” ,我说: “收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 ,妈妈说: “地瓜作用可大着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条……”

妈妈知道我学了百分数,就问我:50 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 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我算完了,对妈妈说: “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说:“我们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时就少不了它,()我们一家三口人吃一顿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们10斤,可供我们做几次咸米?” 我算了算:

我对妈妈说:“能做25次” 。 妈妈说:“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 ,够吃一年吗?”我说:“还吃不完呢,过年时还可以加餐一次。 ”妈妈说: “你还真能算,其实它还可以做成茹粉汤、茹粉条、茹粉结。”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 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六年级的数学日记 篇5

明天我和大姨一家打算去三水荷花世界游玩。今天,我们必须决定是自己开车去还是跟旅游团去,为了这件事,我和大姨一家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

“开车去!”“跟团去!”“开车去!”“跟团去!”……这两种回答不停的交织在我的耳旁,我受不了了,大声喊:“停!”顿时鸦雀无声,“可以慢慢商量嘛,要有根据才行呀。”我慢慢吞吞地说。“好,我先说。”大姨说,“我赞成开车去,因为开车省钱。”“跟团不是更省钱嘛。”我说。“是吗?”大姨疑惑不解。我一本正经地说:“你听听,跟团去每人59元,我们有4个人去,4个59就是236元;要是开车,门票每人要50元,首先要200元,再计油费,至少50元,四个人一辆车,那就200+50=250(元),两个再比较起来,236

下午,我们来到了旅行社里报名,但愿明天玩得开开心心的吧!

六年级的数学日记 篇6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 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六年级的数学日记 篇7

赵玉涵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上午我新学了一个知识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这样一题:用3cm、4cm、5cm的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是否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我仔细读完题目后,不知从哪下手。你说能行吧,自己又没拼过。老师说过:数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怎么半呢?一旁的妈妈告诉我,动动手,拼一拼不就知道了吗?

于是,我在在草稿纸上分别画出了3厘米,4厘米,5厘米,剪下来一拼,哦!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当把这个三角形拼完后,我想,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拼成三角形呢?我问一旁的哥哥。哥哥说,这个问题必须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才有意义。

听完哥哥的建议,我立刻动手剪了各种长短不齐的纸条,如1厘米,2厘米,3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开始我的拼图探索之旅。

先开始拼第一组:1、2、3,拼不成三角形,接着拼第二组:2、3、5也是拼不成。最后拼第三组,终于拼成三角形了。那它们到底有什么规律呢?在做作业过程中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拼,那多浪费时间呀!我继续剪出不同的线段拼三角形,还是有的能拼成,有的拼不成。到底有什么规律呢?我把能拼成的分一类,不能拼成的分一类,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步:把最短的和第二短的小棒长度加起来。

第二步:把它们的和与最长的一根比较,如果和大于最长的就是可以拼成,小于和等于是不可以拼成。

经过一个小时的探索,拼图。我终于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秘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哥哥看到我得意忘形,说:我来考考你,看看是不是真的懂啦!

题目如下:用2cm、3cm、6cm是否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我用自己总结的规律来解答:2+3=5cm 5cm

今天,我解锁三角形三边的奥秘,下次我要解锁更多三角形的奥秘!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数学日记六年级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