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人生至乐的事,此话不假,每次阅读作品,都会新的体验和进步。面对作品之中的精彩情节,不妨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心中所想,写好一篇读后感应当从哪方面开始入手呢?想要了解“抗战英雄读后感”的相关信息可以查看以下资料,读完这篇文章后您的思路或观点可能会有所改变!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1

篇一:抗战英雄故事读后感今天,我看了一篇《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这篇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杨靖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曾经五次**入狱,屡受苦刑,坚贞不屈。1939年在东北地区反“讨伐”作战中,他率警卫旅转战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人周旋五昼夜。

口渴时,抓一把雪吃;饥饿时,吞下一口棉絮或树皮。1940年2月23日,他在吉林省蒙江市三道外崴子逝世,享年35岁。当敌人将杨靖宇割头刨腹后,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竟无一粒粮食。

杨靖宇,革命的战士、人民的英雄,他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还有保家卫国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是抗日事业中的一段抹不掉的记忆,就如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中的一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事业有贡献的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活在我们心中,活在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心中。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国家的财产,不惜以“头颅不惜抛弃,鲜血可喷洒”的意志为抗日战争努力奋斗。

他五次**受刑,就是不屈服,向日本人鞠躬。在一次任务中,他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五昼夜,可是在这漫长的五天里,他又是怎么生活下来的呢?渴了就从地上抓一把雪吃;饿了,就把树上的树皮扯下来吃,没有树,他就把棉絮或枯草一口吞下。

他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艰苦战斗,最后被残忍的敌人割头刨腹的时候,胃里只有树皮和枯草,没有一粒粮食的踪迹,谁看到这一幕后不会泪流涕下,泪流不止呢?

抗日英雄杨靖宇,我们永远记住你!

篇二:抗战英雄故事读后感翻开《抗日英雄小故事》这本书,妈妈给我念了吉鸿昌、姚子青、高志航等一批英雄的故事,但最让我感动和学***小英雄夏秋生。1937年8月13日,日本开始攻占上海,11月松江地区沦陷,松江杨家桥小学(现在是中山小学)学生夏秋生目睹日寇烧杀抢掠、鱼肉百姓的暴行,眼看城破屋塌、家毁人亡的惨状,他悲痛万分,在松江方塔壁上写下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面对敌人的屠刀,夏秋生宁死不屈,英勇牺牲。

夏秋生去世时只有12岁。为了纪念小英雄,中山小学设立了夏秋生雕像。我会让妈妈带我去看夏秋生的雕像,并给他一束花。我知道我有魅力和哭泣的弱点。我要向夏秋生学习,学着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克服自己的弱点,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

我们要以历史为镜,牢记祖国的苦难和创伤,维护世界和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三:抗战英雄故事读后感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事文学名著。

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山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在我心中确立了。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

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仰慕的同志,国民党只能对他们施以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的精神完整。在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深感内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

读了《红岩》后,我才知道,路越艰险,越要走,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士兵鲜血的结晶。只有血染红岩,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伟大的战士,记住他们!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2

这一段时间,我们在“牢记历史、感悟幸福生活”活动中,看了许多抗日英雄的故事,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比如王小二,在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小小年纪却毫不害怕,将鬼子们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虽然被鬼子刺死,却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家乡和家乡的人民。张嘎为了报仇被日**刀刺死的外婆,营救八路军侦察连司令员钟亮,历经艰难困苦找到八路军,成为一名小侦察兵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些比我们大不了的孩子,在国家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他们是多么坚强,多么勇敢啊!当我看到王小二和十几个鬼魂在一起时,我非常紧张。我不知道。如果我是王小二,我会害怕吗?想想我睡觉的时候,我看到黑暗的房间时感到害怕。我觉得有点害羞。

我应该学***英雄的胆量,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能总依赖爸爸妈妈,长大了以后才能担当自己的责任,为社会作贡献。

王小二和许多年轻的英雄一样,死在魔鬼的刀枪下。我们祖国的独立和繁荣是由我们祖先的牺牲带来的。想想平时,我们一点也不知道珍惜生活,我们经常浪费粮食,有很好的学***但有时却不认真学习,想到这些我们真感到对不起这些革命先烈们。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以我们的方式成长和服务祖国!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3

张书桌上的书随风轻轻翻动,把我的思想带入了战争时代

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为了赶走侵略者,他们流下了头颅和鲜血,用生命谱写了一首英雄赞歌。其中,江南侠女林心平的事例让我最为震撼,她战功赫赫,能力超凡,日军又恨又惧,便将其捕住,用重刑让她“归顺”,林心平宁死不从。日军便将她用铁丝串住身体游街,严刑拷打,但她宁死不屈。

无计可施的日军便将她惨无人道地大卸八块,丢进硫酸缸里化成血水。死时,她年仅23岁!23岁,一个如花似玉的年龄,本该憧憬她美好的人生。

然而,在民族危机时期,她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救国运动,直到她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像这样的爱国英雄历代数不胜数:民族英雄杨靖宇、尽忠报国的张自忠、宁死沙场的范子侠……

今天的中国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为我们开创的,我们的幸福是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是他们给我们铺设下未来的路。千言万语的感激不能报答他们的好意。我想对他们说: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她正在振翅飞翔,她的前景无比光明!”

关键字:《抗战英雄》 有感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个英雄故事,心里很兴奋。晚上很深,但我还没睡觉。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辉煌形象总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出生于1930年,1952年去世,牺牲时只有22岁,是四川省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1952年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火力网打六连战士抬不起头。去爆破的三个组都牺牲了。看到天亮前不能攻击阵地,黄继光带领两名士兵再次爆破。一名士兵中弹牺牲,另一名士兵也受伤,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受了重伤,周围没有武器。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喷火舌头的枪眼。敌人和士兵们惊呆的时候,我也惊呆了。谁又看到了这样哭泣的事迹,人的死亡比泰山重还是比鸿毛轻。黄继光大叔为人人类正义事业,他死于有意义,死于伟大!我们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被欺负,为了我们更幸福地生活,用热血写了英雄的赞歌。他们忍受饥饿。

饥饿交换了我们今天丰富的饮食,他们在车站哨兵交换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玩耍,他们用流血牺牲了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英雄们,我们以你们为榜样,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慰问你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5

最近我就读了一本跟抗日战争有关的书它叫--《抗战英雄》,在《抗战英雄》中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比如说赤胆忠心的吉鸿昌,巾帼英雄赵一曼,狼牙山巅五壮士,民族英雄杨靖宇等等英勇的抗战英雄们,在这么多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中,我映像最深的是“大爱无疆白求恩”。

白求恩是加拿大的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生。他在1935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在6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白求恩在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医院的第一周就检查了520个受伤的战士。他还连续69个小时给115名受伤的战士动了手术。69个小时啊!相当于白求恩有3天的时间在为受伤的战士们动手术啊!在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在孙家庄动手术。日本人正在袭击根据地,哨兵催促白求恩撤离哪里,白求恩却说了一句话:"加快手术速度。”受伤的战士叫朱德士,大退粉碎性骨折。为了赶时间,白求恩在动手术一不小心刺破了自己的手指。他把手指放进消毒液里泡了一会,坚持给病人逢完最后一针才转移。11月7日白求恩平静告诉大家他得了败血症。11月12日零晨5点白求恩大夫永远离开了大家。

这位大爱无疆的白求恩在抗日期间为大家做出了数不清楚的贡献。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因为这一切都是抗战英雄为我们创造出来的。

让我们向抗战英雄们,致敬!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6

盐城市步凤小学五(3)班王昊

今天我读了《抗战英雄》这本书。书里刻画了许多英雄的事迹,如:大爱无疆的白求恩、狼牙山颠五壮士、断头将军陈中柱、民族英魂杨靖宇……

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是一位医学专家。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往遥远的东部黄土城镇延安。白求恩总是把病人的痛苦放在第一位。

当病人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成功地进行了野外手术。他提议成立并参加自愿输血队。在这片战场上,白求恩用他高超的技术拯救了无数士兵。1934年,白求恩死于败血病,他无尽的爱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我最佩服的人是民族精神杨靖宇。杨靖宇从小就崇拜英雄,年轻时投身革命。那时日寇入侵东北,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日救国的路途,他率领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令敌人闻风丧胆。

1940年2月23日下午,因被身边的叛徒出卖,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被4万多的日军包围,一人独立战斗直到壮烈牺牲。在他死前几天,他连一粒食物都没有。他只能吃一些草根。敌人完全包围了他,催促他投降,但他连想都没想,只是不停地向敌人射击。

敌人见他如此顽强,就猛烈地攻击他。下午4点半,杨靖宇英勇牺牲,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英雄。革命前辈朱德曾这样评价杨靖宇:“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英雄杨靖宇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永远以他为榜样,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要放弃,勇敢向前!

读完这本书,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平静下来。在我眼前,我看到英雄们与敌人战斗。他们的吼声在我耳边回荡。是他们用自己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难道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抗战英雄”吗?

指导老师:柏燕燕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7

作者:曲思颖

假期我认真仔细的阅读了关于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感人事迹,因为他是我们吉林的抗战英雄,因此我读得更细更深,其中一件虽然看似很普通平凡但却令我十分感动和敬佩,那就是关于一件大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初冬,日本侵略军加紧了对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封锁,手段越来越残忍企图切断人民革命军的粮食,衣服,弹药等一切共给**。东北人民革命军在山林中同日本鬼子进行了艰苦的游击战争。

今年冬天,天气极其寒冷,气温降到零下30多度。但是东北革命军在大山里,有一半以上的人穿着这件单衣,很多人的手脚都冻伤了。但也感染了这种疾病,杨靖宇将军看在眼里,看在心里。

杨靖宇将军也不再穿一套打补丁的夹克和裤子,全身也没有棉花。每次弄来棉衣给他时。他都说:“把棉衣给那些病号和身体弱的同志吧,让我穿棉衣,同志们单的我心里故意不去。”

消息传到当地**,副县长和同志们同意给杨靖宇将军做一件皮衣。一件狐狸皮大衣没过几天就做好了,并由副县长亲自送给杨靖宇将军,可是杨靖宇严肃地说:“有做这件大衣的钱,可以做三四套棉衣,多解决几个同志的困难。

我知道你们对我很关心,但是同志们的身体比我个人更重要,你们设法多弄些棉衣,好让战士们穿暖,多打日本鬼子。

这个故事虽然是杨靖宇将军事迹中最普通的一件,但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的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一个大将军的心里只有战士,从来不考虑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想想自己真应该向这位大将军学习,和家人、同学、朋友之间相处时,多为他人着想,多为集体着想。

关键字:《抗战英雄杨靖宇》 有感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8

近日有幸拜读了《抗战英雄》一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英雄的伟大人物触动了我的心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铁血男女英雄是什么。看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闪现出英雄们浴血奋战的场景:

巾帼英雄赵一曼宁死不屈,萧山令、赵登禹等杀身殉国,民族英魂杨靖宇奋战五昼夜直至牺牲,江南侠女林心平受尽酷刑仍不忘捍卫民族尊严,日本八路宫川英男冒死处理文件......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视死如归、坚持到底的英雄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才能取得胜利,我们才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永远记住英雄,传承他们的不懈精神。

俗语说,“坚持就是胜利”。赵一曼坚持自己的信仰,忍受了敌人的酷刑,将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具备这样的坚持到底的品质。

金字塔不是一天建成的。劳动人民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明星们在舞台上的辉煌取决于他们在舞台下的坚持。我们应该明白,成功从不偏爱懒惰的人。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正是有了赵一曼、吉鸿昌、白求恩、琅琊山等英雄的坚持,才能保存我国的大江大山。英雄们的事迹给我带来很大鼓舞。

最近,我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我爱上了一个女孩,但我和她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我不敢追求。我一度想放弃但又不舍,看了《抗战英雄》后,我明白我必须坚持内心的想法,即使会失败也不轻言放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坚持。我们都是有思想的人。如果我们都不坚持,我们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想想当年的抗日战争,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革命前辈没有轻言放弃,坚持同敌人作战;今时今日,我们又怎能抛弃坚持的心呢?

革命先烈们凭着对信仰的坚持,为我们的祖国打下一片蓝天;因为他们不放弃,我们今天有了更好的生活。缅怀先烈,学习继承他们不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的光荣。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9

周末,我读了《抗日英雄小故事》一书,增添了不少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使我更了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令我最为感动是王二小。

王二小是个放牛郎,在一次日本鬼子扫荡时,为了保护乡亲们,他不顾个人安危,把日本鬼子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八路军把所有的鬼子消灭了,而英雄王二小却被鬼子残酷地杀害了。

王二小机智勇敢,在貌似强大、凶狠的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为了防止日本鬼子危胁到乡亲们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设计引鬼子进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最后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要学习英雄王二小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坚决不当逃兵,努力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我还要学习英雄王二小牺牲自我、保护他人的无私精神,热爱我们的班集体,维护我们班级的荣誉,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

作文点评:

作文叙述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谈到了小作者的读后感和学习英雄的打算,文字通顺,内容具体。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10

从1940年到1952年是中国革命最辛苦的时候,刘胡兰、黄继光、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英雄出现了很多。今天,让我们谈谈黄继光的勇敢事迹。

黄继光出生于1931年,由于家境贫寒,一直在山坡上放牛。抗美援朝时,国内开始招募大量士兵,黄继光首次申请。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之战开始,原营通信员的他自愿邀请战斗,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友受伤、弹药用光的情况下,他选择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新的道路,牺牲的时候只有22岁。

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龄献给革命,但他没有怨言。为什么?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爱国家。说到爱国,我想问:你爱国家吗?我认为当然有很多人说。但是仔细想想。你们真的爱国吗?爱国在小事上也能表现出来。例如,你认真对待升旗仪式,戴红领巾,尊敬革命先烈吗?爱国体现在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小事上,自下来,我们都做了吗?我们是祖国的花,应该用爱国回报祖国。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11

最近,我读了一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抗战英雄》。读了中间的故事,我禁不住赞叹这些英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

《狼牙山五壮士》抗日事迹发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1941年,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遣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

9月初,3000名先驱者占领狼琊山,包围八路军、山西察冀军区和2017年当地群众。晋察冀军区第一师第1团第7连经过强大的抵抗,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使日军认为自己遇到了八路军主力。9月25日,为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的时间,第七连六班五名战士: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率领日军第一批部队来到琅琊山主峰棋盘多,与周围士兵作战,直至精疲力尽。为了不被抓获,5人跳崖自杀。【暑假作文集锦】

然而,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显示了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级、各群体和华侨华人反对侵略、救国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不分南北,有的老少,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来。正是全国人民这种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我们的祖国才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

每当我想起狼牙山五壮士震感人心的壮举,我就深感羞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人,在学***到难题就退缩,就像曾经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生,那同学成绩有点跟不上,老师让我去辅导他一下,可我辅导了几天就打退堂鼓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

我遇到的困难和他们有什么比较?何况,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到一点儿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我又怎么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21世纪称职的**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琅琊山五杰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楷模,他们的英雄精神将永垂不朽,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垂不朽。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琅琊山五大英雄和其他革命先烈。他们无畏的革命精神将闪耀千年!

抗战英雄读后感 篇12

抗战英雄谱观后感

抗日战争的英雄谱使我们更接近英雄。字里行间充满了英雄功绩和爱国情怀,也充满了历史的伤痛和悲剧。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凝聚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巨大精神力量,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历史奇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大的史诗。

读懂抗战英雄身上无限的忠诚。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咆哮。无论是黄河两岸的血战,还是绿纱帐篷里的绝望抵抗,都是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表达,是民族性格和人民灵魂的凝聚。

抗战时期,多少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宁愿牺牲生命也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通信战士李白面对敌人**厚禄的利诱和各种酷刑的逼供,始终坚贞不屈;方志敏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并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宝贵的精神财富;刘胡兰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读懂抗战英雄身上的担当精神。这种担当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抗战英雄母亲邓玉芬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抗日战争的前线,绵阳“模范父亲”王者成在其儿子王建堂出征前送一面死字旗……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前方后方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的抗日力量,汇聚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广大共产党人更是挺身而出,扛起抗日重任,始终走在抗日前列,马立训、方志敏、叶挺等都是其中杰出代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的真谛。

读懂抗战英雄身上偾张的血性。在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的杀戮面前,中国人民没有被日本侵略者的淫威所吓倒,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日军的枪炮,筑起一道鲜血长城,保卫神圣的家园。孤胆英雄杨靖宇、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马本斋、弹尽粮绝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背水作战誓死不降的八女投江……正是他们挺起民族的钢铁脊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读懂抗战英雄心中深厚的家国情怀。在激烈的战争中,抗日将领和义人视死亡为归宿,但他们也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爱、恨、爱、恨。他们的坚硬与他们的柔软一样感人。

翻阅先辈留下的家书,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他们的国家情怀和温情。左权将军写给爱妻刘志兰的信,将亲人间的思念幻化成共同的进步以勉励各自努力,如今读来仍令人为之动容;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母爱,读罢令人肃然起敬,心里泛着酸楚……自古以来,有国才有家,国破家难在。为了国家,他们展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演绎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的家国情怀。

青山埋忠骨,英魂照千秋。抗战那些日子也许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抗战英雄们身上的精神,要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之中,始终激励我们继承先辈遗志,无愧今天担当,不负明天梦想。

9月3日抗战纪念日阅兵观后感

有一种命运你永远逃不掉,只有追赶;有一种使命你永远不能拒绝,只有奉献,死。

随着9月3日抗日战争纪念会和胜利日阅兵式的临近,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再次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闪现,土地的流失,世界的兴衰。我们从历史中走来,也将在历史中走向更远的远方。

1937年宛平城的炮声给国人带来了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经历了明治维新和近代化改革的日本迅速成为亚洲强国,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国土,残杀我们的同胞,到处是烧焦的躯体,到处是呻吟的妇孺,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呼喊、杀身成仁,担负起了天下的兴亡,他们高唱着战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铁和血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这是何等伟大而光荣的岁月。然而,在穿越历史的尘埃,探索历史的脚步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深思!

看得见多远的历史,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演绎的改革与创新的历史,这其中有秦孝公与商鞅变法强国锻造秦王天下的丰功伟绩,也有六国因循守旧划归秦治的无奈;有李唐王朝革弊布新、海纳百川的大唐荣光,也有南渡偏安的宋之悲凉;有张居正改革创新的中兴之治,也有乾隆锁国的盛世糜章……

鉴往知来,从盛世荣光到国破家亡,再到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中国梦想,这期间太多的兴亡故事、太多的历史沧桑告诉我们: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改革的路从来都不平坦,需要我们越深渊、历险滩,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面对环境污染、人口结构失调、中等收入陷阱等重重压力,我们唯有跳进历史的长河,走入民族记忆深处去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去寻求面向未来的大智慧,坚定改革创新的勇气与担当,才能让历史照亮我们的未来。千难万难、知难不难,没有爬不过、走不出的难。

没有什么比带领一个国家走向复兴更光荣的使命了,没有什么比团结1亿人民实现梦想更崇高的事业了。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骄傲!

历史是昨天的未来,未来是明天的历史。我们将以历史的名义扬帆改革,我们的道路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