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观后感(篇1)

今天馆主宝宝下班后,匆匆赶赴蟾蟾观看期待已久的《裘盛戎》,该戏是北京京剧院出品的原创京剧,也算是一部现代戏了。"现代戏"这三个字,含义暧昧,有种触发微笑的魔力。然而馆主早在七月就入了票,对这部戏还是充满期待,原因有二。第一,心愿未了。记得去年7月份有一个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专辑套装光盘的众筹项目,小伙伴们慷慨助力,后还是黄了,怨念至今。第二,工作原因。为了熟悉业务,近日馆主把目光更多地投在了现代戏的历史沿革与表现手法上。传统戏要看,现代戏也要看,里面有一层从"由古知今"到"由今知古"的意思。今天看了原创京剧《裘盛戎》,散戏后竟有一丝快意,戏票没白买,时间没白花,这是一部好戏!(当然了,有些方面,挑剔的馆主依然没有过瘾,但是作为宽容的现代戏曲观众,有一两点闪光点宝宝就很满意了!)

一、剧情好

该戏时间跨度自196年至1970年,这7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是裘盛戎先生艺术生涯的最后片段,也是近代史中"革"愈演愈烈的阶段。全剧围绕参演现代京剧《杜鹃》,展现了裘盛戎从主演《杜鹃》好评如潮→奉命停演《杜鹃》→喜闻重排《杜鹃》→得知扮演角→彻底劝回没戏唱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从中揭示裘盛戎先生在人生最后时光的心路历程,并带出了他身边的人际状态。在那个时代的映衬下,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师徒之情、观众之情、夫妻之情以及朋友之情显得格外真挚可贵,令人动容。

这种专注于表现一人一事的剧本,经创作团队的深挖细抠,使得剧中人物情感得以细腻展现,立意自然深刻,戏就出了。

二、表现手法好

1、传统戏与现代戏的有序穿插

全剧并不是清一色的现代戏调调,而是根据剧情逻辑,适度地将传统戏安插其中,使得整出戏情绪饱满,错落有致,构思巧妙。这种戏里戏外的表现方式值得借鉴。

全戏以《盗马》中窦尔敦粉墨形象开场,后随着剧情发展,角儿走下舞台回归现实,台上的演员以现代服装演绎那个时代。在表现那个特定时代戏曲特征时,安插脍炙人口的《杜鹃》"大火熊熊照亮了天"、《海港》、《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等经典唱段,台下的观众亦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与戏中人物一起沉浸剧情,酣畅淋漓。在抒发主角裘盛戎或悲愤或无奈时,安插《草桥关》、《铫期》等唱段,巧妙地用京剧传统戏中的经典唱段表现人物情感,使得台上台下情绪饱满,效果卓越。

2、虚实结合

戏中有一处我非常欣赏,就是包公与裘盛戎对话的那段,真可谓匠心独运!

舞台上包公在左,裘盛戎居右,他们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将裘盛戎心中无处诉说的不平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对话意义深刻,值得回味。

包公听完裘盛戎的怨愤诉说后,对他说你一无妻离子散,二无生离死别,这只不过是些些小事罢了。这举重若轻的"些些小事",道出了包含智慧的人生真谛,展现了贯穿古今的宏大格局。人生在世,纵有不平,那又如何?自认为遭受的大苦大难,是经不起比较的,这就是人生。

台上的两个人物,一古一今,这是一场跨时空的古今对话。一虚一实,这也是一场戏里的角色与现实中的演员的对话。一此一彼,这更是一场直面心灵的独白。戏看到这里,已经分不清谁是包公,谁是裘盛戎,谁是演员,谁是观众了。

三、题材大胆

反映革的艺作品很多,但选取那个时代为背景的戏曲作品很少,更何况这是一出现代戏!这个方面我不能多写的,但这确实是一处振奋人心的地方,值得记录!

四、题材好,观众喜欢

1、老戏迷喜欢。

一这是一出实惠的戏。正如前所及,剧种安插若干传统戏经典唱段,使得台下的观众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观剧体验别致。往实际点讲,就是赚了,突然能出乎意料地听到那么多唱段,对了!二,该戏题材是表现戏曲演员个人经历的,对老戏迷说,故事本身就颇具吸引力。

2、新戏迷也喜欢。

这个故事除了将裘盛戎外,更具有一个普世意义,即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如何面对生不逢时的人生际遇。正如国父所言,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即便是那些略带光环身居要位的人,亦有顶在头上的烦恼和压力。更何况生活中绝大数人都在跑龙套,胸中再有锦绣韬略,奈何人微言轻,徒有一腔不平又如何?我想,这种痛苦必然是每个有识之士深刻体会的。遇到不平之事,心中块垒难消,何以解忧?支柱何处?裘盛戎的生活中有爱徒、妻子、戏迷以及知音的支持和陪伴,这些都是足以珍视且值得为之努力生活的精神支撑。那我们的生活中呢?

以自身体验为例,窃以为父母的爱,知己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为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每日的付出和积累足以抵抗岁月的严寒,即使感到周遭的一切都与我渐离,不是还有生活在其他时空下的同类人陪着自己吗?不是还有自己陪着自己吗?

该剧虽以裘盛戎的郁郁而终为结局,但通过其曲折人生中那些聊以欣慰瞬间展现,亦为生活中饱受挫折的现代人开出了一剂良方。

五、一些好玩的零碎

1、剧中多次提到宁夏京剧院的《杜鹃》,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好玩!

2、《裘盛戎》是现代戏,剧中的《杜鹃》也是现代戏,以现代戏演现代戏,本身就好玩!这亦表明,这是一次现代戏历史上的全新尝试!有趣!

、剧中裘盛戎亦道出了现代戏无水袖等,看家本领亮不出的困境,哈哈哈!

这有点后现代的黑色幽默,现代戏就应该这样嘛!哈哈哈!

反正,这部戏实属现代戏作品中大胆而不错的尝试!给了宝宝很多启发!感谢它!

京剧观后感(篇2)

《京剧霸王虞姬》观后感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作为京剧中的经典剧目之一,《霸王虞姬》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精彩的演技和悲壮的音乐引起了广泛关注。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并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观后感。

《霸王虞姬》以战国时期的虞姬为主人公,虞姬作为霸王项羽的妻子,用她的深情和智慧影响着丈夫。整个剧情围绕着虞姬坚守自己的信念展开,而这也使得她成为京剧经典人物之一。

在这场演出中,虞姬的扮相十分美丽,耳环、发髻、红唇将她打扮得精致而华丽。虞姬在舞台上的出场是惊艳的,她的舞姿优美而动人,令人瞩目。整个剧情中,虞姬的形象变化非常鲜明,她一会儿是刚强坚定的女将,一会儿又是忧心忡忡的妻子。演员们的表演技巧非常出色,他们通过声音、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完美地塑造了虞姬的形象。

剧中的音乐也是令人难忘的一部分。京剧中具有特有韵味的唱腔使得整个剧情更加悲壮动人。当虞姬在项羽战败后的抉择之时,一曲悠扬的唱段让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煎熬和挣扎。音乐与表演的完美结合使得整个舞台更富有情感,观众们也随之沉浸其中。

虞姬这个角色在剧中展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品质,尤其是她对爱情和家庭的坚守。她不仅为了自己的丈夫而千方百计地保护他,还用她的智慧和情感深深地感染着他。她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勇敢的态度,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女性英雄形象。这种形象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这部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剧情紧凑、表演精湛,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情感的追寻。虞姬这个人物形象寓意着对爱情和家庭的执着坚守,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思绪。她的形象引起了我对爱与责任的思考,让我深感家庭和情感的重要性。京剧《霸王虞姬》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考的启迪。

通过观赏《京剧霸王虞姬》,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和艺术之美。虞姬这个角色不仅在舞台上展现了她的伟大和优雅,更让我对人生的奋斗和爱情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思考。京剧的演出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感动,我相信这将是一场我永远难以忘怀的演出。

京剧观后感(篇3)

2000多年前,京剧开始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生、旦、净、丑的角色使男人、女人、老人和年轻人看起来都很有趣。

这一次京剧表演使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天女散花》与《沙家浜》。

《天女散花》还没开始,我就开始兴奋起来,几乎每一根神经都活跃起来。天女散花,顾名思义,一定是一件美丽的蓝色连衣裙在花丛中飞舞。

演出开始时,一个穿粉红色衣服的大姐从后面走过来。粉衣服上缀着几个小花球,粉色与蓝色的小花球相衬相映。这位大姐姐舞动着一根长丝带。

丝带飘动着,乍一看,哎呀,丝带不止一种颜色,有蓝、白、粉三种颜色有规律的排列着。丝带默契的配合着正在舞动的大姐姐,三种色彩的丝带绕着她的身体一圈一圈飞动着,仿佛置身于万花飘零之中。突然,一圈舞丝带变成了一种图案。每当丝带摆到她前面时,它就会再次交叉落地,仿佛在告诉你,有一个新的模式正在进行中,请拭目以待。

大姐轻快的脚步声,伴着美丽的**,盈的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沙家浜》选段中,我最喜欢沙奶奶,她的优点数不胜数。被她照顾过的士兵们称赞她:“沙奶奶缝洗浆补天天操心,每天三餐有虾有鱼,每天吃的很尽兴……”可沙奶奶认为每天有虾有鱼吃得好养伤,缝洗浆补是为人民、国家服务的,这是理所当然的。

沙奶奶让士兵们把沙家浜当做自己的家。可见,沙姥姥无私、贴心为民。

这出京剧表演了美丽的彩带舞。我们也从沙姥姥身上学习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会到了我们国粹的光辉。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

京剧观后感(篇4)

[京剧新编历史剧《花蕊》观后感]江苏省京剧院新创历史剧《花蕊》,2011年9月8日晚,紫金大戏院,京剧新编历史剧《花蕊》观后感。先介绍下演员:李洁饰花蕊

严阵饰赵匡胤傅希如饰赵光义盛海宁饰孟昶李为群饰赵普开场的感觉很不错,水袖、髯口、韵白,人物出场还打引子,舞台道具、布景也很简单,虽然不是传统的桌围椅披,但是好在简单大方,有传统戏的感觉,用京剧的东西去编新戏,移步不换形,很好。对唱腔设计的感觉就要对半分了,韵味浓厚的老腔老调很不错,也很显演员嗓子,有些腔听着还是很过瘾的。但我觉得唱腔和民歌的比例太大了,京剧的风格运用少了很多。

山歌腔调如果是作为点缀,像味精那样放一点,感觉会很好。呵呵,插句别的,狩猎那场导板一起,顿时有一种看探谷的感觉,恰恰也是***的戏,很有意思,也很有感觉,观后感《京剧新编历史剧《花蕊》观后感》。在剧本创作方面,我总体感觉不错。字句依然优美,但有些细节不易理解。

一、在剧本中,孟昶是个酸腐纯真到愚昧的文人君主,连夜壶都要设计得非常雅致,这样一个自视高雅的人,一口一个算个球算个球毛妈了个巴子,是不是不大妥当?算不算不符合人物性格呢?还是说这是为了丰富人物个性?

二、对赵光义和花蕊之间的感情过程交代的不够,看到最后很茫然,在剧本中,赵光义是一个曾经几次试图**她的人,一个在宫中被她痛骂无耻之徒的人,一个下毒害死她原配丈夫的人,为什么最后花蕊却说喜欢他?为什么宫中画像想着孟昶却画出了赵光义的模样?表演方面,很喜欢给赵匡胤设计的一系列身段,好几场的身段很出彩,很多都是连续复合的一系列身段运用,严老师做起来相当的挥洒自如。

只是对髯口拿下来那一段戏有点不大能接受,我觉得髯口作为身体的一部分,是长在人身上的,不是道具,也不是衣服。不过我还是能理解的,能看懂这样处理的用意。呵呵。

再插句题外话,这戏还真是量身订做啊,多亏***瘦小的身材,换了别人,严老师还真抱不动呢,我作为观众,看得很乐呵,呵呵~有几场戏很唯美,花蕊宫中拿团扇那段,还有最后内心独白那段,感觉很不错。同去的几个戏迷也很喜欢。宫里三个人的鬼魂和人之间的戏演得很好。虚拟与真实、内在与外在以及空间转换、分离效果的运用,在继承虚拟写意的同时,增添了新的艺术元素。

演赵普的***,好久没看到他的戏了,这次再看,唱念做的范儿,那气度有些尚老的感觉,这也是我和朋友不谋而合产生的想法。下面几个造型不错啊~

京剧观后感(篇5)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今天,我们去上中观看了由上海京剧院的叔叔阿姨们带来的表演,真可谓是精彩绝伦阿!

主持人非常风趣,在他的一段幽默的介绍后,各个节目开始了。我们看了《挑滑车》,《拾玉镯》,《四杰村》,还有《火凤凰》尤其是是最后的《火凤凰》,这是我最为欣赏的,几位大姐姐轻盈活泼的身姿,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了几个白鹭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与雕奋力拼搏,最后几只雕在攻击白鹭时把手中的武器向她扔去,但白鹭仍是准确无误地接住了每个武器,并攻击了回去,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演员功底之深厚,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去看京剧也收获到许多的知识,了解到京剧的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各个角色都有一位京剧家来扮演,他们每人还唱了一段,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那位耿露大姐姐,她模仿声音的本领让我不由得敬佩。当然各个形象也十分的鲜明,栩栩如生。

通过今天观看京剧,我收获到了许多,我了解到了国粹的由来,还有深刻的回忆。

京剧观后感(篇6)

按照市纪委安排部署,1月11日下午,广阳区纪委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在明珠影院观看新编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区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及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共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脚印》以“新中国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建国初期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该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是一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力作。台下观众被这部京剧的精彩绝伦的唱念做舞、悦耳动听的音乐唱腔、质朴大方的舞美灯光、细腻传神的服装化妆所吸引,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后,区领导与演员亲切合影留念。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观看现代京剧《脚印》,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警示教育,一定以反面典型为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做人,为广阳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京剧观后感(篇7)

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以及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盛誉。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京剧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这场京剧表演取材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精彩、寓意深远。在剧中,演员们饰演着各具特色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表演风格。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传统的唱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中,主角的表演尤为出彩,他们通过精准的动作和婉转的唱腔,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观看这些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氛围。


京剧的音乐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乐器演奏和声音的运用,使整个剧场充满了古典的韵味。京剧的唱腔也十分特别,他们通过音调、音量和音色的变化,将人物的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在一段悲伤的场景中,演员们悲怆的唱腔让我为之动容;而在一段激烈的对戏中,他们激昂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了热血沸腾的情绪。京剧的音乐是表演的灵魂,它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让人在情感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京剧的舞蹈也非常特殊,演员们以优美的动作和精湛的技巧展示着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他们的动作流畅而有力,舞蹈动作中蕴含着丰富的表达和意义。在一场战斗的场景中,演员们的舞蹈动作矫健有力,让观众仿佛亲临战场;而在一段柔情的场景中,他们的舞蹈动作轻盈婉转,给人一种柔情脉脉的感觉。通过舞蹈的表演,京剧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观看京剧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京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瑰宝。在这场表演中,我感受到了京剧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京剧不仅仅是一种演出,更是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故事。通过观看京剧,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表达方式和独特魅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编认为,观看京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唱腔和舞蹈技巧,将古老的故事和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以震撼和感动。不仅如此,京剧还是一种沟通和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艺术的魅力将观众引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通过观看京剧,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相信这样的观后感将长久地留在我的心中。

京剧观后感(篇8)

“猫民们生活在猫土上一个叫做咚锵镇的地方,这里一片生机盎然。但‘黯’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美好,他控制的混沌,能让猫民变成可怕的魔物。

为了对抗‘黯’,修创建了京剧猫,并将其分为十二宗,每一宗都各司其职,担负起保护猫民的责任。一段段精彩的故事,正在猫土上演。”

《京剧猫》是中国本土打造的一部以“京剧”为元素,“猫”为主角的动画片,是发生在奇幻猫土上关于热血、侠义、成长的冒险故事。

我没有看过《京剧猫》,但是入手了一套把京剧猫动画中的小故事与解密寻宝相结合的绘本:《京剧猫大侦探:猫土寻秘》和《京剧猫闻香大迷宫:咚锵镇现魔物》。

绘本拿到手后,我和孩子兴致勃勃玩了一晚上,对,我也玩得停不下来。这套绘本适合3岁+的孩子,小学生也可以玩。孩子们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发现,一边思考,一边寻找,顺带学习国学和科普知识,这套书是课外阅读不错的选择。

《京剧猫大侦探》的最后是“白糖带你看世界”。白糖是一只充满好奇心的京剧猫,跟着白糖,小朋友可以看到小小的昆虫拥有怎样的世界,作文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哪些世代传承的生活智慧……在《闻香大迷宫》中,专门有一章“国学及科普小知识”,里面有京剧大舞台的知识,告诉小朋友京剧是什么,老生、花脸、刀马旦、丑角是什么;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建筑和乐器的介绍;大概数了数,这套书里有超过120多个国学、科普知识。

“头虫节、过年了,守护巴山、看大戏……”、“京剧大舞台、咚锵镇现魔物、锣楼历险记……”两本书9个游戏场景,10个迷宫场景让小朋友可以尽情探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闻香大迷宫》中可以“闻香寻秘”。绘本采用特殊印刷工艺,在相应页面和位置,小朋友用手指轻轻摩擦几下,就能闻到不同的味道。绘本不仅好看,还“好闻”,给予孩子视觉、嗅觉双重感官的神奇体验。

小手电探秘隐形世界

《京剧猫大侦探》中配有一个小手电。开启小手电,小朋友化身为小侦探,在猫土世界里仔细观察、耐心寻找,可以发现完全不一样的神秘隐形世界。这套绘本再一次刷新我对绘本的认知。翻开图书,感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京剧观后感(篇9)

《京剧霸王虞姬》观后感

京剧《霸王虞姬》是京剧艺术中一份瑰宝,以优雅的音乐、精致的表演和深远的剧情,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悲剧与爱情的世界。在观看这部戏剧后,我深深被它所吸引,琢磨了许多关于妇女地位、忠诚与背叛、以及痴爱与牺牲的思考。

剧中虞姬一角以其娇美与聪明而著名,她是战国时期的名将项羽的最爱。虞姬的悲剧源于她对项羽的深爱与忠诚,但最终却被他背叛。她的命运之痛苦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这部戏通过虞姬个人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处境,她们倾注心血,无私地为家庭奉献,却并未得到尊重与回报。

虞姬的形象塑造非常精致。她美丽端庄,舞动中别有一番风华,但这些美丽却掩盖着内心的悲伤。她以她聪明才智和善解人意的天性在项羽的野心和权力争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她对项羽的爱却根植于一种深深的屈辱感,这种屈辱感来源于虞姬对自己与项羽爱情的信仰。

戏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们捕捉到了人性的复杂性。虞姬的决定,她宁愿毁灭也不愿任别人夺走她所爱的一切,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她的忠诚和牺牲,展现了妇女在那个时代中独立自主的自觉性和情感力量,这种力量值得我们深思。

虞姬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她被项羽背叛时,她没有堕落为一个绝望的女人,而是以一种敢于面对命运的态度,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杀,以维护她对于爱情和尊严的坚守。她表现出的坚韧和毅力,虽然她最终被命运所击败,但她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形象,突显了妇女的力量和尊严。

虞姬的悲剧引发了我对忠诚与背叛的思考。忠诚是一种被认为至高无上的品德,而背叛则是其对立面。在这个故事中,项羽的背叛让我们思考了忠诚的真正含义。我们是否应该坚守承诺,无论是面对诱惑还是压力?虞姬的忠诚是无可厚非的,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否为了一个并不值得的人?这些问题令我们警醒,重新审视忠诚的定义,以及何时是值得去坚守的时候。

最后,痴情与牺牲也是这部京剧突出展示的主题。虞姬的痴爱使她付出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对于她来说,死亡是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事情都更好的出路,因为死亡可以保持她对项羽的爱永远纯净。她的牺牲提醒着我们,无私的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可以让人超越自我,并放弃一切去追求真爱。虞姬的牺牲象征着她的痴情,这是一种纯粹而又远大的爱,对爱的追求永远不会被消磨。

总之,《京剧霸王虞姬》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雅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虞姬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过去和现在的机会,思考妇女地位的演变、忠诚与背叛的意义、以及痴爱与牺牲的价值。这是一部启发心灵的戏剧作品,每个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京剧观后感(篇10)

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京剧演出,感受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的艺术之美。这次观剧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场京剧演出选取的剧目是《王老虎抢亲》。这是一部举世闻名的传统戏曲,是京剧中广泛流传的经典剧目之一。场景设定在上世纪30年代的老北京,通过讲述一个杂耍艺人王老虎抢走杂技团团长的女儿阿瑶,最终被杂技团的成员们给制服的故事,展现了京剧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开场,舞台的布景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剧场仿佛定格在了老北京的街头巷尾。舞台上的房屋、小店、街道等道具都有着鲜明的古老风格,让人不禁联想起老北京的繁华与热闹。演员们精心设计的服装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在灯光的映衬下闪烁着艳丽的色彩。

演员们的表演更是吸引了我的全神贯注。他们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的精准配合,将剧中的人物形神兼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主要角色王老虎的扮演者,通过翻飞的唱腔和高亢激昂的舞姿,将这个喜剧角色的可爱和机智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禁。而阿瑶的扮演者则通过娴熟的舞蹈技巧和柔美的身姿,展现出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形象,令人为之动容。而围绕着两位主角的其他配角们也各具特色,给整个演出增添了不少笑料和看点。

除了演员的出色表演,京剧的音乐也是这场演出的一大亮点。京剧的音乐有着独特的格调和韵律,能够让人一听便能立刻联想到古老的中国文化。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巧妙地结合了唱腔和舞蹈动作,使得演出更加生动有趣。特别是在关键时刻,音乐的起伏和力度变化,更是让观众们紧张得屏住呼吸,为演员们加油鼓劲。

整场演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京剧花脸的特色妆容。精心设计的花脸妆容能够让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花脸样式,无论是红色的、黄色的还是白色的,都展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些花脸的刻画不仅体现了演员们的化妆技巧,更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在这场观剧中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通过观看京剧,我不仅能欣赏到精湛的表演艺术,还能深刻感受到京剧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京剧不仅有着复杂的表演形式,更传达了道德教育和人生哲学的内涵。

京剧演出让我明白了戏曲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看京剧,我更能理解和欣赏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

总之,这场京剧演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的艺术之美。我相信,京剧这项传统艺术将在未来继续闪耀光芒,为世人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交流。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欣赏京剧的演出,感受到更多美好的体验。

京剧观后感(篇11)

《西厢记》 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及观众的喜爱。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京剧的观后感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作品里描写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艺术,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

京剧的观后感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

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京剧的观后感

《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

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以明两经擢第。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小迎的聪慧美丽,清纯质朴的音容笑貌,缠绕了他一生的梦魂,于是写《会真记》以表衷情,文中将自己化做张生,把小迎化为莺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把对小迎的感情升华到了最高点。

《会真记》传到了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将故事改编成剧本《西厢记》,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一直传唱至今,为了纪念元稹与小迎的爱情故事,当地人以青梅竹马之意,将这片斑竹林叫做竹马林,同时也给“西厢记”保留了一块故事的原形地。

京剧的观后感

京戏《龙凤呈祥》观后感

京戏的起源是徽剧与昆剧的结合,再加以民间艺人的自我改编,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剧种。唱腔或优美,或粗犷,或沉稳,曲风多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名剧,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刘备过江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而改编的,后成为马派的看家戏。刘备借荆州后迟迟不还,鲁肃多次讨要不果.恰刘备甘夫人亡故,周瑜定下美人计,假意将孙权妹孙尚香许配与刘备,骗刘备来东吴招亲,届时再以刘备换回荆州.孔明识破此计,并将计就计,用周瑜的岳父乔国老(就是江东美人大乔,小乔的父亲)说于孙权之母吴太后,吴在甘露寺相过刘备,十分满意,真把刘备招为女婿.刘备到东吴后沉迷于温柔乡,不愿回转,赵云用诸葛亮之计骗刘备带孙尚香一同回荆州,周瑜派兵追赶,被孙尚香一一斥退.张飞赶来接应,打败周瑜,刘备安全返回荆州.--------------东吴用周瑜之美人计,不但没有换回荆州,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京剧《龙凤呈祥》中诸葛亮授予赵云解救主公的三条锦囊妙计第一条就是要赵云和刘备去拜见乔国老。云曰:“军师吩咐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今已到此,当先开第一条锦囊来看。”除了吩咐随军的五百军士去城中购买猪羊果品,传播消息,另一去处就是先去拜访乔国老。乔国老名乔玄,乃二乔之父。在京剧《甘露寺》中基本是按《三国演义》的路子改编的,在智破美人计中,乔国老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因为刘备去东吴相亲,年龄是最大的障碍,48岁的刘备要与十八岁的孙尚香结婚,首先要在外表上征服吴国太。国太对乔玄曰:“我不认识刘皇叔,明日约在甘露寺相见。如不中我意,任你们行事;若中我的意,自把女儿嫁他”。所以在京剧《甘露寺》中就有乔玄赠于刘备染须膏这一细节,尤其是“甘露寺”中乔国老介绍刘备的那段 “西皮流水”:“刘备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留”到“这一班武将哪国有,还有诸葛用计谋。你杀刘备不要紧,他弟兄闻知怎肯罢休,若是兴兵来争斗,曹操坐把鱼利收,我扭转回身奏太后,将计就计结鸾俦”更是脍炙人口。

我更喜欢甘露寺这段,其原因是因为“西皮流水”,听来韵律和就走都很好,更符合我这个不懂京剧的人。实际上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这段只是京剧《龙凤呈祥》中的一折,为马派的经典剧目之一。本出戏的高潮部分在于乔玄的大段唱功,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的演出堪称经典,至今尚无人超越。

这一折我听的不光是马连良,也听了于魁智、言兴朋、赵建忠、关证明等名家的这段。也是各有千秋,一人一个唱法,没有可比性。比如言兴朋的这段,把个别词完善也好修改也好多少和以前版本不同,而且有些字的发音更像现代词。加上自身的嗓音“清秀”,味道确实不一样。再比如赵建忠,他的声音高亢、通透。有些唱段稍微段开,多了一些旋律的展示。于魁智的听起来更像马连良,行云流水般的唱法。关证明上来一句“劝千岁少字休出口”用掉了27秒,给我的感觉好像“歌剧”的感觉,

加之这段阴阳顿挫,低音到高音错落,段落与段落断的节奏,也很耐人寻味。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

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阿庆嫂这个形象精明干练、态度稳重,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