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此话题迷你句子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完整的“亲密关系读后感”,读完作品的感觉就是,狠狠被治愈了,触动我的地方真的很多。 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思考和体验的精华的提炼和总结,欢迎大家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学员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1

就像克里斯多福老师说,毛毛虫永远没办法知道、也永远不会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只毛毛虫都可以变成自己的蝴蝶。只不过,在变成蝴蝶之前,自己会先变成作茧自缚的蛹。在茧里边面对自己制造的痛苦,任何挣扎或试图改变的行为都是徒劳的。蛹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所有抗拒、全然接纳当下感觉、平静等待。直到有一天破茧而出成为蝴蝶。

相爱不是互相限制,而是相互成就。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而是灵魂上的相依相偎共同成长,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是让你不断通过伴侣遇到自己并深爱上自己的过程。

亲密关系读后感6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深度剖析了亲密关系的发展进程,每个阶段产生的原因,色彩,要素,发展方向,解决办法。亲密关系中任何一方在不同阶段所做出的不同反应,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及其行为背后的信念。而书中关于灵魂关系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让我产生了想去尝试的勇气和想体验一下它的美好的意愿。

我们大多数人想要的亲密关系不仅是慰藉与陪伴,更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能激发我们的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与我们帮助的灵魂关系,也就是无条件的爱。而书中最终的定义是这种灵魂关系还要不仅限于两个人,还要推及到整个世界。因为,你可以感受到灵魂的指引,与每个人的相遇都会成为神圣的邂逅。

然而这条路上充满了艰险,荆棘,痛苦,愤怒,陷阱等等,很多人最终也无法到达。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2

读了美国作家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著的《亲密关系》之后,我明白了,两性之间可以是互补性的,还可以是相似性的,相似性就是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互补性的就是性格,爱好各个方面的互补。我觉得这个夫妻之间,相像更具有吸引力。相异看似相吸的原因或许有不少,但事实上我们的确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合于性格,敬于才华,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我们刚开始注意到都是人的外貌,时间长了之后都是内在的一些东西,性格的相容,有没有责任感。性格和责任感在婚后的生活中会更加的重要,颜值在婚后作用已经不那么大了。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与外界的处理事情当中,都应该是办事的能力,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上。

在男女处朋友之间出现了一个障碍,就是得不到的就喜欢,也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这就是父母越是干涉子女的婚恋自由,他们彼此之间就会更加相爱,这个作为年轻人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会这样,作为人母之后,自己的孩子将来要面临婚恋的问题时,我们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引导,不能说是强制的去分开他们,这样会让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越紧密,应该是给他们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合适的话,父母就支持他们,如果不太合适的话,就给孩子们适当的引导,不能说是强加的干涉,那样的话,孩子之间的反抗情绪会更加的严重,两个人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或者有的可能就会和父母断绝关系,这是一种很不理智的行为。

男女朋友之间实际上是时间能够证明一切的,就是谈朋友能够谈得久一点,彼此能够更了解,更利于以后的婚姻之后更加的和谐稳定,不是说认识了很短的时间,就去结婚,婚后发现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多,那这样子已经有了孩子再去离婚,这样的话对这个双方的伤害,对孩子的伤害都会很大的。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要男女双方谈朋友的时候要多加了解,了解性格,了解工作,了解家庭,这样如果能够合得来的话,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会更加的幸福美满。对教育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家庭里边儿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如果孩子感受到这个家庭是温暖的,爸爸爱妈妈的,他们就会非常有爱的的感觉,很有安全感,他们能在家里边儿享受到爱,也付出爱,家庭会更加的幸福美满,孩子长大以后也会爱自己的另一半。

《亲密关系》学完之后,我觉得我能够更加了解两性之间的问题,怎样和老公更好地沟通交流,怎样把小家经营的更好,孩子们能更加幸福快乐,大人们有问题不断的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虽然年龄越来越大,外貌,身材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要多锻炼,能让自己看上去稍微年轻一些,多读一些书,会做一些拿手菜,内外兼修,做一个有内涵,有深度的人。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3

曾思索一个问题:恋爱、乃至婚姻,之于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从常理来看,交友恋爱、结婚育子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必走的过场,似乎经历过这些才得以圆满。然而,它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吗?经历与否给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何影响?

一个人若能在生活中强大勇敢、内心足以坚强应对任何风雨波澜,且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真切享受独自行走的状态。那独自一人或许便已足够,是否有人同行,已然不是非常重要。不得不说,这十分令人钦佩赞赏。

然于我恐怕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独自“走在冷风中”。

于我而言,恋爱或是婚姻,是寻找同行人,寻找一半、一伴,寻找生活路途中有幸相互契合、相互扶持的人。至于恋爱还是婚姻,不过是形式、是状态、是过程。

那又不得不问,为什么还要另寻他人呢?自始相伴的父母、姐妹兄弟不可以吗?血缘至亲难道还不够吗?亲情的陪伴非常重要,它占据了我们人生的前半程,如果非常幸运的话,会一直延续到我们生命的尽头。但是受到人生长规律的限制,从年龄和身体机能上来看,原生亲情的陪伴便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相送。另外原生家庭本就是同一的环境,我们之间或许就有同样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缺陷,手里拿着相同的拼图,拼来拼去可能更多是重叠、冲突,而难以相互补充、扩展。

所以我们“手里拿着拼图”,开始寻找可以满足自我需求的碎片。有一天偶然发现一个人,手中握着我们需要的碎片,拼凑在一起竟还是一副不错的画面。既然这样,何不同路而行,互相取暖?

所以我觉得,恋爱、婚姻于我而言,是一种自我和他我的补充、满足和实现。就像那段话说的“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他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他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不过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的欲望”。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4

用时两周读完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太深刻,以至于我必须要尽快的整理出读后感,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的读透这本书,很多地方作者的意思我都不能完全体会,需要通过读后感来整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本书如果能够理解透彻的话可以帮助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收益,希望我的读后感可以帮助一些人能更好的理解这本书。

决定读这本书的关键是在听樊登读书会时,听到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改变也可以带来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与很多人一样,一直认为亲密关系是两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但是作者的观点很独特,他认为面对亲密关系其实就是面对真实的、隐秘的自己,对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指引我们发掘我们真正的天赋。

作者认为,亲密关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月晕、幻灭、反省和启示。

一、月晕阶段

建立和维持密切关系的真正动机是需求。这一要求使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去寻找伴侣。而寻找什么样类型的伴侣则要看我们那种需求更为强烈。

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即任何人都有着“爱与被爱”的需求。归属感在于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价值感则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这些需求中最重要的是归属感。孩子们很快就会明白,获得归属感的最好方法是证明他们有特殊的价值观。

于是“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就此产生,这个欲望也使我们惯于去寻找一个非常希望和我在一起,非我不可的那个人。如果童年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很可能会感到这个世界缺乏关怀、温暖和真理,从而感到绝望,这使我们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为了弥补外界的不足,我们将在心中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当我们需要一个伴侣时,我们会在心中画出一个梦中情人,逐一输入我们的需求清单,就会产生一个理想伴侣的形象。

为了吸引你的梦中情人,你可以假装成他喜欢的那种人。所以在月晕阶段,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很可能到了结婚的时候,你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梦中情人,所以你选择了一个最接近梦中情人的人选进行转型。

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让我们走上地狱之路。

转换的方式有两种:明确的和暗示的,但暗示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主要有两个原因:

1、 你希望你的伴侣满足你的需求,但你不想表现出软弱和不满;

2、 你幻想你的梦中情人能知道你的每一个想法。你最终会发现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你感到失望,甚至愤恨。如果你感到愤恨,你究会进入亲密的第二阶段——幻灭。笔者说,这种要求是当我们忘记自己的心已经拥有一切很久,就会有一些错误的想法。只有学会放手接受,才能找到真正想要的。

二、幻灭阶段

“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负面的印象,但实际上,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再被错觉所迷惑。如果能够这么想,你就不再期望伴侣满足你的需求,而是从自己身上发现快乐的源泉。

在幻灭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简尼尔森说,孩子在归属感和价值感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沮丧的情绪,根据程度不同会出现四种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吵架)

——权力斗争(反着做)

--复仇(如果你伤害我,我会用其他方式伤害你)

--自我放逐(毫无用处的尝试,一点也不重要)

前两者是通过努力让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后两者是觉得自己的需求永远不会被满足时而做出的毁灭性行为。

无论采取哪一种行为,都是为了避免或延缓脑海中出现的不愉快。小时候发生的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或许不会一直出现在脑海中,但是给心灵造成的伤痛却一直被我们藏在潜意识里,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散而消失,而亲密关系让我们有机会重新面对并治好旧伤,从而改变衍生自伤痛的错误想法。

其实很多伤痛,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就像作者提到 “西瓜”的例子,小时候夏天的傍晚,我总爱站在门口等着爸爸下班回家,因为爸爸总是会带着我最爱的西瓜回来,印象中的西瓜特别大,每当我形容给老公听的时候,他总是觉得有些夸张,不是我夸张了,而是那时候我太小,任何一个西瓜都可能看起来十分庞大。其实很多事情也并非像我们小时候理解的那样,虽然我们的父母不善于教育孩子,他们可能会打骂我们,但是他们并不是不爱我们,如果我们有任何伤痛,他们都会吃不下睡不好,因为年龄太小,很多事情都会简单的画上等号,妈妈打我=妈妈不爱我;妈妈不让我出去玩=妈妈不爱我;爸爸总是出差=爸爸不爱我;爸爸总是答应带我出去玩又食言=我在他心里一点不重要;妈妈训我=我没有用,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妈妈生气了=都是我做的不好……一旦这种想法反复出现,就可能变成一种信念——没有人爱我,我不值得任何人爱。这种信念往往会使我们对自己和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限制,影响到我们的择偶、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

但是,我们宁愿吵架也不愿面对伤害,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更容易。我们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痛苦,但我们常常责怪伴侣伤害了我们。然后我们会试图控制对方的行为,并确保他们不会再这样做来处发我们内心的痛苦。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使得伤痛消失,反而多次之后会引起愤怒。

愤怒有两个原因:

1、 愤怒可以麻痹我们心中的痛苦。用愤怒保护自己比面对痛苦容易的多;

二、愤怒可以让对方有罪恶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对方的行为。当有罪恶感时,人就很自然地因为害怕被处罚而产生恐惧,而恐惧时特别容易被人操控。愤怒有三种表达方式:

攻击、情绪抽离、被动攻击。攻击是一种公开而明显的表达愤怒的方式,通常包括批评、指责、指责、威胁、人身攻击、最后通牒或口头诽谤。情绪退缩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愤怒的方式。对男人来说,最常见的方式是情绪退缩。面对伴侣的不满,他们不回应,好像与自己无关。

被动攻击是指你假装不在乎对方的行为,但你的言语充满了批评、讽刺、批评、嘲笑或抱怨。愤怒的主要意图就是:让别人有罪恶感,让他们为你内心的痛苦负责,并且还能让我们体会到一种美妙的感觉“我是对的”。

但是,如果我们选择愤怒,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形式,我们都将无法面对这些创伤并承受它们的痛苦,自然也无法纠正这些痛苦所造成的自我限制的信念。

当你在权利斗争中输掉时,你会觉得报复是你唯一可以找回一点力量的方法,报复时一把双刃剑,施加报复的人和被报复的人,收到的伤害是一样深的,如果你选择报复,最终会走上自我放逐的道路——离开或者永远不再努力。

当我们放下立场-证明自己是对的,寻求和谐-沟通,分享彼此的感受,认同彼此,我们自然能找到让双方都快乐的方法。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整理出这八个答案:

1、 我想要什么?(在我心中,如果我决定目标是实现和谐共赢,全力以赴实现这一目标,我就一定能够成功。)

2、 有没有误会要先澄清的?(会指控对方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假设)

3、 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我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件事,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到底是对方让我不愉快,还是我自己的想法让我不愉快。)

4、 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一旦你发现它很熟悉,就不太可能怪罪另一半“让你有这种感觉”。)

5、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你心中无意识的部分在体验到某事时会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情绪,很多负面的情绪,如悲伤、恐惧和愤怒,都是小时候和家人互动时产生的。跟伴侣分享这些情绪有两个好处:

一、你知道这些情绪早就存在,伴侣不是造成你这些情绪的祸首;

二、分享的过程能让你看清楚情绪的每个小细节。)

6、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把全部的精神都集中在情绪上,不做任何评断,那么情绪就会转化成更高形式的能量。)

7、 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情绪的背后往往是一闪通往“空虚感”的大门(我不太理解这一段)p103)

8、 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学会平静的感受痛苦时,痛苦便会成为一个礼物,让我找到失去或遗忘已久的东西,让我的目标更明确,能够体验更高层次的快乐和创造力。)

三、自省

当你发现没有人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该我们所受的伤负责时,我们终于了解到,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都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我们的心中,我们就要经历所谓的“自省”阶段了。

在亲密关系中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时无止境的追逐需求,如果有必要就操纵他人,能拿什么就尽量拿,并在其他方法都失败时选择妥协;第二条路是放弃期望,用沟通来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并借以这个方法来了解自己。第一条路最终会导致你自我放逐,第二条路虽然好,但是却很艰难,需要你拥有“穿墙而过”的本领。

“墙”即是受害者牢笼。

1——拯救者(帮助者,实行者,修复者,慷慨的救济者,牺牲奉献者,计划者,寻求解决者,分析者,指导者,道歉者,维持和平者,宽恕者,取悦他人者,慈善的在高位者,能干者,“有知识的”驱策者)

2——**者(不耐烦的训练官,恶霸,嘲讽者,理直气壮的完美主义者,多疑的在高位者,愤怒的,喜欢批评的,虐待的,严苛的,责怪的)

3——受害者(待罪羔羊,叛逆者,依附他人的,丧失行动力的,可怜的,绝望的,沮丧的,受虐的,倦怠的,怀疑自己的,受伤的,依赖的,忧郁的,放纵的,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自艾自怜,停滞不前的抱怨者)

一旦你出现以上任何一种心态,或者亲密关系的对象看成上面任何一种人,你即进入受害者牢笼。此时,你会把亲密关系视作牢笼,想要穿墙而过就需要运用以下几种原则:

1、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受害者牢笼是不运用新知识而必然陷入的境地,无论你充当什么角色都只是想利用旧有的经验,只依赖旧有的知识,人们永远无法成长——唯有吸收新知识才能成长。)

2、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每当遇到问题,不用忧虑、紧张、恐惧、慌张等情绪来面对,而是直接问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礼物要得到,那么我们就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能够产生希望和信任来安抚我们的恐惧,让我们用有效的办法来处理问题,而不受**者和拯救者的影响。)

3、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如果你觉得伴侣在**你,难道他所说的话不是你心里的批评家对自己说过的吗?;如果你觉得伴侣是拯救者,他给你的忠告,很多不都是你这么多年你告诉过自己而又拒绝的吗?;如果你觉得伴侣是受害者,难道你不觉得他和你自己——很久以前,早已遗忘的小时候的你——很像吗?

是不是你无法接受的那一部分自己,在很久以前被你埋葬,现在却反映在伴侣的身上呢?如果你能了解,牢笼里的三个人是你想象出来的,你就会明白,你自己就是问题的原因。)

4、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百分之百负责(只有当你愿意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完全负责时,你才能得到选择的力量。)

5、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只有我们把误认为是“知识”的答案都抛开时,我们才能得到无限伸展的自由。所以当遇到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提问,探索信念之外的其他可能性的问题,但是问题要以“什么”或“如何”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用“谁”,“何时”,“何地”来构成问句,但是要特别谨慎使用“为什么”这个词,这是受害者在抱怨或表达无力感时常用的词,而且一个“为什么”会引来更多的“为什么”。)

6、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无论你选择受害者牢笼里的任何一个角色,你都会决定配角所扮演的角色,有时候你们甚至会分享同一个角色来达到暂时的亲密感,但是这种亲密感很快就会消失,并且阻碍你去寻找真理。唯有跳出受害者牢笼,转向真理,你才能真正的穿墙而过。)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5

柏拉图在《会饮篇》里有一个小故事,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为宴会上的人们讲了一则奇妙的寓言:很久以前,我们都是“双体人”,有两个脑袋、四条胳膊、四条腿,由于人类的傲慢自大,众神之王宙斯把人劈成两半,于是人类不得不终其一生苦苦寻找另一半,但是被劈开的人太多了,找到“另一半”成了最难的事情之一,但是孤独的“半人”仍然苦苦寻找着。

阿里斯托芬说这就是爱的起源,“半人”这种不完整的状态更隐喻着个体永远是未完成的、残缺的,它诉说着人类精神的孤独,和人类试图从孤独中走出来的焦虑。

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互相指责。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却纵容自己任意发怒,这将会让两人的感情渐行渐远。也许一段时间之后,问题会消失,而我们又再次得到平静。但这样的平静,代价却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把伴侣拒于千里之外,深怕与他们亲近会造成更多痛苦。

每个家庭都会吵架,看似引起争吵的事情很简单很容易避免其实争吵琐事的背后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深深的伤害,你以为你会忘记其实这段记忆储存在你的潜意识里。

和心爱的人吵架并不能解决任何事,而只会让我们愈来愈不信任对方,也愈不信任我们的爱。我们原本应该让爱来疗伤并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我们却让怒气将彼此的距离拉大。

人类有一个倾向,就是对事情的反应往往过于急躁,所以人们很难了解其实所有的状况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妻子忘了去拿你的干洗衣物,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不是做对,也不是做错。你的男友花太多时间在朋友身上,并不代表什么。状况本身并没有好坏,好坏是由你来决定的。状况是不是等于问题,要看你怎么去诠释它。你会有负面的看法,是因为过去的创痛影响了你。

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示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

在两难的时候,如果你能不把自己当作悲剧的主角,并且表达决心,像这样说:“我愿意接受这两个选择中的任意一个,或都不选。我最想要的东西就是真理。”那么只要你是诚心的,你就能自然地了解到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一切源于爱。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美好的事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