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办公的重要模式之一就是编写文档,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范文对我们写作的帮助。背诵范文可以唤醒写作思维,你现在是不是正在找范文模板?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各个方面全面分析和探究“扶贫日记”。

扶贫日记 篇1

昨夜的一场大雨,让通往大练地村城墙坝党支部的路变得泥泞起来。直至中午,山头的云雾还没有散去,气定神闲地切割着天空湛蓝色块,午后的溽热也因此显得从容许多。

来自省委高校工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师范处、高教处、督导室和人事处的十多个党员代表还没来得及好好打量大练地村这片土地,便在我们的陪同下,步履不停地上了山,走进城墙坝党支部会议室,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共签协议、互促发展。

在共建仪式上,省教育厅民教处、师范处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雷韬同志和大练地村城墙坝党支部书记和学新同志分别就此次活动进行讲话,肯定了支部合作共建的重要意义,并对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的支部结对发展充满期待。双方随后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举行了授牌和捐书仪式,开展了第一次组织生活会。

会议室窗明几净,是村民党员们的劳动成果。在组织部、高教处、督导室和人事处的党员同志依次表达自己对支部共建的认识和希望后,村里党员同志们的坐姿也慢慢舒展开来,表现起初有些胆怯的他们,在对面结对干部的眼神鼓励下,渐渐开始七嘴八舌地用傈僳普通话倾吐着村里的困难,比如垃圾处理,产业规划、道路硬化、活动室设备配备等都是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映照着前面委厅同志们说的共建互促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式,正好是在宏观下引导出微观,在深意中增添点灵光。

傈僳普通话说得快了,就像夏日里此起彼伏的虫鸣鸟叫,急切热烈,具有奇妙的张力。看到机关同事们竖着耳朵倾听村民党员说话的样子,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突然很为村里的同志们感到骄傲。距离我们工作队员驻村已有六个月,也是他们从对着我们微笑,到见面寒暄“进来闲闲吧”,再到现在并不怯场地提出问题、沟通要求的一个变化历程。我想,以党建为龙头来推进扶贫开发,关键在人,重心在基层。农村党组织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如何以结对帮扶为契机,打造一个积极、自信、创新的基层党组织阵地,形成共建共荣的合力,互融互补,帮助大练地村按期脱贫摘帽,确保共建活动的实效,可能是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结对共建活动在共建双方共同宣读入党誓词这个充满隆重仪式感的场景中结束。这次共建活动将“承诺”、“期待”、“目标”这些充满诗意的词语种在了稻花飘香的大练地土地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结出丰硕果实,谱下美丽诗篇。


扶贫日记 篇2

20xx年8月,我被县委组织部委派到擂鼓镇碾盘村任第一书记。自受命以来,昼夜寝室难安。碾盘村是擂鼓镇一个偏僻穷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90户,1444人,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59户,占全村户数的40%。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属全省重点贫困村。在摸准贫困户后,我便深入百姓家庭走访,期望在走访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在此,整理走访民情日记三则,分享与所有扶贫工作队员,期待以此与君共勉。

傻傻的爱

几堵坍塌的墙,凌乱堆积的瓦,令我的心一沉。“这样的户能扶起来吗?”我心底在纳闷儿。听附近的村民说,李文虎现在没住在这里,寄居在他姑父家。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再次见到了李文虎本人——一个中年汉子,1米7左右,憨厚朴实,衣着虽不是很新但很整洁。我说明来意,他笑而不语。他姑父林先胜随即丢下手中碗筷迎了出来。“他今年48岁了,是聋哑人,有些傻呆,患有支气管炎,你要了解他什么,我告诉你。”林先胜说。

“我想了解下他的致贫原因和脱贫规划。”

“呵呵,说来话长……”林先胜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他的父亲1998年因为气喘病去世了。他跟着他的母亲生活到2002年,终因母亲体弱多病无法照顾他饮食起居,整户外迁到远嫁福建的妹妹家。”

讲到这儿,林叔眼里掠过一丝酸楚,顿了会儿,继续说:“住了3年,母亲在李文虎妹妹、妹夫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有所好转,可是他不习惯天天吃面食,死活不在那里住了,整天吵着闹着要回碾盘老家。这下,一家人都慌了神,却犟不过这个聋哑人。当他们回家时,他们的仅有财产——两间土坯房垮了,根本没法住,我就让他住到了我家。当时,好多人都在笑我傻,说是也不能做重活,还要医药费、零花钱,他的母亲和妹妹也不能在经济上支援他,还养的是外姓人……”

林叔喝了口水,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我当时就是一股犟劲儿。我想呀,身为共产党员,还曾担任过村干部,这孩子的事我必须得管。说来容易做来难,这一住就是11年。11年来,他跟着我下地,在我的指导下做些轻松农活,身体也没有再犯什么大病,总是乐呵呵的。”

“哈哈,这孩子还就认定您了,认定要在故乡生活了。”我插了句。旁边的李文虎吱吱呀呀的说着什么,右手的大拇指竖了起来,指着他姑父。

“那他怎样才能脱贫呢?”

“前段时间开会,我去听了你们讲的精准脱贫政策,我回来跟他比划着商量了一下。他家现在有8分田,我和他继续种着,吃就有保障了;两亩多地可以种苞谷,养50只鸡,政府可以补助500元,加上卖的钱,平时零花钱就够他花了。还有1亩地的茶园和2亩地的金银花管好了,再新建两亩茶园,以后每年就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了。条件好了,要是能给他找个伴我就放心了哦!”说到这里,林叔憨憨地笑了,李文虎也跟着笑了。

“好吧!听了您的话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在您的帮助下他一定能如期脱贫”。

回去的路上,我想,“傻傻”的家乡人对故土、对亲人傻傻的爱是脱贫攻坚最坚实的支撑,只要我们愿意返乡创业,帮贫扶困,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战胜。

感恩的心

走过蜿蜒崎岖的田坎儿,来到高瑞芳家时,已近正午时分。几位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到来,让两间近乎危房的土坯房显得有些拥挤。据村干部介绍,高瑞芳常年只有两老在家,一个女儿,远嫁江苏。女儿家庭也不宽裕,两老在家靠自己辛勤劳作,勉强维持生活。近年来,因为两老年岁已高,高瑞芳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鼻炎,一年仅医疗费用就需要两千多,这令原本经济单薄的家庭雪上加霜。

一群不速之客、两老人和回家省亲的女儿围坐在一起攀谈起来。“你家现在常年两老在家,经济又不是很宽裕,你们对这样的现状有什么看法”我问。

“我们听党的话,党的政策好呀!虽然我们家女儿远嫁他乡,身边没有孩子,但还有党委政府,当地干部照顾我们呀!”

“那你现在怎么摆脱贫困现状呢?”

“呵呵,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合计了一下,准备先把房子维修一下。那样,我们就不愁热天‘外边大下,屋里小下’了。我们会酿酒,手头的零花钱够花”。

说到酿酒,他可起劲了,“我给你们舀点尝尝,我酿的酒味道可正了。”说着就到里屋去打酒了。随行的一个队员品尝了一口,连连称赞,“嗯,好酒,好酒”。高瑞芳听到队员的夸赞,脸上笑开了花。

“上次开会,你们说引进糯高粱,我今年想种点。等高粱熟了酿点高粱酒,卖个好价钱,那可比种苞谷划得来呀。高粱杆儿粉碎了可以喂猪,我还可以扎扫帚卖,一种作物,多种用途,是宝呀!多亏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致富信息。”

“好吧,我们想办法争取能调运优质的糯高粱种子给您,到时候还可以让我们局农技人员来田间指导您生产,圆你致富梦。”

“那太好了,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呀,我们要好好的响应党的号召,保管好自己的身体,多活几年。”

临走时,高瑞芳还交代,“等明年高粱丰收了,你们可要来再尝尝我酿的高粱酒呀!”

多么朴实的心愿。时刻感恩于党的恩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让百姓的生活似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美好的梦

漫山遍野的茶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此时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碾盘村大塘金银花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社章。因为他家是科技示范户,建有茶叶加工厂,所以百姓称他李厂长。

信步来到他房前,正好在厂长在家。他热情的前来握手,“张书记好呀,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家坐坐?”

“呵呵,你是脱贫致富的好手呀,我就想来取经呢。”

“那倒说不上呀,我倒是准备找您说点事呢。”

“好呀,我愿洗耳恭听。”

一阵寒暄过后,李厂长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我流转了100亩茶园,有一个加工厂,附近的茶农每年都在我这里炒茶。我就想呀,现在精准脱贫政策这么好,我想包保几家贫困户,带动他们规范化管理茶园,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这样他们茶园效益也起来了,附近农户的示范效应也起来了,我的加工厂的加工产值也自然提高了,可以互利多赢呀!张书记看我这点要求可以吗?”

“当然可以,如果您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还有1万元的奖励呢。您就好好想想怎么带动他们吧。”

“那太好了,奖励倒是其次,关键是能看到父老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也可以发挥我的带动作用就好了呀。不瞒您说,你们局让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还想组建一个家庭农场。农场名字都取好了,就叫‘大塘绿源家庭农场’,我还想流转200亩茶园,500亩土地种高粱。我有一个梦呀,就是要让碾盘的土特产走出山村,让城里人喝上绿色天然的金银花、绿茶、高粱酒,让外出务工的老乡们记住家乡的味道。”

“好呀,我们可以协调土地流转、农场组建的事情,您就大胆的发挥您的特长,圆你的美梦吧!”。临走前,他特意把我随身带的口杯换上了他自己加工的茶叶。

走访回来的路上,我想起2014年小品《扶不扶》经典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是呀,只要人心不倒,胸中有梦,我们所有贫困户就一定能够全社会的关照下,从贫困中走出来,全面建成小康。

漫漫扶贫路,你我同携手。在我任擂鼓镇碾盘村“第一书记”的两百多天里,我不断在农村走访、思索、追寻,我也在不断交流、学习、实践中成长。一路走来,我被淳朴的百姓感动着……我相信有全社会的特别关注、有贫困户的十足干劲、有帮扶单位的倾力相助,一切美好未来不再是梦。

扶贫日记 篇3

12月4日 星期日

今天我们早早地就起床了,因为我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验收正在进行着,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落实“大走访、回头看”活动。我们就在村支书和文书的带领下出发了。

村里在家的人不多,大多都出去打工或做农活去了。我们走访的第一户是马福海家。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在吃饭,看到我们的到来,他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村书记向马福海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他连忙招呼我们进屋坐。屋子不大,也很乱,因为马福海的妻子患了脑瘤,家里全靠马福海一人支撑,生活很不容易。在交谈中,我们得知他最近在外地打工,家里的两个孩子都还小,妻子的病还没有好转。他现在主要收入靠种地和在外打工,生活非常困难。幸运的是2014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了他们家重建,他说很感谢政府对他的扶持。 离开马福海家后,村书记带着我们查看了村里需要修的路、修的进展情况。接着我们又访问了丁文地尼、敏勇天等。在走访中,听取了许多群众呼声,我们都一一记录了下来,我们知道,走访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将是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扶贫日记 篇4

租住在利民二村的`这家是我的联系点,一对70开外的老人带着外孙女就住在不到30平米的小屋内。小女孩静静地端坐在那儿,清秀的脸盘略显苍白,看上去十八九岁的样子,无论如何我都无法相信她是个残疾人,但她的确是个脑瘫患者。她外公外婆告诉我,这个孩子命苦,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女儿女婿没有稳定的工作,到处打零工,经济条件差还要给女孩看病,家境十分困难。由于脑瘫她四肢无法协调,不能独立行走,加上发音不太清楚讲不清话,生活更是无法自理。女孩渐渐长大,老两口年岁已高,孩子母亲还要撑起这个家……

每次去,我都与她聊一会儿。慢慢地,她从刚开始的腼腆变得开朗起来,话也渐渐多了些,虽然有时听得不那么清楚,但还是能听得出她每天都会用站立的方法来锻炼身体,她还会用手机打电话等等,我还知道她喜欢的明星是谁,她最近看什么电视剧……我渐渐感觉到这个女孩不太排斥我了,相反,她把我当成了朋友。来时,面对她的家境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但此时稍稍舒缓了些。

后来,我得知她因为生活无法自理没能上过一天学,但是她渴望能够多学一些知识。由于她的双手痉挛颤抖,握笔困难无法书写,学习大都要靠指认,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结合卡片和学习机,靠指认跟读的方式,教看图认字、儿童算术等基础知识。随着她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想了解外面世界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她的家中原有一台别人淘汰的旧电脑,现在已相当陈旧,几乎不能用了,她非常渴望能再拥有一台电脑,能够与外界多些沟通多些交流,让她的世界不再局限在那个几十平米的小屋内。

我知道这是她的愿望——渴望拥有一台电脑。我立即帮助协调解决,在2016年春节前,我和本馆专业人员把电脑送上门,并安装调试到位,为她圆了这个梦,她的妈妈和外婆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花季女孩小孙收到了心仪已久的新年的礼物——一台电脑,她的脸上满溢着幸福的笑容。看见姑娘的笑脸,我感到很欣慰。这些物品,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这些困难家庭、孩子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

扶贫日记 篇5

昨天,省局薛建英局长带领省、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开展帮扶工作,邀请省、市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

在深入隆兴镇莲池村、三龙村、浣溪村,上坝乡八一村,玉溪镇淞江村、巴渔村,县国税局实地调研,听取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薛建英表示,省国税局将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力争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放手;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重点,采取部门联动、招商引资等方式,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办理,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与道真干部群众一道完成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同时,省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办公室主任朱诗恒表示,公司将从烟水配套、烟区公路、烟草新农村建设和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大限度地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道真发展烤烟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此次帮扶,共落实或意向落实项目4大类10余个,涉及金额5000余万元。

驻村感言: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项目,通过多方争取协调项目支持道真发展。我坚信,道真创建全面小康大有希望。

扶贫日记 篇6

这周为了让我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过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寒假,我组织了寒假“爱心班”的活动。在我村书记的帮助下,对我村放假走访的大学生进行了走访,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这个活动。有几位大学生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他们愿意在寒假义务的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并决定参加这次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得到广泛的参与。还在书记的建议下把招生对象改为愿意学习,有求知欲望的孩子们都可以参与。

我在人流较密集的宣传板和集市门口粘贴了板报、宣传画。还通过广播向村民宣传了这个爱心学习班的开班时间等信息。这次活动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寒假爱心学习班最后有3名老师,孩子8个。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我相信这只是个开始,以后会更好的,而且是越来越好。这个人数也让我知道很多村民对这个班还是有疑问的,大部分人虽然对这个学习班感兴趣,却因为从众心理,不好意思参加。因此这也对我这个爱心学习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和三位老师众志成城,希望能改变村民们的想法。我们认真的做着每个细节。在课堂上,我们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知识,预教育于娱乐,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有意思的事,一件享受的事情。还带领孩子们玩一些智力开发的游戏。在放学后,老师们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老师坚持把孩子们送回家后在学习。在我们努力下,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我们的寒假爱心学习班。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要有恒心,办事要有细心。如果一开始看到寒假爱心学习班的人数不多,就放弃了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我知道在坚持方面我还相差很多,所以,我也在不断的努力中

扶贫日记 篇7

20xx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村委会文书带领我来到教场村四社村民马寿云家,由于教场村今年在进行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沿路都在硬化,路不好走,沿着泥泞的小路,拐了三道弯转过,才来到一个逼仄的小院,几间土木结构的正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西侧土夯的墙体开裂倾斜,冷风直灌屋内。来到马寿云家,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他的老伴儿丁素毛,丁素毛声称自己股骨头坏死,因为家庭条件困难,所以一直都只是保守治疗。马寿云患有脑梗赛,最近病情有所加重正在卧床休养。长子马忠林常年在拉萨给亲戚家看铺子,次子马忠海已经39岁至今未婚,常年在西宁某托运部打工。三个孙子均在上学经济负担比较重,马强就读于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瑞上高中,马琴上小学。全家的生活来源,仅靠两个儿子的务工收入维持着,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村干部和村委会也在想方设法地解决他们一家的贫困状况,针对他们一家的特殊状况想一套解决他们生活贫困的实际的方法。

孙海龙文书告诉我,教场村有429户1403人,其中贫困户60户。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我们村修建了道路硬化及排水渠,使广大的教场村民受益。并且在今年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帮助下,我们村80%左右的家庭修建了新房,使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观。使目前村中滥堆乱放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治理,在今后的精准扶贫的脱贫的中我们村干部也要拓宽思路,多想办法,解决村民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扶贫日记 篇8

20XX年8月18日 星期二 晴转阵雨

今天一大早,我院抽调到宏伟乡金山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张小伟同志带领我们,再次来到宏伟乡金山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新修建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安装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以改善村上的工作、生活条件,让驻村干部们能够安心、舒心的扎根精准扶贫一线。

今年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后,我院干警多次到联系点与干部、贫困户沟通衔接,通过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家庭收入等情况,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摸清了家底,打下了基础。在和驻村干部座谈中,当了解到新修的村部洗澡间缺少太阳能热水器时,驻村工作队及时向院领导汇报,院领导出面积极与县能源站沟通协调,在项目范围内为金山村捐赠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此举极大地改善了村上的工作生活条件,受到村上的欢迎。正如一位驻村干部所说,“太阳能热水器真是暖了大家的心”!

扶贫日记 篇9

六哨是个山区镇,海拔2000-2700米,面积246平方公里,多为彝、苗等少数民族,全镇总人口19300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8898人。据六哨镇党委书记介绍,本地农户以种植洋芋为主,全乡有70000亩,亩产2吨左右,前两年七八角1公斤,今年每公斤均价1.2-1.3元,算是不错的年成。

我们重点看一个叫小村的地方,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基本无人外出打工,主要原因是缺文化、缺技能。

小村原在箐的对面,因为滑坡不能居住,在政府帮助下实施了易地搬迁。新村建在山顶,远看是漂亮新农村的模样,走进去却发现卫生条件太差,路上都是猪牛羊粪便,有的地方都落不了脚。

到村民小组长家走访。全家6口人,去年纯收入不足1万元,主要靠卖洋芋为生。房子盖得不错,就是不会打理,脏乱,两张铁皮桌、几把凳子,是主要家具,都是黑乎乎的,厨房的锅碗瓢盆也不干净,没有灶台,电磁炉支在一只破凳子上。

调研组认为: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农户实行易地搬迁,解决百姓生存安全的根本问题。在搬迁新居时应一次性做好住房、畜圈、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水、电、路的配套。搬迁新地,搬一村就要一次性解决好相关问题,扶一户就要实现致富一个家。

扶贫日记 篇10

20XX年7月1日 晴

6月30日上午,省扶贫办刘叶军处长一行深入到翁堵镇扁里村,对扶贫攻坚和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市扶贫办副主任杨建军、县扶贫办主任杨永军和翁堵镇李向成书记、李仲华镇长一同前往检查。

检查中听取了市、县扶贫办领导对昌宁县、翁堵镇和贫困村扶贫工作的介绍。镇李向成书记详细汇报了翁堵镇、扁里村扶贫攻坚、建档立卡户973户2492人的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和扶贫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我们龚队长汇报了工作队开展工作情况、具体帮扶措施、贫困户享受到的帮扶政策和资料收集、整理、归档情况。刘处长一边听取一边查阅扁里村驻村扶贫工作的有关档案资料,包括扁里村精准扶贫规划、调研报告、学习台账、工作日志台账、信息、考勤、民情日记、“回头看”核查认定材料等工作档案资料。

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和现场询问检查,对昌宁县、翁堵镇、扁里村的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脱贫规划思路明细、脱贫措施有力、扶贫成效明显、效果突出。同时要求我们工作队要进一步做好精准施策、贫困户一户一册,资料再进一步完善、整理。

检查指导中同时对扁里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台账痕迹、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成效及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扁里村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公路)和产业扶持上,积极协调争取各级各部门的项目支持,脱贫推进成效明显。并提出将扁里的工作经验带回去研究,可借鉴的将用于指导下一步全省的扶贫工作,强化制度建设、管理手段、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

内业检查过后,刘处长一行来到了大水井村民小组在拆旧房建新居的贫困户鲁光海家,和贫困户亲切交谈,对“挂包帮”的帮扶人、单位、帮扶措施、享受到的扶贫政策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和交流,询问了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为下一步脱贫想办法、出主意。扶贫先扶志,刘处长鼓励了鲁光海家要打起精神,树立脱贫信心,鼓励其继续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同时发展提升种植、养殖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检查组走后,我们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虽然也开展了很多工作,但也会担心还有不够完善的,可能离检查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好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检查组的肯定,我们一定继续认真、仔细的按照检查要求落实,进一步完善材料,加强宣传,加强资料收集、整理、提炼,做到真正精准扶贫。

扶贫日记 篇11

7月14,红河县县委副书记念华昆到垤玛乡,调研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情况。

调研中,念华昆先后深入垤玛扎普易地搬迁点、垤玛乡热波罗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乡联席办,并看望了腊哈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和垤玛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认真听取了垤玛乡驻村工作队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查阅了驻村工作日志、工作简报、民情日记、调研工作方案等相关材料后,念华昆充分肯定了工作队扎实的工作作风、工作进展表示肯定,勉励驻村工作队队员要勇于克服困难、体现部门特色,真正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切实把驻村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扶贫日记 篇12

在组织和领导的厚任下,我有幸被选派为新晃县委办公室驻晃州镇小洪溪村扶贫工作队第一支书,并签订了目标考核军令状,从这天起就把自己视为该村村民,和他们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踏上了一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扶贫之路。

时至今日建整扶贫工作已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就是“精准”二字。对于“精准”,我个人的理解是:

应从过去需要解决更多面上的共性问题,转变为现在要更多的关注和攻坚我们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少数人群。授人以鱼而不如授人以渔,应根据每户贫困的不同原因,为他们找到各自的谋生之道,使他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达到“三不愁一保障”。

基于个人对“精准”的这层理解,我们工作队在进驻的头天起,就把关注的目光更多集聚在4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把更多的思考和研究集中在该村的立地条件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合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上。分析和查找每户贫困的程度和原因,也经常反问自己:为何这里守着相对优越的交通、土壤、水源等条件,却还有那么多的村民贫穷?为何不变现有的立地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为何不走一条以公司牵头,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入股参与经营的绿色产业之路?带着这系列的疑问和困惑,在召开的群众代表会上,我开诚布公地把话茬说开了,当即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特别是村支书张长江的极力支持,他说:“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本人多年来就有这个梦想,就是想种植连片水果,既可增加群众收入,又可借花开花谢搞乡村旅游”。

就这样,驻村工作队还到县扶贫办更改了年初上报的养羊计划。从此,上下统一意见,一条生态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应运而生。

说得易,做来难。且不说推动工作落地中需要解决和协调方方面面的'矛盾,仅规避风险,我们就自驾私车三上贵州松桃寨英镇考察了一个叫吴老板的水蜜桃种植园,远赴更远的沿河县考察了当地有名的空心李,同时学习周边芷江等县的黄桃和黄金李种植。通过多轮考察对比,集合不同信息资源,最终我们在县内种养大户——新菊食品有限公司杨祖新老总的合作和牵头下,以“部门支持+ 贫困户+ 公司+ 基地+ 市场”的模式,确定在小洪溪村实施黄桃产业园,今年一期150余亩已栽种上海农科院培植的1 万多株优质新品种。按照公司初步规划,经过3-5 年努力,争取建设成湘黔接边地区名副其实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产业园。

悠悠万事,扶贫为大。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投入到扶贫之路上,不求索取,不求回报,只求带动一方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自己虽只是挂任第一支书,在单位还分管较多事务,并在公车相对紧张下,私车公用,坚持平均每周要到村里转转,要上贫困户家里看看。就今年整体工作而言,在县委主要领导关心支持下,工作队积极争取,已为该村完善水电路讯建设。发动贫困户种植优质水稻、绿色蔬菜等经济作物500 多亩。在结对帮扶的3户贫困户中,自己承担了两户全村公认条件最差户,一户是杨银花老人,今年已85 岁高龄。现住的房子还是70 年代夫妇自己烧砖烧瓦盖起来的,但因子女无能,年久失修,断垣残壁。看到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现连一个安居之所都没能满足,每次都甚为揪心和汗颜!凭借个人现有能力,是无法给予老人物质上更多的帮助,只能通过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积极为她争取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一是给予老人提供小额资金和衣物支持,二是争取老人家的低保金提标,三是列入异地扶贫搬迁,解决安居之所。而另一对象户则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其妻因患皮肌炎,生命并没有延续而前后已花去医疗费用30 余万元,仅有半栋木房子在风雨中已摇摇欲坠,现正为其争取异地搬迁,解决后顾之忧。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在农村,并在党的光辉政策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干部,有机会参与分管单位的扶贫攻坚工作,应该是人生之大幸,没有丁点理由畏惧和拒绝,做点实事,是义不容辞的分内之事。

每次进村走访帮扶的经历,特别是想到那次杨银花老人在自己连温饱都未能保障下,却偷偷溜进寒酸的房里,捧起四个土鸡蛋硬塞送我,并说道“这是乡头土鸡蛋,拿回去给崽吃”时,更加唤起了我的良知和决心,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提起手中的笔来书写这一年扶贫工作的心路历程呢! 说来惭愧,前后算来已整整10 年不这么动情的书写人生了,但愿此文能与14 年前在米贝中学当代课教师时,书写的《劝学之路》成为姊妹篇,以给心灵带来一丁点慰藉。

扶贫民情日记大全之二

12月8日早晨,如东镇牛张村村部热闹非凡,趁着天气晴好,驻村工作队员帮助村干部将一捆捆树苗装载上三轮小货车,在村民们的夹道欢送下前往各贫困户家中送树苗。

该项扶贫措施是以县纪委、县市场监管局为牵头单位,各扶贫后盾单位通力合作的又一次产业帮扶到户,精准到人的帮扶举措。结合当地实情,为响应国家产业扶贫的号召,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经村党员干部的多次实地调查研究,与驻村工作队一起立足村情,开展精准扶贫,依托相对丰富的丘陵生态资源优势,将发展早熟柑橘种植确定为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并向广大贫困户免费供应优质早熟柑橘树苗,鼓励已脱贫村民和普通村民栽种柑橘,使贫困农户的山地不丢荒、不闲置,家里种植保收,让贫困村民享受果木产业发展的福利。

为寻找到适合本地栽种的柑橘树苗,村支部副书记李厚龙与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付克文多次远赴150公里外的桃源县双溪口乡,考察当地苗木培育基地,确定了相应的移栽品种。为了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幼苗出土后也是连夜装车运回。

冬季是种植柑橘树苗的好时节,工作队员们殷切地嘱咐每一位收到树苗的村民:“我们为大家送上的是脱贫致富的“希望苗”,希望大家搞好生产和产业发展,及时栽种树苗,认真做好日常管护,争取让树苗长成为“致富树”,结出“致富果”。”在劝导下,一些村民马上就抓紧时间将树苗栽种到已备耕好的空坪和坡地上了。

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勤劳的,有了好的政策扶持,有了适合的项目支撑,全力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切实解决当地村民实际困难,使村民满意,让政府放心的这一天一定不会远。

扶贫民情日记大全之三

20xx年3月14日 星期一 阴

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4组,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关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履职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该村住宿的日子以来,与村民们交往谈心,了解到许多在单位所得不道到东西,深深地感动不开展“三万”活动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与村民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走访至老党员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儿子智力残疾,祖孙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栋较旧的平房内,由于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无钱修缮。家中只有1亩薄田,仅能作为饲料地。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儿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临时工挣点小钱补贴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经70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要打针吃药,因为没住院,药费不能报销,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尽管生活艰辛,老人还是比较乐观豁达,他要求儿子不管生活多艰难,一定要走正路,也尽量不要给政府和集体找麻烦。问到老人最大的愿望时,老人说,孙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问题,要是有钱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香树湾村无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一是农民自身投入不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惠农补贴越来越多,部分农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传统逐步缺失,自我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二是因学因病返贫,贫困程度加深。部分农户因子女入学、遭受自然灾害、家庭成员生病入院、致残等情况,原本脆弱的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医疗费而返贫,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单一,产业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受地形及水源影响,主要发展玉米、红薯、土豆等几种传统农作物种植和鸡、鸭、猪、羊等庭院式小规模禽畜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型,且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投入不足,形不成规模和经济效益。

此次走访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基层群众的了解,感受到了群众的疾苦冷暖,是我们“三万”活动为群众办好实事的基础和前提。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好“三万活动”,多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三万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扶贫日记 篇13

20xx年4月10日 星期四 天气晴

“要想富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建设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里的班子团结不?奋进不?奉献不?能力怎么样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今天晚上8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又在村活动室组织学习和讨论了。

在会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开,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机照,我负责冲洗。“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们还怕群众看吗,还要把电话号码留下。我和他们说,“电话费超出的部分我来补,怕的是你电话费用不完,老百姓没事找。”最后确定公开内容:1个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和小学校长8人告知栏,1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人告知栏,1份包含包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公开承诺。

还建议要搞好群众工作室,把一楼的妇检室综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处理和记录当天的群众事务,能办的当天办,不能办的电话告知我和村支书。另外,还要负责村活动室卫生,笑脏不笑破,我们的活动室只要为民做事,做实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团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扶贫日记 篇14

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死难者8周年祭日。开始没有在意,当然也没有让大家挑三拣四的时间,脑子里只有5月20日前完成任务这个时间概念,下乡填表时才想起今天是“5·12”。由于上级在抽查中发现,大关的个别建档立卡户信息有不精准的地方,县里5月10日开会要求,进一步核实贫困户信息,叫“再回头看”。镇里5月11日开会安排,我们就接着具体抓落实了。

元亨村有21个村民小组637户28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6户1091人。镇里要求在5月15日前完成任务,加上林业上安排了1700多亩的.陡坡地治理项目的丈量任务,也是要在20号前完成。要在这些天内完成这些任务,难度有点大,遂向在外出差的局长请示从单位调集点人手帮忙。局长虽然大力支持,但咨询了在家的同志们,基本都有任务,脱不开身。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也是抽不出人来参与。没办法,与镇里挂钩的镇人大学勇主席,元亨应会书记、享华主任商量后,还是只有抽调镇村两级干部来完成任务了。

5月12日清晨7点,镇村两级干部聚集村委会,享华主任把昨晚加班印制的表册发给大家,布置了要完成的“再回头看”、户代表推荐、“雨露计划”统计三项任务。原本镇村两级可以抽调13人参与,但应会书记的亲人重病在昆明住院,生命垂危,想去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应该理解;村委会委员享均出车祸还在永善住院;镇国土所的晁同志要去县上报表。又重新分配了任务,学勇主席加镇上共4名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社,都比较偏远;我和村两委共6名同志负责剩余的17个社。享华主任挺照顾我的,我和村委会委员老书负责簸箕坎、筛子坪、洪沙堡3个社46户,户数虽然多点,但基本都是在一条线上,并且还有老书骑摩托当“交通员”。村上的同志负责的大多都是隔山掉水、东一家西一家的,很多地方基本不通公路,走访难度比我们大得多。接受完任务,领了表册,每人吃过一碗方便面就出发了。

老书同时也是簸箕坎的社长,我和老书决定先去路线最远、户数最多的簸箕坎。这是我第三次去簸箕坎了,回访时坐车去过一次,走路去漆树坪路过一次,但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都没有坐摩托这种感觉。从村委会一直到筛子坪以上才可以换二档;三道拐这个地方,开车打一个倒车就算是技术比较牛的了,不知是有点小紧张还是肩上的伤没痊愈,老书的摩托在三道拐居然也打了个倒车。我还在后面笑话他是不是在学四个轮子的,但手是一直不敢放松,公路上雨水冲刷过的石头露出狰狞,稍不留神就会随着摩托的跳动摔下来,颠簸50多分钟到了簸箕坎,手麻得连笔都拿不起来了。

老书在打电话通知村民,但这里手机信号不好,要站在他家院坝边上打,我坐在屋檐下,手机基本没信号。3月份回去的时候我曾给移动公司的赵总汇报过此事,看能否规划在这里建个基站。看来这次回去的时候还得再跟进一下。

9:30左右,村民基本到齐,我给大家讲了今天的任务。先是推荐了户代表,他们的任务是5月下旬要参加选举村监督委员会。接下来就是贫困户的民主评议,通过评议、签字、公示等程序后,老书就带我开始走访。中间除了吃饭用了半小时,几乎都没停,一直到下午18点多,才把31户走访完。看来今天筛子坪和洪沙堡是去不了了,只有第二天再去了。19点多,回到村上,其他的同志都还没回来,打电话一问,都还在山上。吃了碗方便面,开始整理表册和照片。晚上快24点,突然下起了大雨,才想起中午接到国土和气象发布的暴雨天气信息,打大家的电话几乎都不在服务区,不由得为同志们担心起来,可是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等待,却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5月13日

一大早起来,手机上国土和气象发布的雨情通报显示,昨晚木杆的降雨量达75.9毫米,居全县第一,比第二的高桥多28.2毫米。遂挨个的打电话询问大家的情况,昨晚除我和老书外,几乎全部被淋雨了。最惨的属享华主任,他和计生宣传员老江负责的社最多、最远,昨晚走访完在下厂社老江家吃完饭,骑摩托回村,在离家4公里左右地方,摩托被大雨淋湿,电路出了问题,没有灯光,就不敢再骑了,硬是推着摩托走几公里回到了家,身上已经没有干的地方了。所以,今天许多同志都是带着感冒出发的。

走访完筛子坪和洪沙堡后,我们组的任务基本完成。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从5月15日到18日,所有第一书记到昭通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把表册交给村上的同志整理,准备出发赴昭参加培训。走时再三与享华主任交换意见,我只有三个要求,一是保证准确,二是注意安全,三是保障后勤。培训结束后,没有休息,又再次调集人手赶赴元亨。这次我在单位抽调了4名同志来支援,对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多次请他们派人参与均无果,就索性就连电话都懒得打了。

5月18日

回元亨时路过甘顶,顺便拜访了下国家行政学院下来挂甘顶第一书记的赵广周老师。与赵老师和甘顶支书交流了精准扶贫的做法,大家都感到比较困惑,市里的培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更加让人难以决断,只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又重了,同时也了解了下猕猴桃种植事宜,准备回去在村干部中试种一下,成功了再全面推行。回到村上,问了下支书与主任,他们已将再回头的信息汇总上报了,与原来的信息基本一致,有部分信息不准确的已经按规定纳入和退出。这让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欣慰。

从5月12日到18日,镇村干部,特别是村上的干部没有休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了整整一周,将全部贫困户一户不漏的走访了个遍,做到了心中有数,信息准确。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一定要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争。

扶贫日记 篇15

20xx年11月10日 星期三

今天按照入户计划安排,我们来到西庄子村,走访几户精准扶贫户。之前在西庄子村张支书那了解到,西庄子村基础设施以前比较落后、村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现在,通过政府的帮扶,西庄子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贫困户是患有脑肿瘤的敏志才。踏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我们来到了五社的敏志才的家,房子虽然破旧,但家里布置的很整齐,敏志才在炕上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我连忙走过去,示意他躺下就好。敏志才很不幸的患上脑肿瘤,为给他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债务。他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里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他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长子敏逸阳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读大二,女儿在回中读初一,小儿子在一校读四年级,今年为了给他看病,耽误了春耕工作。他说面对今后的日子,他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敏志才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弃我们不顾的,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真的很感激。”

我把群众联系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以后有困难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们会尽力解决。走的时候他有些激动,要起身相送,看他行动不便,我们婉言谢绝。出来的路上,我们几个心中五味杂陈,还好近年来国家帮扶政策较多,也让我们基层干部能为群众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