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需要作品读后感的优秀范例呢?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让人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对于这些感觉的记录,就叫做读后感,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相关的知识。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篇1

发送短消息

uid1067精华0

查看公共资料搜索帖子

宿师附小李方静

当我拿到《生命与教育》这本书时,不看内容,只是题目就已经吸引了我。

当我冷静下来阅读内容时,我感到很温暖。书中对生活的描写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是一名老师,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小小的肩膀背着重重的书包上学、下学,也了解他们一天的学习,以及周末家长带他们上各种班的情形。

孩子真的很累,但是老师和家长都很无奈,因为孩子将来会面临残酷的竞争,我们怎么能不从小抓起呢?是的,现实生活和我们的精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这个矛盾的存在使得我在想:

能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命与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我们要更多的去关注孩子那跳跃的生命。

书中写道: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这应该是很多人能感受到的。

在我们的教育中,课堂教学被从整体的生命中抽象和隔离出来,被简化为特殊的认知活动,对孩子的感受考虑的少了些。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的生命。教育必须依生命的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和唯一性及其超越性为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逐渐显现生命意义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从生存状态走向明确的生存状态。

存在状态是开放、自由、创造、人与人、物统一的和谐状态。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占有过程,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的形式是否影响了人们的新鲜生活。

书中的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点》指出人具有种生命与类生命的双重性。种生命是自由生命,是自在的;而类生命是价值生命,是自为的。

所谓自为,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有所为。要实现自为的境界,达到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超越,无疑教育是关键。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

当然,这种存在,并不单单在于“活着”,而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对于生命来说,最基本的起源是教育。因为教育对人的生命来说确确实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因为教育改变了命运。

总结了生命教育的四个特点: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面对这16个字,我们取得了多少成就?

孩子们又失去了多少?如果我们能将这四个特征重视起来,并很好的融入到教育中去,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心理健康,有上进心,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人。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和谐。

生命化教育还提出了“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的命题。很多孩子由于老师的一句话而影响了他的一生,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孩子评价是关注孩子生命成长的较好的途径,所以老师的评价对孩子要具有鼓励性。

老师的教育对有的孩子来说能马上显现出来,有的孩子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显现出来,因此老师要关注每一个个体,倾注同样的感情。“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为生命发展奠基。教育过程是生命积累、否定和发展的过程。

持续教育是为了持续发展。生命是在发展和教育中形成的。”

在我们的工作中,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但也需要我们的尊重,因为无论他们多年轻,也有个性和自尊。 我们要认识到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生命与教育》是一本闪动着生命气息的好书。这本书让我思考如何去爱他们,如何去做才是真正地爱他们,这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在我的工作中这本书会给我很大的帮助,我想,这本书我不会读完后置之不理,当我遇到问题时,我会翻开它,为我指点迷津。

一旦有时间,我将继续欣赏并实现它。

窗体底端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篇2

最让我佩服的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真正做到了童心未泯,常和学生泡在一起,打成一片,称兄道弟,没大没小,全然成了学生的铁哥儿,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我自认为自己还算个娃娃头,可是比起***,我做的远远不够。

***对学生的热爱可以说是感动:在医院生病期间,我生病时和学生一起玩耍,并遭到了***的责骂。好父母给了他一篮子鸡蛋,但他每天煮一个鸡蛋还给学生;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生日,他必须给学生一个礼物来庆祝他们的生日;已经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他还会时常跟他们联系,询问他们的生活工作,给他们送去一个老师永远不变的关怀……每一个故事,无不饱含***无言的大爱!每一个故事,没有人感动得流泪!

让我们热爱生命,热爱教育吧。对教师而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生命与使命同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我们在从事教育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的生活。当我们满怀激情走进教育,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悲伤时,我们会发现生活就像一首歌,教育就像一首诗!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篇3

生命因感恩而美丽

闵慧媛每次站在三尺讲台,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我的心中总会想起冰心的一段至理名言: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教育专家,清华附小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著——《玫瑰与教育》。窗外,寒风凛冽,我手捧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分别是触摸到了玫瑰老师的一颗火热滚烫的内心,不觉深受感染,勾起了对自己教育生涯的点滴回忆。

当我读到“一实验啊,是您培养了我,创造了我。当我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有你的祝福;当我沮丧时,我有你的鼓励;当我成功时,我有你的鼓励,当我离开你时,一定有你真诚的理解。你的宽容和期待,会让我在新的环境中展现出最好的状态!

”感受到了玫瑰老师满怀感恩之心,心存感激,感谢学校对她的栽培。我不由得想起了培养我的三井实验小学,还记得初出茅庐的我,在领导的鼓励和自身的努力下,胜任了毕业班教学,担任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毕业班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学校为了创建书法特色学校,开始培养书法教师,我积极报名,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参加了书法专业培训,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书法教师的资格。

我的书法作品也被刊登在《书法报》和优秀书法作品的杂志上。在我的领导和指导下,我们班的学生在作文比赛中得了一等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想,要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养,使自己成为一棵教坛“常青树”,永远绽放生命的光彩,为学生遮风挡雨,成为他们忠实的守护神。

玫瑰教师充满了人格魅力,她的课堂更是彰显着生命的活力与精彩,她主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即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为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提高自己,我曾经申请过北新区骨干教师的选拔,这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我经历了理论评估、材料提交、上课等一系列训练,经过五关六将,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团队的无私帮助,终于有幸被评为新北区语文骨干教师。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喜极而泣,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领导和老师。没有他们的全力帮助,我就没有荣誉。我会记住这段友谊的。

玫瑰老师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除了自身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技艺,更是因为她心系学生,真正丰富学生的心灵,真正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作为一名老少皆宜的老师,我喜欢像孩子一样生活,喜欢和学生们亲密接触。在我的综合课上,我带领学生们一起烤,做蔓越莓饼干,并把自己作的新鲜饼干带给学生们品尝。

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生病了陪同进医院挂水,并把孩子安全地送回家;学生生日时,和他们一起切蛋糕,庆祝生日;学生退步了,苦口婆心地谈心,和家长商讨对策,希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至于有的孩子喊我“妈妈。”记得2016年年底,我被查出**囊肿,不得不接受医院的手术**,但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业,我坚持到学期结束才进医院。手术很顺利。手术后,我躺在病床上。我在心理上无法让46个孩子失业,所以当我晚上做梦时,我在训练学生排队。同一病房的病人笑着说:

“你真是个老师,做梦都在训学生呢!”医生建议我休息两个月,我只休息了一个半月,就匆匆地赶去学校上班了,我始终牵挂着我的46个学生,他们早已成为我的孩子。

生命因感恩而美丽,我要感谢薛家小学,以海纳百川之心接纳我来自三井的一名教师,给了我展示课堂教学风采的机会,感谢你们的真诚和无私,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校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篇4

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教育乃是精神成人的宏伟事业。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面对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更是具有“生命感”以及“责任感”的教育,我们要将这些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让学生获得最有“生命感”的教育。

以往的教育,教师、家长似乎更看重学生的成绩,所以,每个学生也会特别在意成绩,认为成绩就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显然,这是错误的想法,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是依靠成绩的高低排序来选拔人才,但我们学习的目的却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我们所追求的应是高能力。成绩固然重要,但能力更加重要。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光有高分数而没有高能力是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对教育的不全面的理解,缺乏生命感。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我们一定要认识具有生命感的教育的含义,准确理解了才会击中要害帮助到学生。往往我们在课堂上,面对一张张鲜活稚嫩的面孔时,我们会想:学生是否喜欢我?他们能否接受、尊重我的教学?面对课堂上的种种意外,我该怎么办?我的教学能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在我看来,这些却不应成为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我们更应关注:我们是精神生命的锻造者和构建者,我们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精神生活?给于学生什么样的生命教育?

在给予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给自己自信,强大自我的精神生命。这样,我们才不会怕,不会恐惧,不会担忧我们的精神生命无法应对日益强大起来的学生的精神生命,从而来成就我们有生命感的教育。

我们的精神生命强大了,再努力把我们自己的生命放进学生的生命之中,让他们从我们生命的美好、生命的精彩和生命的价值中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让他们从我们的人格力量中去感悟做人的真谛。也要把学生的生命放在自己的生命里,把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如同关爱我们自己一样,把爱心以及情感注入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呼唤、净化学生的美好心灵,灌注到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这样,我们才撑得起“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这本书呼吁全体教师要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正是因为现在缺乏这样的现象,缺乏这样的教师,我们不能再以以往的观念、以往的角度来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要从我们的灵魂深处感受教育的魅力,并将它灌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用生命对待生命才会有意想不到的价值。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篇5

读了冯建军先生的《生命与教育》,虽没有高山仰止之感,但内心的佩服与赞叹却是久久不能散去。虽然冯建军教授所追求的、所探索的生命教育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残酷的教育现实前是无能为力的,但冯建军先生的深邃的思想会唤醒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去思考教育,去探索教育的真谛,去为还原生命教育的本质而跋涉。

冯先生在书中从六个方面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生命,教育的原点;生命在教育中失落与反思;教育对生命的祈求与追寻;教育的生命品行;生命化教育的建构;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其中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构”着力于生命完整性、自由、独特品质的描述,致力于探索如何让教育走出“异化的洞穴”,构建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的教育的根本使命,这是与新课改的共振,是每个在新教育之路上跋涉的有志之士所寻觅和期盼的。

“生命化教育的建构”与当前的功利性的教育不同,所倡导的是全人的教育,关注的是教育学视野中的完整生命。

冯先生认为,从静态上看本体生命的存在,人实际上有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理上的肉体生命。作为肉体的生命。

人是自然存在,但人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存在。认识自在之有,但更是自为之有。二是精神生命。

意识使人的生命抛弃了动物自由的本能,成为自力更生的精神存在。正是由于精神的存在,人类才超越了动物的本能,获得了自由。与海德格尔、蒂里希的观点不同,冯建军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复杂体,强调人的精神性,并不能如同宗教的传统和中世纪的神学一般,否认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相反,人的精神生命是基于自然的生命而发生的。

三是社会生命。冯教授认为,人总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既关联与人的内在意识,又有超越人的意识的感性对象性、客观普遍性。

冯先生认为,生命化教育首先要敬畏生命。冯先生在呼唤,中国的传统教育***教人学习“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行为应该深深地反思一下了。这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文化,其价值观认为我们所拥有的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它就像银行的活期存款,为着某种外在的价值,随时提取,随时奉献。

即使是一个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我们的教育也要求他为国家利益恪守自己的职责。这种无视生命、甚至践踏生命的教育,值得我们反思。

冯小刚认为,生命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解放儿童。所谓“解放儿童”,就是要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一方面把儿童当“儿童”看,承认童年生活的独**值,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和童稚;另一方面把儿童当“人”看,教育过程中,尊重人的特性。

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过分的功利是我们眼中只有“物”,没有“人”,孩子对我们来说不过是考试的机器,是为老师获取分数、获取利益的工具。“人文关怀”、“生命教育”等已离学校太远。这是对孩子的虐杀,也是对教育、对历史的犯罪。

很紧急。教育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反思、实践、反思和实践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篇6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在本书的前言——“回归生命的教育”一章中,能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对过去教育的批判与对现代教育的理解。

冯建军教授在书中写道: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诚然,我们之前的教育和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莫过于此,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生涯中画上一个问号。

我们为什么教书育人,我们怎么教书育人,我们已经教书育人了吗?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期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

所以,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冯教授在书中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

每一个特点都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实践。同时,他还列举了关爱生命的研究方法,包括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这也是一线教师走进个体生活、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节奏、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途径。

生命化教育是一次“寻找教育改革与教育自身的内在动力与内在尺度”的自觉努力,就是“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关于教师的“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张文质先生曾提出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他说:“生命化教育要追求教师生命的幸福”。

他由此而对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质疑:“不要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比喻是很可怕的”。这里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付出”、“给予”,是教师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时更有“收获”与“回报”。

而中小学教师,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里,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师的生命与儿童——少年——青年生命的共生与互动,而后者的正是人的生命路程中最为纯真、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有活力,也最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一个阶段。生命教育就是面向生命,遵循生命特征,全面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品位。我们必须根据本体构成和生命特征,制定相应的教育形式和手段。

生命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关心耐心、热情热情、关心爱护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生命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教育是爱的艺术”。托尔斯泰说过:

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是师生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情感基础,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本保证。保持长期的爱可以协调和减少师生之间的个人敌对情绪,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

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如果不了解孩子和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才能和倾向就不是教育。冯先生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往往比老师纯洁得多,学生的道德往往比老师高。所以冯先生的爱情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基础上的。这是真正平等的爱。它来自心脏,没有任何杂质。更重要的是,这种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活,新的奇迹,辉煌的教育!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篇7

当我捧起《生命教育》时,立刻被它深深地吸引,仿佛听到了教育生涯中最为美妙的声音。

《生命教育》扩展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定义,将教育转化成浑然一体的过程——完美地融合了书本的学习和人生的体验,为父母和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技巧。它试图让读者明白,生命只是活着的一种历程,既然活着,就不妨活得好,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

对我们来说,人生最好的教诲就是享受我们所做的一切。课堂上的意思是享受你的教学。学习和历程应该植根与生命本身,也因此——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一样——教育就会成为让每一天都觉得新鲜与惊喜的事。

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得心应手,充满活力。例如:教学生“雨”这个字时,除了会读会写,更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你眼中或心中的“雨”是什么?

雨可以代表心情吗?可以代表什么心情?这样,你的课堂将不再只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精致传授,而是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的地方,可以激发学生身心愉悦,那么孩子才会乐此不疲地去主动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生命教育》指出在生命的第二个6年(小学),重点应该是通过情感与情绪来教学,尤其是要培养出更精致的情感。我们要培养多种情感,正确引导意志,学会控制自己。帮助孩子们为生活中的挑战做好准备。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大教室。不仅仅是孩子,包括我们自己,应该倾听生活。在从教的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篇8

在《生命与教育》的《生命、教育的原点》中,我体会到冯教授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指出人具有种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双层性。种生命是自由生命,是自在的;而类生命是价值生命,是自为的。所谓自为,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有所为。要实现自为的境界,达到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超越,无疑教育是关键。因为教育对人的生命来说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教授又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这每一个特征,都值得教育者去身体力行。同时,他还举例了关怀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使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也是走进个体,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律动,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的教育者首先应该关注儿童。

(一)把握儿童的今天

有一个诗人说过每个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要把握儿童的今天,因为昨天的明天就是今天,明天的昨天就是今天,把握儿童的今天就是把握儿童的未来。北师大教授康健说:“我们现在太多地把儿童看做是明天,其实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提高人们现实生活的价值,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这就是教育的首要目的。

(二)今天的学生学什么更重要

1、学会做人比学会在学问更重要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和珅的学问不可谓不深,希特勒的本领不可谓不大,那些电脑黑客技术不可谓不精,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进步不但没有产生积极作用,反而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说德育为先、智育为重。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为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味的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使学生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呢?

2、学会学习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著名的数学家高斯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喜悦,他在这方面归纳为三条:不是知道,而是学会;不是所有,而是获得;不是存在,而是到达。老师不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指导孩子掌握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3、学会创新

知识是经过经验总结的记录,创新是知识航船驶向未来的发动机。昨天的创造就是今天的知识,今天的创造就是明天的知识,所以,我们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长久一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如何面对呢?

(三)自我认识,作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我认为:教师是职业,不求功名,但求无过;教育是事业,教师应不断开拓创新,为此奉献终身。

因此教师应: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四)教师应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首先要提高工作效率,一叠叠的作业本把教师学习的时间都给耗掉了,教师们可各显神通:培养学生小干部;当堂完成同桌互改;挑选易错题批改,个别学生面批等。其次应多看报纸、看电视、多上网。此外教师应培养兴趣爱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兴趣爱好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学中慢慢地熏陶着学生的情感。因为音乐、美术、体育等能给人们灵魂的震撼,而艺术是相通的,美好的事物总是用自己的精神感染和熏陶着人们的。

(五)反思自身的教学

教师应每天读一点教育论着作;每天写一点教学日记;每天想一点教学反思。而经常反思一下自身的教学尤其重要。

(六)关注生命化教育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1、教师要有生命意识

生命是无价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尤其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运行于特定的轨道,都有自己的特性。

2、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用想像来拓宽知识。正如冯建军教授所说的:“诗意的教育使对话的双方走进”我“与”你“,用心交流,用心感受,自由地展现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思维、意义和知识,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和共在。”

书,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体会,我将继续阅读,继续体会。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篇9

胜利路小学李虹寒假期间,读了《生命与教育》这本书,读后触动很深。这本书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的生命面对学生的生命;教师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学生素养的水平体现教师生命的价值”。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的确,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教育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上学与我的生命有什么关系?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时,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它以深深融入到***的血液当中,成了***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

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幸

快乐的生活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和伟大的爱啊!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我们的教育应该教会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创业和创新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事业,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当我看到书中老师为每一节课精心思考和设计的感人故事时,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教育。

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教他们学习。可是想想我们平时的课堂,大家满足于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缺少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的迅猛发展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学***人一生不可缺少的,因此教会学生学***得尤其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渔技”,使他们“乐钓”、“会钓”、“擅钓”,才能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激烈竞争时从容应对,脱颖而出。

读完本书,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应该这样去做:在教育学生时,以身示范,以学正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学***责任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提高学生学***力和终身学***力,在教育生涯中让自己的生命显的更加精彩,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