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是好帮手毋庸置疑,  阅读优秀范文可以培养我们的母语感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你知道要搜集哪些类型的范文吗?迷你句子网的编辑根据您提出的要求特别为您整理了一篇“走访日记”,能读到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所收获!

走访日记(篇1)


今天是我第一次参与走访帮扶活动,按照计划,我们的团队共有五人,分成两个小组前往不同的农村地区,为当地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我所在的小组来到了一个位于山区的小村庄,这里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十分落后。


一大早,我们一行人早早集合,准备好慰问品和食品,然后乘坐公交车来到了目的地。下了车,我们先来到了村委会,与村委会主任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接着,我们开始了走访帮扶活动。


第一户人家是一位年迈的农民,他家里有三个孩子,生活十分困苦。我们带去了米面油和一些蔬菜,向他讲解了一些生活技能和健康知识,还送给孩子们一些学习用品。看到他们收到这些物资和关心,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非常感谢我们的帮助。


我们来到了一户单亲家庭,这里只有一个年轻的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女儿。母亲是一个勤劳的农民,但因为家庭情况特殊,无法外出打工,生活一直很拮据。我们了解到,女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但因为家庭出身贫困,无法负担学费和学习用品。我们为女孩子买来了一套全新的校服和一些文具用品,并帮助她申请了资助。这个孩子看到这些礼物的时候开心地笑了起来,她母亲也满怀感激地看着我们。


走访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个残疾人家庭,这位父亲失去了双腿,整个家庭的生计全部依靠他的妻子。尽管生活非常艰难,但这个家庭并没有丧失信心,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靠种田为生。我们感动地看到,他们用一种坚韧和勇敢去面对困境。我们给他们送去了一些残疾人助行器具和一些关心与慰问,尤其是为他们制作了一个更加合适的助行器具,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他父亲的行动。当我们离开时,他们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眼含泪花地道了声感谢。


通过一天的走访帮扶活动,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贫困家庭的困境和他们对帮助的渴望。我们也惊讶地发现,尽管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但这些家庭中的人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同时,我们每一个志愿者也都在感受到无私帮助的快乐和成就感。


带着对他们的牵挂和祝福,我们离开了这个山区小村庄,但我们的心仍然留在这里。我们将会继续关注他们,并将我们的关心和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希望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走访日记(篇2)

9月4日 星期三 阴

今天,我来到了荷田村株塘组开展大走访活动。该组有52户251个村民,五保户3人(已进入敬老院)……

“我们这里几口塘都快跨了,打了报告还没有回音”,“我们人多没事做,能帮我们引进一个工厂吗”,“请帮我们找人修下路,我们凑不起这么多钱”……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晴,让我的心情有些凝重,我认真记录着,甚至眼前浮现了焦裕禄在兰考的身影,我想:我一定用情和群众交朋友、用心帮群众解决问题。

走访日记(篇3)

“这个小伙子态度好,随时随地都是笑眯眯的。”“他给我们村里提了好多‘金点子’。”“我们办事都喜欢找他……”走进金峰镇中山村,村里的群众对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赞不绝口。

这位大学生村官叫刘耀。虽然来到中山村才一年多,这位23岁的年轻人却一头扎进贫困山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全身心致力于脱贫攻坚,抒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既然来了,我就不会走!”

2014年,刘耀结束了青海师范大学4年的求学路,走出了大学校门。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选择回到农村。于是,这一年12月,他成为了金峰镇中山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中山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里山高、路远,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第一次下村的时候,看着眼前咫尺悬崖的山路,想着“农村天地大有可为”这句话,刘耀很忐忑,也很兴奋。但是,刚到村里,遇到的却是村干部和群众对他的好奇和怀疑。他们好奇:一个大学生怎么会来农村工作?他们怀疑:一个20岁出头的年青人能否呆得住、干得好?

对于这些怀疑的目光,刘耀坦然面对。“既然来了,我就不会走!我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大学生不但能扎根农村,还要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

刘耀决定沉下心来系统学习惠农惠民政策,深入细致地入户走访调查,虚心向干部群众讨教经验,悉心积累,用心总结。他从日常小事做起,从服务群众做起:帮助群众复印资料、学习使用电脑、开证明……

这些工作很快拉近了刘耀和群众的距离,也使他很快完成了角色转变,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民情日记”助力脱贫攻坚

“大妈,你好,我是过来了解情况的。”近日的一天中午,刘耀利用午休时间,来到中山村贫困群众詹明群的家里,询问她对流转土地发展核桃树、李子树等产业的意见。

詹明群开始还有些顾虑,经过刘耀耐心说服,改变了主意,爽朗地说:“好吧,我支持把土地流转出去,绝不拖村里的后腿!”

记者注意到,刘耀一边认真听取詹明群的意见,一边在本子上写着什么。“这是我的‘民情日记’,专门用来记录访问群众时收集的意见建议。”刘耀告诉记者。

原来,当下,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脱贫成为刘耀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他通过走村入户,摸排走访,建立一本“民情日记”,对自己“管辖”的'群众做到知根知底,将帮扶单位的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一一挂钩。

中山村贫困户蔡启明家以前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经垮塌,不能居住,村委会安排他家暂时住在村里闲置的小学里。刘耀获悉这些情况后,联系镇村干部和县城乡建委等帮扶部门扶贫干部多次来他家帮扶,并制定脱贫措施:通过结合扶贫开发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他新建房屋解决住房问题;通过大病救助、医疗保险等措施,解决他妻子治病的问题;通过送猪仔、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帮助他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饮水问题是一直困扰中山村群众的“老大难”。刘耀得知群众的意愿后,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最终,去年新建了3处安全人饮工程。工程投入使用后,可基本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

以前,中山村美丽乡村居住点虽然有广场,但是缺乏健身器材。刘耀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去年12月,他联系县城乡建委、北部新区开发公司等部门,购买了健身器材,使得当地群众有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去处……

“扎根基层,把所学所知付诸实践。”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刘耀已经到中山村工作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学在村里,为村里的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在工作中不断锤炼自己、发展自己,用行动打消了群众的怀疑,用真诚取得了群众的信任。

“刘耀来到村里后,吃住都在村里,帮助村里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现在都离不开他。”村支部书记刘建国笑着说。

“我希望扎根基层沃土,把所学所知付诸实践。”刘耀说,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我们可能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从群众的家长里短开始、从村里的环境整治开始、从村里的精准脱贫开始。明白村里的发展情况,了解群众最关注的难点热点,知道村里的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现状,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用实干去坚守自己扎根基层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艰苦环境磨练意志,复杂环境练就本事。”经过一年的锤炼,刘耀更加深刻体会到农村发展之不易。他始终坚信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对自己的村官之路也是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今后,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服务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实现。”刘耀说。

走访日记(篇4)

5月20日下午,阴雨霏霏、天色暗沉。我在副局长刘爱华带领下深入到龙潭桥镇长茂岭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走访慰问贫困户。

长茂岭村共有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237人。主要存在交通闭塞落后、贫困人口较多、产业结构单一等困难。

我们先后走访了结对的5户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每到一处,都仔细察看贫困户的居住环境,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全面了解致贫原因及现实困难,真心实意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脱贫计划。

在走访87岁老党员金元乎时,了解到他身体不好,老伴身患尿毒症,因多次手术和透析,家里债台高筑,生活艰难。看着他们破败的土坯房和苍老的面庞,一股责任感油然而生,坚定了要帮扶他们走出困境的决心。

我们叮嘱金元乎老两口要保持良好心态,多注意身体;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积极争取大病互助、低保等惠农政策支持,早日摆脱脱贫致富。我们和村干部商定要定期走访看望,给予更多关心支持,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随后,在村干部引导下察看了机埠水利设施、未硬化村组公路等现场。在村部会议室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支两委班子近段工作介绍,就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对帮扶、产业发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问题进行商议,研究制定精准扶贫措施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并全面核实校对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督促做好“四类人员”清理工作。

公路局相关负责人村里要有自立更生精神,树立信心,结合自然条件做大做强油茶特色产业;村支两委要强调团结一心,抓好工作落实,带领村民奔小康;要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公路局和邮政储蓄银行作为联点后盾单位,一定按照县委精准扶贫有关要求,今年重点帮助该村落实新增茶林、村组公路硬化2项工作。

走访日记(篇5)

一条求助短信,使我萌生了和农户建立“干群直通电话”的想法和意愿。

“付师傅你好,谢谢关心民生问题,在(再)就是生活问题”——这是家住四组的低保户、残疾人陈正梅4月14日用手机发给我的一条短信。她小时候右臂残疾,左腿关节化脓性结核,一得就是20多年,儿子32岁未成家,女儿只读了初中,几间干打垒危房下起雨来外面大下、里面小下。本来不顺的她,今年3月份低保费没上到“一本通”,几经打听也没弄明白。经过了解,村里像这样的户还真不少。

走访中通过细心观察,我发现现在的农户几乎家家都有手机,能不能在手机上想点办法?于是,便产生了“干群直通电话”的想法,就这个想法与其他队员、村干部一起进行了探讨,大家都认为可行。之后,我每走一户就把手机号留下来,告诉他们有事发短信或打电话。回到区里,就把走访信息按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疏理分类,向区、乡两级相应的民政、残联、卫生、城建等部门反映协调,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用“直通电话”反馈告知村民。一试还真有些效果,大家节省、便捷不说,还随时随地找得到我。没过几天,陈正梅不仅知道“一本通”每一笔款项来龙去脉,而且高高兴兴取出3月份55元“饭钱”。现在,她经常发来一些咨询生产生活相关问题或者表达感谢的短信。

说实话,建立“干群直通电话”当时还是有不少顾虑,怕被人说成标新立异、搞形式主义、“作秀”、出风头、摆花架子、无事找事,进而影响机关工作。事实上,在同23个农户“直通电话”中,我感到确实能够帮助群众做些事情,许多农户争相索要电话号码,尤其是“干群直通电话”可以“全天候”倾听群众呼声,“干部未出门,已知百姓事”,一事一帮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真正有了一种“群众是主人,干部是公仆”的责任和义务。

走访日记(篇6)

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7月27日至8月1日,区工信局组织党员志愿者对本局所属企业的军转干部、8023复退军人进行走访慰问,共发放慰问金、慰问品600余元,解决军队退役人员生产生活中的困难12件。

9月26日,党员志愿者顶着酷暑先后进企业、入农户,与“军转干部、8023”复退军人亲切交谈,了解、询问家庭生活和身体状况,传递区委、县政府对“涉军人员”的关怀,并为每位“军转干部”送上了慰问金;还为每位“8023”复退军人送去了方便面、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走访慰问活动的开展,为涉军家庭在炎热的夏天吹进了一阵凉风,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在军转干部家,党员志愿者听了军转干部家有病人,平时省吃俭用,克服生活困难还资助贫困学生的情况后,深受教育和感动。党员志愿者通过与涉军人员“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的所见所闻,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宗旨观教育,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激发了全局干部职工为民服务的热情,呈现出了团结奋进、一心为民的良好氛围。

莫道瑟瑟寒风苦,一言一行情暖人。在农历新春到来之前,区工信局全面启动春节送温暖活动,全力做好春节期间辖区企业困难职工的慰问工作。

我局本次春节慰问活动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慰问方案,对此项活动做了周密部署;二是慰问名单审核严格。确保上报人员的信息可靠真实,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送到真正贫困和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家中;三是慰问组织精心,行动迅速。本次慰问活动自元旦开展以来,区工信局领导带领局干部职工组成2个小分队,分别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时间,及时慰问了辖区企业困难职工共计186人,送去慰问实物、现金共计30000余元。四是慰问多层次,覆盖面广。在所慰问的186人中,其中企业离退休人员33人;贫困党员6户;计生贫困户5户,局“五包促五化”包抓的辖区企业困难职工困户代表10人;五是慰问效果较好。这次春节慰问活动,既给企业困难退休干部、困难职工送去了党和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共同帮扶的和谐氛围;又更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了解了民情民意,使领导干部进一步贴近群众,关注民生,有力地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使大家可以过一个快乐、祥和、温暖的新年。

 

走访日记(篇7)

在此次驻点走访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围绕这些问题和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

我所走访的姚山村,位于灵璧县娄庄镇南部,于2005年5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姚山村和龙汪村合并而成,辖17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全村1012户,4630人,耕地面积10799亩,党员115名。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共选出村“两委”干部7名,大都是致富能手。其中村党总支书记陈其林是客运大户,家有6辆客车,年收入100多万元;青年书记赵跃拥有一家渔具厂,年收入30多万元;村文书王赵是个经商大户,在村内经营一家超市,年收入10余万元。在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种植大户21户,养殖大户38户,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在和群众座谈时,他们对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动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反映的问题和村干部反映的问题十分相似。特别值得我高兴的是,刚选出的村两委班子,个个都有一种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强烈愿望。村书记陈其林这样说:“我们村两委几个人,工资虽然低,但我们有干劲、不怕苦、不怕累。当前,我们最困惑的就是怎样带领群众致富”。他淳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创业的愿望深深地感染着我。如果每个干部都能像陈其林这样想,把带领群众致富放在心里,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事情就一定会办好,共同致富步伐就一定会加快。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一直在不懈努力和探索。就目前来看,无非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推进乡村工业,着力支持创业、扩大就业,但具体到每一村每一家,应该说各有各的不同、大有文章可做。经过和村干部共同探讨研究,从姚山村目前情况看,就要使三个产业成为该村发展经济、致富农民的主要方向:一是种植业,抓好优质麦种培育和优质品种连片种植,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二是养殖业,大力引进养殖大户或企业,把分散的一家一户过小的养殖模式变成“公司+农户”的规模养殖模式;三是设施农业,成立蔬菜大棚公司,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村干部纷纷表示,要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我想只要村两委班子能够坚持既定发展思路不动摇,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优势,聚民心、抓产业、上项目、求突破,满怀激情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就一定会闯出一条新路,让群众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两天的走访慰问,我我最大的收获是,吃了农家饭、住了农家屋、叙了农家事,真正倾听了一线的声音、知晓了一线的期盼、了解了一线的艰辛。同时,这次进村入户的效果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让我有几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老百姓对干部下基层这么欢迎,这不仅说明了广大农民群众打心眼里盼望党和政府真心倾听群众呼声,也表明了这次省市开展的“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是必要的、及时的;二是没想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这么信任,说明了这几年党的惠农政策不仅深入人心,而且总体落实情况是较好的,要继续把党的农村政策执行好、落实好;三是没想到老百姓对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问题提得这么切中要害,说明老百姓的眼睛不仅是雪亮的,始终在关注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而且老百姓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关心、关注并在思考本地甚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四是没想到老百姓这么通情达理,在对当前很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份真挚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感到广大农民始终对党委政府寄托着期盼和厚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都要经常想一想在我们手上干成了哪些实事,是不是做到了恪尽职守,怎么才能不辜负组织和人民寄予的厚望。我想,只要我们对事业负责、对群众负责,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扎根基层中汲取发展的动力源泉,做到既“身”入基层,又“心”入百姓,就一定能够在服务百姓上做出新业绩,在推动发展富民上做出新贡献。

走访日记(篇8)

尴尬——乡亲相邻不相识

5月11日,我起床比平常都早,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天是我们相约回乡走访的日子。

我的老家在坪坝营镇鹿子坨村,距离县城只有26公里。虽然路程并不遥远,但因我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时间较紧,除了逢年过节回家看望老人,平时很少回村里,与村里乡亲并无多少接触。

上午八点三十分,我们鹿子坨村在咸丰县工作的17名党员准时在县政府门前集合,八点四十分,在县政协副主席杨志高同志的带领下,我们统一从县城出发,车行约一个小时,就到了村部。

在村部,已有十余名村里党员早到,我们下车后,与村里的党员一一打招呼。说实话,因离乡多年,村里的很多党员同志我都不认识,但他们很多人都认识我,因为我从村小到当时的杨洞初中,学习成绩一直是第一名,大学毕业后又分到法院工作,虽然年近四十才晋升副科级,但在村里人眼中,我已经算是很有出息的人了。

随和——见识高手如何亲近群众

十点整,鹿子坨村党员大会正式开始。参会人员共有回乡党员17名、农村党员16名,合计33人。会议由政协副主席杨志高主持,他是我们村唯一一个处级干部,为家乡办了很多好事、实事,在乡亲们心目中威望很高。会议第一项议程是作自我介绍,杨志高带头作了自我介绍,我对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叫杨志高,以前在坪坝营镇、清坪镇工作,现在在县政协工作,讲杨志高可能你们当中有些老党员不熟悉,我就是你们以前喊的杨九毛,九毛还是那个九毛,和大家的感情没有疏远”。杨主席的介绍,一下子就缓解了拘束的气氛,拉近了大家的心里距离。之后,大家都按杨主席这种风格作了自我介绍。

会议第二项议程,是由回乡党员、现任大路坝区工委副书记杨齐军同志组织学习《鹿子坨村“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并带领大家面向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会议第三项议程,是学习回乡走访日记范文。杨志高主席组织学习了县委组织部部长陈开国同志的回乡走访日记。

认识——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会议第四项议程,是由我解读上级相关文件。这是临时增加的一个议程,算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如果原原本本地宣读上级的实施方案,不仅字数太多耗时太长,而且农村党员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经过短暂的组织,我以《开展“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走访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举措》为题进行了即兴演讲,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此项活动的意义:一是强化一种传统美德,即教育党员干部不忘本,要对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怀有感恩之心;二是优化一种工作方法,即教育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以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来获得发言权,实现科学决策;三是激活一支队伍,即通过回乡走访活动让农村党员感受到,他们虽然身在农村,但城里的党员没有忘记他们,鼓励他们继续在农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确立一个规划,即通过党员大会讨论,研究制定本村未来较长时间的发展规划,避免打乱帐;五是办理一批实事,即各自发挥自己专长,为家乡办理一批力所能及的实事。

叹服——农村能人真不少

会议第五个议程,由鹿子坨村支部委员会介绍村情。首先由村支书杨庆丰全面进行了但要,后由支委其他成员进行了补充。

会议第六项议程,是征求意见和建议,33名参会党员各自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杨志高主席能够很好地调动会议气氛,所以大家发言都十分踊跃,直到中午一点半这个议程才结束。很多党员的意见和建议,都让我思路大开,很多好的工作方法、很多办事技能,在书上是学不到的。之后,杨主席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一直到下午两点,会议才结束。

增值——慰问途中化解一件纠纷

会议结束后,17名回乡党员每人自发捐款400元,除了支付当天中午的生活费外,剩余部分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用于看望慰问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当天及次日,回乡党员与村干部一道分组进行看望慰问,我所在的一组看望了我的小学老师杨元竹、残疾退伍军人唐辉林、退休老支书杨本伦和三组组长李长俊。

在走访中,巧遇田姓两兄弟扯皮,经我一番劝说,平息了他们的纠纷。该两兄弟是我奶奶的表亲,虽然我家与田姓兄弟从未相互走动,且我奶奶已去世多年,但他们一致比较听从我的劝导,7年前为宣传坪坝营法庭巡回开庭时我去过他们家,协助法庭工作人员调解了他们家的纠纷并当庭履行完毕,没想到这回又顺道化解了一次纠纷。

感悟——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这次回乡走访活动,我感悟至深,心灵受到震撼。一是戒骄戒躁。很多农村党员熟悉社情民意、发展思路清晰、善于办理实事,我们平时自认为自己上过大学、有固定的工作,多少有点优越感,如果换个位置,他们也许比我们干得更好。二是知足常乐。我们在县城待久了,难免有些“机关病”,例如抱怨自己没得到提拔重用、自己在干部序列中只是“微末小吏”等,其实在父老乡亲心目中,我们能够“跳出龙门”,已经是他们的骄傲。三是爱岗敬业。参会的很多农村党员,都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实干派,他们为了发家致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生活水平与我们还有不少差距。如果同样回到农村,我们又有多大能耐?马云只有一个、比尔盖茨也只有一个,我们只是一名普通党员,并无经天纬地之才,珍惜今天的工作,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难道不是我们应尽之责吗?

走访日记(篇9)

近日,双桥社区党总支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入户、知情、解难”为主题的民情走访活动,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区,广泛征询社情民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要求每位社区工作人员都有一本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民情日记”,定期到所管辖的居民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并记录下走访内容。走访结束后,梳理收集到的问题,尽快给予解决,对一些疑难问题,于周一例会上大家进行商讨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面反映,及时给予答复。同时,针对孤寡病残、军烈属、空巢老人、失业户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在走访过程中及时发现和了解他们的疾苦和困难,利用政策为他们优先解决困难。

经过几天的入户走访,很多工作人员和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全体社区工作人员都认识到了入户走访的必要性,通过入户走访,不断更新辖区居民信息,收集新的意见建议,发现新的.动态情况,及时解决居民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