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文档处理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制定计划实现目标,范文可以提供给我们平常参考。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适合大家?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扶贫日记”的精彩文章,希望您能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以便日后查看!

扶贫日记【篇1】

很久没有写日记了,自从加入精准扶贫工作后,我接触到了贫困农村很多人和事,也有很多的感触。希望能记录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更希望自己能做更多,做的更好,切切实实帮助到贫困户。

2016年5月10日,天气不错,今天黄杨村召开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一大早就有党员及群众陆续从全村各个小组过来,据说有的老党员从早上5点多就从20多里外的大溪浪走过来,每次开大会村民们的热情都很高。早上9点,会议如期举行,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员也都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主要是三个议程,一是黄杨村易地扶贫搬迁民主评议,二是黄杨村“十星级”党员评议,三是黄杨村低保评审,会议进展的十分顺利。

期间一直有一个中年女性在村委会门口徘徊,表情显得很焦躁。直到快中午的时候,会议也差不多快结束了,我见那名女子还在门口等待着,我就到门口询问她有什么事情,令我没想到的是,这名女子抓住我的衣服就大声哭泣,嘴里不停的喊着:“领导,帮帮我吧!领导,帮帮我吧!”这一下子把村委会在开会的人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我让她好好说话,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我和村书记一起把她带到办公室,在跟她交谈及村书记的介绍下,我得知,该女子名叫宋玉萍,她的老公李加权是我们黄杨村六组的贫困户,长期在外打工,最近患上了慢加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慢性乙肝等疾病,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十万余元了,东拼西凑的钱也远远不够李加权住院治疗的费用,男方这边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公公叫李国友,其患有眼疾,体弱多病,目前一个人在家,平时靠邻居帮忙照顾,李国友还有个大儿子,在前几年因病去世了,这边基本上没有什么近亲属了。宋玉萍娘家只有她老父母和一个哥哥,老父母年事已高,她的哥哥患有精神疾病,现在10岁的女儿也放在娘家照顾,自己在十堰市区边打零工,边到医院照顾老公李加权。两家人的生活担子全部压在这个女人一个人肩上,或许是压抑的太久,才出现刚开始抓住我衣服放出哭泣的一幕。我听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女人真不容易,我想只要条件允许,政策允许,我一定会全力帮扶她的。我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宋玉萍说想为李加权申请低保及咨询一下国家有什么好的医疗救助政策。她说虽然老公的病不一定能治好,但就算一无所有,有一线希望也要替他治病,她的想法多么朴实无华,没有那么多杂念,我把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我对她说低保只要符合条件并通过党员群众代表评审并报批后,像她们家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个时间过程。医疗救助政策目前也有,但是具体的落实,相关部门的衔接,具体细节问题还要进一步协调。中午我们安排她在村委会吃了饭,吃完饭宋玉萍带着希望回了十堰,又要去医院照顾她的老公。

农村这种情况还比较多,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生了重病,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的境地。作为扶贫工作队队员,我们更要深入每一家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哪怕给他们一丝丝的帮助和温暖,也会燃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这样的事情还很多,但随着国家医疗救助政策的越来越完善,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美好的日子就在不远的将来。

扶贫日记【篇2】

乐至县石湍镇毛家坟村地处资阳市东部,距离乐至县城约20公里,总人口1421人,下辖14个村社,总面积约2.08平方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合计437人。

庾平亮,乐至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2016年6月入驻该村担任第一书记。野战部队13年多的军旅生涯,铸就了庾平亮踏实肯干和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他不畏艰难,敢打敢拼,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让这个偏远山村在2016年底率先“摘帽脱贫”。

找准致贫“穷根” 全覆盖实施精准帮扶

“这里属蒙溪河流水系,地势浅丘,水资源丰富,土壤也较为优质,非常适合种植业,但为何会导致贫困,让我非常好奇。”入驻毛家坟村后,庾平亮很快发现,毛家坟村跟他之前担任第一书记的乐至县金顺镇管家沟村情况截然不同,甚至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了解,毛家坟村位于石湍镇南部,距石湍场镇2.5公里,有耕地1356亩,其中田734亩,土622亩。过去,村里一直以种植水稻、油菜和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但由于缺乏优势产业,收入很低,村里的精神病人和残疾人又多达90多位,医疗救助跟不上,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找准了致贫的‘穷根’,我制定了专门的帮扶措施,通过科学规划实施精准帮扶,让村民早日脱贫。”庾平亮随身摸出一本《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台帐》,上面罗列出村民的致贫原因、帮扶计划、脱贫时间、帮扶干部,内容很详细,还用笔做了很多备注,“通过干部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做到扶贫全覆盖,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为解决医疗救助难的问题,2016年9月,在庾平亮的努力下,协调市级财政帮扶资金5万元和市党工委、市城投公司各2.5万元,共计10万元,全部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用于帮助贫困户发展和特殊贫困户医疗救助。截至目前,已有多名贫困户成功申请到救助资金,大家对庾平亮感激不已。“看到他们摆脱病痛,重新走上生活的正轨,我感到很开心。”庾平亮笑着说道。

引进优势产业 激活“问题土地”再流转

要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就要引进优势产业项目,但在毛家坟村,这却成为了村民心中的'一根“刺”。庾平亮发现,虽然毛家坟村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但有个“烂摊子”需要先收拾。

原来,早在2012年,村里就曾将200多亩土地流转给瑞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签订20年使用期限,用于种植蔬菜和药材,该公司每年向村里支付土地流转费和工人工资。但2014年,由于经营不善,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瑞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欠下村民土地流转费20万元,工人工资10万元,“撂挑子”不管了,让优质土地成了“问题土地”,让村民如鲠在喉。

“村民意见很大,家庭经济情况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少人对引进企业非常反感。”入驻村里不久,庾平亮就听说了这件事,他一边向上级求助,通过司法程序追讨欠款,一边认真做好村民心理安抚工作。2016年底,在庾平亮带领村干部连续上门讨债数十次后,瑞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终于答应终止承包合同,让“问题土地”重新流转,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2016年10月,庾平亮成功引进四川丹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村里集中成片发展三红柚(该柚皮、膜、肉呈红色)230亩,投资57万元,并计划2017年种植面积达到530亩,并雇佣部份贫困户从事施肥和照料工作,预计平均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增收3000—4000元。

此外,2016年,四川丹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还投资23万元,采用“农户+公司”的模式,在村里流转土地231亩,集中种植高附加值作物油用牡丹,带动40余户贫困户种植87亩,村里拿出7万余元扶贫资金为贫困户购买种苗。按照亩产500—800斤油籽,每斤市价8元计算,5年后,将为贫困户每年平均增收8000元以上,且可以连续收获菜籽40—50年,真正实现脱贫奔小康。

在养殖方面,2016年6月,庾平亮扶持贫困党员周道全养殖食用水牛5头,投入2.6万元扶贫资金帮助其购买牛苗、种草和修建圈舍,示范效果明显,成功带动多户村民养牛。10个月后,每头牛预计将实现至少5000元的盈利,将为贫困户带来不菲收入。

与此同时,庾平亮还申请专项资金购买生猪、山羊、小家禽发给贫困户,请来农技员为村民做培训,鼓励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目前,毛家坟村已经取得出色成绩,2016年底重新评定低保户为11户17人,五保户14人,全村贫困户人均收入也从贫困线以下达到了6000多元,顺利通过脱贫验收。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脱贫快车道

“我来之前,村里交通很糟糕,好几个社没有入户入院路,饮水和种地都很困难。”庾平亮说,村道的泥烂不堪导致即使晴天车辆也难以通行。“农产品运不出去,生产生活资料运不进来,严重制约着毛家坟村的经济发展,所以必须尽快解决交通问题。”

穿上迷彩鞋,背上军用水壶,脚踏泥泞,“老兵”庾平亮走遍村里各个角落,实地勘查和规划通社路和入户入院路施工路线,主动联系上级部门给予指导和帮助,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整理出一份最优施工方案,获得了全村的认可。

2016年12月,庾平亮多方筹措资金,投入49万元,建设完成4.5米宽水泥硬化1.19公里,实现了村社全部通水泥路的发展目标。同时,修建蓄水池22口,提灌站1口,解决了村民土地灌溉问题。

据了解,2017年,村里还将投入16万余元,对1、2社、8社、9社共1.9公里的入户入院路进行水泥硬化。

此外,村里还建设完成沼气集中供气站建设项目,由乐至县委能源办投入资金63万元,用于全村燃气供应,并协调该项目归毛家坟村管理,纳入村集体经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实现增收2万余元,村民也享受到便宜燃气。

危房改造方面,庾平亮完成14户贫困户D级危房拆除和改建,对4户贫困户C级危房进行维修加固,对全村所有农房进行庭院环境、公共环境、风貌塑造等综合整治。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庾平亮申请专项扶贫资金为村里修建卫生室1个,活动室1处,让村民可以休闲和健身,提高村民幸福感,逐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看到大家脱贫,我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支撑着我不断前进。”在庾平亮看来,毛家坟村的扶贫工作还有很多要做。下一步,加大红心柚的种植面积,扩大规模,使更多的村民受益;加强村集中供气站的维护工作,使每家都能用上便宜、好用的燃气,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想办法筹集资金,完成全村所有入户入院路建设,为建设成为美丽幸福新村奠定基础;推动毛家坟村成为毛家坟社区……

自庾平亮来到毛家坟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他将与村民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一记录在日记里,时时翻看。日记不大,只有巴掌大小,记录着庾平亮为扶贫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酸甜苦辣;日记又很大,承载着毛家坟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扶贫日记【篇3】

中寨村委会老办公楼又矮又小,最近又有施工队入住,我们3名队员在村委会挤不下,只好另选住处。中寨小学离村委会也有一段距离,雨天还要走泥巴路,住在这里不方便来去出入。于是,我们被安排住在迤车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办公楼顶的一间宿舍里。

早上起来,简单吃碗米线,我就步行8公里到中寨村麻地沟村民小组走访摸底。

春寒料峭,冷风飕飕。跑了3公里左右,身上才热乎起来。

今年情况特殊,3月份要启动村级换届,5月完成换届工作。一些村干部存在观望等待思想。因此,我们要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加强督促配合,环环紧扣推进工作。今天虽是周末,我决定步行下乡走访群众,既可锻炼身体又免得请基层干部接送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

听说省委办公厅把驻村扶贫点调整安排在会泽,而且明确要求打造成示范点,起好引领带头作用。我们作为市委办公室下派的驻村扶贫队员,深感责任重大,也要提振精气神,稳扎稳打,挂图作战。首先建立扶贫工作台账,明确扶贫的时间表、路线图,狠抓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努力把中寨村扶贫点打造成示范点。

今天到麻地沟村,主要是落实小作坊酿酒造成污水乱排乱放,影响环境整洁的问题。计划从相关部门协调8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村民活动场所和治理环境污染,促使生产者改良工艺、改造排污管道沟渠,提高生产质量,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村民小组长李xx介绍说,麻地沟村民小组现有130户582人,其中贫困户24户。麻地沟村土地少,在外打工的人比较多,有120多人,搞运输的有13 家,有20多辆运输车。村里养牛养猪的农户多,环境卫生差。养猪大户谭文明家存栏100多头肥猪,养牛大户谭红富家存栏30多条菜牛。村里烤酒的人也比较多,年产量60余吨,用于烤酒的粮食要100余吨。希望上级领导支持,尽快建起村民活动场所,修理排污沟渠和垃圾池。村里也有信心集中建盖30户小区房。

李xx带我走访贫困户时边走边说:“麻地沟村对扶贫工作很重视,为了筛选出真正的贫困家庭,还有商议建村民活动场所,我们连续开了3次会,最后2月2日通过村民投票表决,评选出24户贫困户74人,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村民活动场所征地涉及16户,大部分群众积极支持,有5户正在分头做工作。”爬上一个高台,来到贫困户刘兰英家,老人眼花耳背,一直念叨说“感谢政府关心老百姓”,问我能不能让她吃低保,李光维说老人家已经纳入低保了,老人的儿子李仁云在旁边证实的确如此。随后去走访汤启明、李广吉家,人都不在。汤启荣家住在村后靠近山腰的地方,他家进门的路太狭窄,院内牛粪羊粪到处都是,3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羊不时跑过来舔舔我的手,非常可爱。汤启荣说,前些日子他经常生病住院,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家外就靠媳妇张玉芬料理。一路上,到处是垃圾污水。我提醒李光维组长想办法清理一下主干道上的粪堆、草堆,还有做好征地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村民活动场所。李xx感慨地说,村官不是官,当好不一般呐,群众要配合才好干。

扶贫日记【篇4】

途经大山深处的村庄通往绥江绍亭的公路正在忙碌有序地硬化施工;莲花山上纯天然罗汉笋被四面八方的村民日思夜想惦记了整整一个春天;村子里危房改造敲砖声、搅拌机声和打板的吆喝声混为和谐的“安居谱”;要求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养殖场里牛满圈鸡满舍……历时三个月,时至暮春,走进民胜村,看到的是人人忙着建安居,产业发展初布局,群众生活喜洋洋,精准扶贫笑嘻嘻。

近日,青胜乡党委书记蒋泽龙率领乡畜牧站负责人到民胜村调研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时指出,要精准识别贫困户,要突出精准扶贫重点,要产业扶持精准,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探索切合民胜村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精准识别是基础

今年3月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部署下,民胜村全面启动扶贫户精准识别工作,并把建档立卡工作列为脱贫攻坚的“一号工程”。根据安排,市、县、乡驻村干部均参加了入户调查培训,要求每个干部进村入户,瞄准最贫困的村社、最困难的群众,采取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贫困人口识别政策、程序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内容要求,同时,通过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等程序,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准确有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精准识别工作的认知度和精准度,为识别工作的深入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在民胜村两委的大力帮助下,最终审批确定精准扶贫对象315户1333人。

精准产业是关键

民胜村,是一个缺产业的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民胜村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和每个贫困户的困难、优势做到心中有数,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发展产业,带动全村经济真正发展,这是蒋书记的思路,也是民胜村驻村干部的共识,更是民胜村委班子工作的目标。来到民胜村中厂二社小河边养殖场,看到一群群黑衣天使在小竹楼上欢天喜地地玩耍、嬉戏,“小竹楼,大舞台!”蒋书记高兴地说,紧接着问起正在精心饲养鸡宝宝的肖玖万和罗贵书:“你们消毒怎么样?防疫怎么样?是不是按照标准来做的?你们是一个人做的还是几个人合伙的?你们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吗?……”肖玖万和罗贵书都是多年在外务工,听说现在政策好了,农村发展空间比较大,今年无论如何也不出门了,决心在这小河边干点动静出来,见蒋书记热情的关怀,急忙走过来向书记汇报鸡宝宝的长势、消毒、饲养情况和当前急需400米水管和扩建圈舍资金短缺的困难以及成立农民合作社的愿望,蒋书记当场表态给予水管500米和同意解决贷款替息的问题,并表示,以实践为重,认认真真把防疫、消毒做细做好,密切观察鸡的状态,今天把畜牧站的带来,就是给你们信心、壮胆的,一定要把这批鸡当作“钱袋子”,学到真法子,只有经验强大了,你们才会做得更好更强,走得更远!并支持大家走规范化的路子,成立养殖合作社,带动身边更多的老百姓勤劳致富。

离开小河边养殖场,蒋书记来到青树四社苏顺华家,看到牛圈里摩肩接踵挤在一起的小牛,蒋书记很着急的说:“你这个要不得,密度太大了,牛还很小,想伸个懒腰都很困难,赶紧扩圈,牛粪处理也不恰当,要理一条水沟,每天用水冲洗圈舍……”当看到圈外一条小牛躺在地上,得知是生病了,蒋书记紧忙对畜牧站陈洪福说,“你认真看一下,这牛是不是很严重啊,你们畜牧站要加紧学习畜牧养殖的这些常识,认识了解家畜在养殖过程常见病症,现在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在技术支持上还得靠你们为老百姓撑腰啊!”……

随后,蒋书记来到小厂小学检查学生营养餐并用餐后,来到红岩三社查看猕猴桃种植情况,由于种植技术培训不到位,猕猴桃种植水平不过关,蒋书记要求立即整改,等待下一次检查。

随后,蒋书记来到民胜三社,与养猪示范户彭品银和正在做养鸡准备的刘宗祥、刘宗志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发展的思路,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彭品银家是具备一定养猪技术基础的示范户,猪圈干净有序,大小猪养护得健康油亮,目前已养着15头母猪,听到要扩建圈舍时,书记马上给他们替息贷款指标支持扩大规模,并再三叮嘱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尽量不出现任何疫情。当看见刘宗祥因小儿麻痹受害的身体,却坚持要养1500只鸡致富的决心时,书记感动地说“你可不可先养500只积累一些经验之后再扩大规模?”刘宗祥两兄弟却坚持要养1500只,书记强调说,“既然你们意志这么坚定,那一定要在防疫上狠下功夫,注意养鸡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搞好消毒等常规工作,请畜牧站密切关注关心民胜村这些刚刚起步的养殖产业,一但有什么情况,一定要赶紧寻求技术支持和处理……”经过调研,蒋书记肯定了民胜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并表示以“种”、“养”为主的产业扶贫工作开端很好。蒋书记要求,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引领大家走标准化、科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蒋书记的到来,为民胜人民群众鼓舞了士气,解决了实际困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扶贫日记【篇5】

时间:20xx年8月3日(星期三) 天气:晴

20xx年8月3日,今天是个好天气,在汤丹镇大地坡村这里能见到太阳还真是不容易。一大早,我赶往大黑山小组,与村民小组长任太升一起挨家挨户地对我所挂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1人,进行 >及>的填写工作,按照镇上的工作安排,要在8月10日前完成。

我带着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来到郭发香家中进行调查。在访谈中:郭发香,女,74岁,低保贫困户,独身一人,常年患病,生活靠民政救济,家中一贫如洗,房屋简陋,致贫原因是生病。老人无依无靠,又无劳动能力,像这样的老人最终是按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顺着小径,不到两分钟,就找到了贫困户贺吉芬家:贺吉芬,女,80岁,低保贫困户,家庭人口5人,她和儿子张金海有慢性病,儿媳罗水花有残疾,有两个孙子,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就读小学,致贫原因是因残、因病,脱贫路径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发展教育脱贫、进行医疗救助。

在童安琼家中,看到的也是破烂的房屋,没有像样的家俱摆设,只有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她今年41岁,家中有子女二人,都还是在校学生,低保贫困户,一个人带着两个学生生活,致贫原因是因学、无劳动力,脱贫路径是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走到一家一户,我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悲伤,看到的都是家庭的贫困,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留守的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弱势群体,无劳动力,致贫原因都是因病、因残,也无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技能,抵御风险能力极其脆弱。访谈中也看到了群众的期盼,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了解到了群众的致贫原因、脱贫愿望......

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下午1点多,才发现饥肠咕噜,感觉又累又饿,但比起这些贫困群众长期生活在这大山中的苦,这真的算不了什么,为了能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能享受到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我们每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要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做到“宁愿干部脱层皮,要让群众早脱贫”!

 

扶贫日记【篇6】

10月14日

转眼间,开展“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已有多日,回顾走访经历,顶着风、冒着雨,还经常会看到群众不理解的表情,有时感到很委屈。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听到了群众内心真正的呼声,也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了些力所能及的实事,老百姓的观念变了—由不理解到支持我们的工作,由不欢迎转变到热情,还盛情挽留我们在家里吃饭,都被我们一一谢绝。我们得到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感到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干。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还有一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然很艰幸,仍存在因病因残致家庭贫困的现象,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不安和内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