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分析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了。为了让您在写工作总结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育装备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慧教育装备活动总结 篇1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教育装备工作作为支撑教学质量提升与教育创新的重要基石,我们团队致力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融合、强化服务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对这一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

一、资源优化与配置升级

本年度,我们深入分析了教学需求与现有装备资源的匹配度,通过精准调研与科学规划,实现了教育装备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针对老旧、低效的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引入了更多智能化、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如智能黑板、虚拟现实实验室等,有效提升了教学互动性与学生参与度。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资源共享机制建设,通过云平台与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跨校、跨区域共享,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二、技术融合与教学模式创新

我们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激发了他们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新技术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普及,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三、服务支持与保障强化

为确保教育装备的有效利用与良好运行,我们加强了服务支持与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维修与更换,确保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还设立了装备使用咨询与指导服务,为教师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与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装备的'教学效能。此外,我们还注重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与服务质量,力求为师生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体验。

四、成效显著与未来展望

经过一年的努力,教育装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模式的创新、服务支持的强化,共同推动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与教育创新的深入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师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教育装备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构建更加优质、高效、公平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装备事业的繁荣发展。

智慧教育装备活动总结 篇2

20XX学年度中,我校根据区教育局精神,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全面开展作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职能管理分工与要求,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现就本年度的工作予以回顾。

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应用情况

随着我校电教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本学期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以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服务教学为目标,以积极探讨解决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将电教手段运用在学校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组织网络中,通过校园局域网等工程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师生能够体验到信息化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基础设施配置情况

本年度,我校领导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专门成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总负责,总务处马强、教导处王立云负责具体实施,田晓燕、贾精明、连英等几位老师负责具体操作。从教育实际出发,本着“节约为本,合理投入”的原则,排查现有电教设备并进行整顿。

(二)电教设备的使用情况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使电教室、微机室成为教师、学生学习活动的理想场所。本校教师有较强的自制教材和课件能力,其中有多份课件在市课件比赛中获奖。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努力抓好电教培训,计划详细,效果很好。多次组织专职教师出去培训,并购置相应的培训资料,供感兴趣的老师学习。

二、实验教学普及工作

(一)我校教学仪器均按照上级要求配备,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按Ⅱ类学校标准配备,但由于使用过程中保管使用不善,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各室均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在实验室里张贴科学家画像和科学名言,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三)仪器室做到科学管理。学校有总帐,各室有仪器明细帐,做到柜有柜签,物有标签,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

(四)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各室器材保管专人负责。

(五)在抓好实验室、仪器室建设的同时,我校认真抓好实验教学的开展。我校实验教师都能按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实验要求和演示要求上好每节实验课。

三、不足与改进

1、学校微机室配置低,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2、电教室的设备比较陈旧,功能不健全,有待更新。

3、学校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以期下年度增加参与人数及收集力度。

四、今后设想:

首先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继续完善实验室、仪器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

其次是提高各室装备配备档次,尽量配足配齐。最后是加强图书室建设,目前无师生专用阅览室。

智慧教育装备活动总结 篇3

本年度,我校紧紧围绕中心学校的工作部署,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工作和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了我校现代化设施应用的效能,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现将本学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机构,规范管理机制

我校认真贯彻有关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远程教育工作精神,积极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我校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远程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中重点来抓,成立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和远程教育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组分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教育技术装备、远程教育资源的正常使用。

二、分期分批推进装备建设,配足配齐相关仪器设备

本年度,我校紧紧抓住《洪湖市农村中小学改造薄弱计划》来制定计划,有步骤的完善班班通设备更新。对教师电子备课室、阅览室、实验室、卫生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室设施设备添加。争取在上级领导支持更新学校“班班通”设备,为了更好的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着坚实的后盾,按照新课标要求我校增加实验教学仪器、体育活动器材、音美器材、卫生器材等。

三、做好接收工作,及时整理资源

远程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其丰富的资源不仅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素材和工具,而且有许多网络课件可以为教师直接引用。所以我们坚持做好接收工作,并且把它进行分类存储(如:示范课、课件素材等)。对于一些珍贵的资源,我们还将它刻录下来,永久地保存。我们将各科目录按年级整理出来,结合现有光盘资源进行编号保存;对没有的内容利用远程教育下载资源进行刻录,或在因特网上下载相关课件、视频进行刻录。尽最大的努力将所有教学资源补充完整,保证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正常进行。

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我们开始直接将接收到资源转存到多媒体教室机上,尽管这样增加了管理员的工作量,但这为构建节约型校园出了绵薄之力。

我们坚持完整接收每一期远程教育接收资源,适时在学校远程公布栏上公布资源目录。

四、搞好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运用远教资源的能力

学校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历来都非常重视,我们根据教师的要求,不断开展校本培训。目前已开办了现代教育技术及“班班通”设备电子白板校本培训,大部分教师都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在网上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会访问常用的资源库网站,能利用学校资源库及网上资源进行教学。

在开展校本培训的同时,利用远程教育中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应用培训光盘”对全体教师进行项目培训。推荐广大教师浏览使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在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得到了较好的使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有效地开展,我校多人获得省级论文、课件二、三等奖。但其中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将认真总结不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我校的现代化设施发挥更大的效能。

智慧教育装备活动总结 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关于强化扶贫帮困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按照县局的统一安排,我校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我校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成立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组长:xxx,副组长xxx,扶贫攻坚办公室主任:xxx,成员为其他班子成员、年级组长。并制定相关工作职责,统一领导、部署、组织此项工作。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深入实际,明确工作目标。

1、在扶贫领导小组的部署下,确定了我校精准扶贫的帮扶目标:帮扶对象思想健康积极,人格健全,言行规范,有竞争意识,上进心强,学习方法好,学习成绩提升快,有帮助家庭摆脱贫困的意愿,并与人生理想和人生规划理性结合,初中毕业后保证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巩固率为100%,中考升学率100%。

2、结成帮扶对子,具体落实帮扶计划。我校将119个帮扶对象分给每一位教师,即“1+N”,责任落实到人,避免疏漏。

二、制定了详实的工作计划,落实了扶贫任务。

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我校确定了帮扶的具体工作内容:

1、每位教师每周和帮扶学生进行一次谈话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并进行疏导。

2、学校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活动,如绘画,音乐,写作,篮球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情趣,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即使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帮助学困生分析学困原因,并及时进行学习方法辅导,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水平。

4、每位教师每月都至少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学生生活状况,并向家庭成员宣传资助政策,帮助学生申请相关生活费补助等,形成家校共育的机制。

5、每位教师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优秀读物,并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交流读后心得,在思想文化的熏陶下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6、学校每学期精心筹备并开展综合素质展示活动,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跃学生的生活,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措施,让帮扶行之有效。

为了保障此项工作的规范性和实质性,我校成立了扶贫攻坚办公室,xxx任主任,专项负责学校的精准扶贫工作。

建立健全帮扶信息档案,并随着工作的推进不断完善。我校以《陕西省精准资助学生电子信息库》为依据,建立建档立卡贫困生档案库,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生不漏一人。我校一共有119个贫困生,,按照“1+N”的方式,分给47位教职工,按照我校的地域特点,建立“教师+学生”结对帮扶信息册。原则上本班级(或年级)教师联系帮扶班级(或年级)学生,帮扶对象学段或帮扶教师发生变化,及时为贫困学生安排新的结对帮扶老师,并补齐完善档案,实现“教师+学生”结对帮扶无缝对接,确保了贫困户子女在校全程帮扶无脱节。并及时将《帮扶任务登记册》报镇扶贫办和科教局扶贫办。与永乐街道办政府精准对接,与中心校缝衔接,确保学校与学校之间纵向连贯统一。同时每村和外镇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总责,做好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村组之间的横向协调平衡。

智慧教育装备活动总结 篇5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教育装备部门致力于提升教学环境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师生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与教学条件。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不仅增强了教学设施的功能性,也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本年度,我们重点推进了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及图书馆等关键区域的基础设施升级。网络方面,实现了全校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并提升了网络带宽与稳定性,为在线教学、远程会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多媒体教室方面,更新了一批先进的投影与音响设备,确保每一堂课都能以最佳状态呈现。实验室则根据学科需求,增添了最新的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图书馆则通过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借阅、归还的自动化,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深化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教学效率

我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探索并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以科技赋能教育。例如,推广了电子教材、在线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师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材料,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智慧课堂试点项目,利用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精准记录与个性化分析,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强化培训与支持服务,确保装备高效利用

为了确保教育装备能够充分发挥其效能,我们加强了对师生的培训与支持服务。针对新购置的设备,我们组织了多次专题培训会,详细讲解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技巧及注意事项,帮助师生快速掌握新技术。此外,我们还建立了装备故障报修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保障了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注重反馈与改进,持续优化装备配置

我们深知,教育装备的配置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我们注重收集师生对装备使用的反馈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大家的真实需求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制定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逐步完善了装备配置体系,使其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师生需求。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推动教育装备的创新与发展,为构建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师生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更多可能性。

智慧教育装备活动总结 篇6

20xx年,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突出“应用与管理”这个主题,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教学互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研互动,帮助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管理互动,促进教育资源应用规范化标准化;安全互动,促进师生安全成长;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努力实现我校教学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开创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新局面。

一、区级“搭台” 学校“唱戏” 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搭建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手,也是教师践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07人,教师46人,其中高级教师29名,本科学历教师31名,专科学历教师1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19年,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学乐云APP在学校实现全覆盖,学校以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校级展示、公开赛课四个板块为抓手,完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教师教研、微课创制、信息化大赛、常规赛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师的优质资源通过平台共建共享,积累更多有价值、鲜活的校本资源。

2、重视管理保障教育实效。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信息化校园”。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规模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定“学乐云”平台使用办法及考核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共享优质课件资源2个,每个学科小组共享优质课件资源1个,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及时督促。

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了让信息化校园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全校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达100%,在校本教师培训中,采用想学什么,就指导什么。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局机关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率极大提升,80%的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有力提升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应用 务求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探索中受益,我校正沿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观念、体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我校不断思考谋划和调整实践,初步探索出四种有效驱动机制。

一是二方合力推进机制。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学校安排专人专场专项集中办公,推进日常应用工作,跟踪师生应用情况,收集、处理、迅速反馈师生需求、问题及功能修改建议,形成工作计划及报告,定期发布月动态简报。

二是活动载体激励机制。为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了微课大赛、教师网络教研沙龙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有1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赛课,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是本土资源采用机制。网络及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尽管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但真正适用、好用、受欢迎的还是本土教师制作的资源。除了通过组织大赛和活动汇聚资源以外,为调动广大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大力探索教师原创资源的`引导、奖励机制。

四是“信息化校园”驱动机制。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高位发展,加大装备投入和应用指导,统筹开展信息化校园全覆盖试点工作,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的试点方案。聘请第三方专家培训指导,并依据学校方案提出学校建设与应用的特色创新建议。在“以用促建”的原则指导下,利用天宇、科达讯飞平台资源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以管促用 初显成效 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品牌

1、微课切入,深化融合。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大规模应用,开始着手提高融合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经过研讨,决定利用微课这种易操作、生动直观的媒体,集中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2019年,组建了微课研发团队,团队共有35岁以下年轻教师12名,按照“研究课标、教学设计、合作录制、评选审核”四个流程,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科对信息技术手段、学科资源的需求,开展微课研发活动,搜集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的优质微课,为义务教育阶段储备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截止目前,共制作优质微课20余份。

2、常态巡课,确保应用。定期开展巡课,随时“推门听课”,对课堂信息化应用教学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实现“五个一”工作目标,即一天一课表,每科一教师,一课一评价,每天一总结,每周一反馈。对不按要求上课的教师予以通报,并进行工作约谈,通过巡课,也极大地促进了全校教师坚持应用多媒体设备,实现了融合常态化、应用高效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实现了校园办公信息化、无纸化。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一中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网络,但还有一些不足,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大力实施信息化教育创新工程,立足“学生智慧学、教师智慧教”的理念,加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名师集聚、品牌汇聚的智慧教育体系,用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