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知道水有向上托物体的力(浮力)。

2、难点是漂浮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下沉。

活动准备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满水,小皮球、小石头、干木块

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轮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师先让孩子们将小皮球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们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开,小皮球马上浮到水面上。问孩子们:小皮球被我们按到水底,一放开手小皮球为什么自动浮起来?我们按小皮球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小朋友都说:手被弹开的感觉。结论:这是水中有浮力。

2、让孩子们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石头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却浮在水面上。提问孩子们:为什么石头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又浮到水面上?结论:石头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块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兴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将实验物品换一换,再让它们尝试更多,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沉与浮。

小百科: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2

一、 设计理念:

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以此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水对于生命来说是很宝贵的,任何有生命的人和物都离不开水,”“水能藏在许多地方(水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等科学常识;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习尊重别人的观点与经验;活动中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此活动是在我班已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水、水果、蔬菜等活动的前提下进行的。幼儿对水、水果、蔬菜的常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这些活动有着很高的探究积极性。活动由故事设疑、激发探索兴趣,引出课题――幼、师共同进行探究活动――师、幼共同总结三个环节组成。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故事引起幼儿思考,讨论“有时吃水果为什么也能解渴?”导入课题――怎样找到藏在植物体内的水?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方法进行联想或设想,让幼儿动脑、动手,师、幼共同尝试从植物中取出水,亲历整个探究过程,并共同讨论、交流、总结。在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更多探究问题的方法和信息,来培养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

2、 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用自己设想的方法去寻找藏在植物体内的水。

3、 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经验,并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想法,学习尊重他人。

4、 乐意与同伴交流、交换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利用多种方法或工具寻找植物体内的水(引导幼儿交流、交换取水的方法和工具)。

2、难点:有序地取放物体;清楚、连贯地描述探索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1、工具:榨汁机(1台)。

小木板(2个),小木棍(2根),盘子与杯子、勺子各6个(以上物品均消毒),盐和糖各半杯,小塑料袋两个,以上物品全部装在一个小篮中,用纱布盖好,每桌一份。

2、材料:萝卜、莴笋、西红柿、梨、橘子、菜叶若干,洗净,装于小篮中,用纱布盖好,每桌一份。篮底垫塑料布,预防汁水滴漏。萝卜、莴笋、西红柿、梨切小块,便于幼儿操作。

六、教学过程:

1、故事设疑,激发探索兴趣,引出探究的课题。

(1)师:小猴和小兔到树林里玩,玩得可高兴了。不一会儿,小兔说:“不玩了,我的口渴了。”小熊说:“那我们去喝水吧!”小兔说:“行。”可是找遍了整个树林,都没有找到一滴水,小兔非常着急。小猴看了看四周,发现了一棵果树,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猴眼睛一亮说:“我有一个好办法了,你猜猜是什么办法?”小兔明白了,指着树林旁边的菜地,笑着说:“我也有办法了。大二班的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我们想的什么办法呢?”

幼:“吃果子。”“吃菜。”

师:为什么吃了果子(蔬菜)口不渴呢?

幼:“因为果子里有水 。”“蔬菜里也有水。”

师:你怎么知道果子(蔬菜)里有水?

幼:“梨子里有水,我吃过。”“番茄里有水,把番茄切碎,放了糖,水就出来了。”

(2)师:小猴说:“小朋友说得真好,果子、蔬菜、小草等植物里都藏有水,吃了都可以解渴。你们都知道,水呀对于你们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的生长都太重要了,我们大家都离不开水。对了,小朋友们都知道植物体内藏有水,你们想把植物体内的水找出来吗?”

幼:“想。”

2、引导幼儿讨论并尝试从植物体内取水的方法。

(1)师:谁来说一说你想到的办法呢?

幼:“用手使劲捏。”“用木板压。”“用榨汁机挤水。”

(2) 师:小朋友想出来的办法真多。小猴知道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让大家来做一个实验,――从植物身上找到水。请组长把纱布轻轻揭开,大家仔细看看,说说篮子里有些什么?

幼:“有梨、番茄、橘子、萝卜、菜叶。”

师:另一个篮子里有些什么呢?

幼:“小木板、小木棍、盘子、杯子和勺子。”

(3) 师:这些都是你们可以选择的工具。小朋友先拿一种你想找水的水果或蔬菜,取一个盘子放好,然后再拿你想用的工具,在盘子里开始取水。取出的水可以装在杯子里。最后,将取水用过了的盘子、渣子和工具都收拾在装有塑料纸的篮子里。注意:取放东西要轻,不要争抢。

(4) 幼儿操作,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以引导,如:“用点力试试看。”“换个工具试试吧。”给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你还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法吗?”“你能帮一下朋友吗?”同时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给同伴或客人老师讲述自己取水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与同组幼儿不同的方法取水,或与同伴交换操作工具与材料,尝试更多的操作方法。

(5) 师:小猴也送了一件礼物给老师(出示电动榨汁机)。这是一台榨汁机,小猴请老师用它从水果里榨水给大二班聪明的小朋友们喝(幼儿观察老师操作,老师边操作边告诉用电器要注意安全。)。

3、总结、结束探究活动。

老师同幼儿一起总结。师:刚才老师同小朋友们一起用了许多方法从植物体内挤出了水。我们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既能补充我们身体生长和活动所需的水分,也能得到我们需要的营养。所以,小朋友每天应多吃水果和蔬菜。在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还有的.小朋友还帮助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挤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另外,小猴知道我们大二班小朋友这么聪明、能干,要送一件奖品送给全班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

幼:“想。”

师:“想知道是什么,就跟我来。”

活动延伸:

师:这儿是小猴送的礼物――两支鲜花。我们将这两支花插在两个瓶子里,其中一个瓶子有水,一个没有水,让我们看一下几天后,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幼儿体会到水对植物的重要性)。

活动自评:

1、 此活动能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事物、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 我在活动中,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 运用语言、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 在活动中,、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能够根据物体发声的原理设计制作乐器,具有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种乐器和盘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空瓶子、木糖醇瓶子、米、豆子、空盒子、皮筋等各种可以制作乐器的物品;

3、教学课件、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寻找各种声音,并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交流自己在声音王国中的发现,引导幼儿熟悉各种声音及物体发声的'具体方法。

3、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锣,敲击产生声音,用手将小锣固定住就不会有声音了,从而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间碰撞震动而产生的。

4、结合课件,了解生活中的声音。

教师搜集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幼儿倾听,懂得不同的声音可以传达不同的意思。

5、认手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通过聆听两段不同的音乐,让幼儿来区分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教育幼儿要学会轻声说话。

6、自我尝试制作乐器,参加声音王国演奏会。

请幼儿结合所学物体发声的原理,尝试制作各种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演奏,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做好现场录制。

7、播放录像,满足成就感。(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处理)

将录制的影像以礼物的形式现场播放,让幼儿在自我欣赏中获得满足。

【活动延伸】

在科学发现区投放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更多关于声音的秘密。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锁,知道一把钥匙能开一把锁,有兴趣尝试开锁方法。

2、幼儿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各类锁、小房子、小动物、挂锁内部结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锁激起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见过锁?在哪儿见过锁?(见过)

幼儿:见过。在家里的橱门上有锁。抽屉上有锁。家里的门上有锁。车上有锁。妈妈的单位有锁。

教师:妈妈的单位里什么地方有锁?

幼儿:单位里的保险箱上有锁。

教师:为什么要用锁?

幼儿:如果没有锁,小偷就会来偷东西了;如果没有锁,我家的钱都要给别人偷走了。

二、尝试开锁。

1、教师:你们开过锁吗?想不想试一试?

幼儿尝试开锁。

(许多幼儿虽然见过锁,却未试过开锁,一开始幼儿拿了钥匙和锁以后,反复观察寻找钥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锁眼后,又尝试着把钥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试了好几次后开始旋转钥匙,试图打开锁。有的幼儿在多次的尝试后仍未打开锁,即求助老师或是同伴。教师引导已打开锁的幼儿再锁上锁,反复多开几次。鼓励已成功开锁的幼儿去教有困难的同伴,大约3分钟后,所有的幼儿都打开了手中的锁。)

2、师生交流。

教师:你们都打开了吗?你们是怎么开锁的?

幼儿:打开了,我拿钥匙放到洞洞里去。

教师:洞洞应该叫什么?(丰富词汇:锁眼)钥匙是放进锁眼的吗?有没有更合适的词?(纠正用词:插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教学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教学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6

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俯卧滑板的姿势,锻炼身体的平衡及协调能力。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情感。

准备:

音乐磁带、国旗、滑板、各类积木、纸团

关于宇航知识的`经验丰富

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的神舟六号火箭吗?

神舟六号带着我们两名宇航员已胜利返回地球,今天我们也来做小小宇航员。

2、听音乐做律动

二:玩滑板

1、引导幼儿讨论各中种玩法,并请幼儿进行演示。

2、幼儿自由玩滑板,尝试各种玩法。

3、鼓励幼儿互相介绍学习各种玩法:前行、后退、转圈、两人或三人前行等

4、幼儿再次常识新玩法,教师指导小结。

三:游戏:采集标本

1、火箭发射,登陆月球: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各种发射登陆动作。

提问: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

2、开月球去采集标本

分组比赛:从坡道上冲下,冲过线者才能采集到标本。

3、集中讲评,幼儿介绍滑地远的方法,再次比赛

四:活动结束

带上标本返回地球,幼儿听音乐放松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整棵小麦,课件(麦粉制成的食品、麦秆制品、小麦生长过程挂图一幅)。

2、准备录音机、磁带、头饰等。

活动内容:

一、开始部分:

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麦的组成部分:根、茎、叶、麦穗。

2、出示挂图,结合提问帮助幼儿了解麦子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⑴ 小麦在什麽季节播种?(秋季)⑵小麦在什麽季节收获?(春末夏初)小结:秋天农民把麦子播种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麦子长的绿油油地;到了夏季,麦子抽穗开花、结果,麦粒由白变黄,由软变硬,说明麦子已成熟,农民伯伯要开始收割了。

3、找一找,说一说。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还知道小麦的其他用途吗?了解麦子的用途。小结: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以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秆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戏“麦爷爷找孩子”。请一个幼儿戴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我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我是麦爷爷的孩子。”……

5、联想活动:在夏季里,小朋友还见过那些粮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听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8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手部动作的改变,摆弄出各物影像,愿意尝试合作表演手影戏,并配上简单的口技。

2、了解手影戏的来源及有关知识。

3、敢于大胆创编新的手影戏,能感受到手影戏的奇妙与乐趣。

4、合理变换手指动作,变出的事物会很多。

5、两人合作表演或多人合作表演,手影戏更精彩。

6、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教师掌握数种基本的手影戏表演技巧,了解手影戏的来源及有关知识。幼儿玩过简单手影戏,看过手影戏表演片段。

环境准备:在采光较暗的影音室(内设壁灯若干只),或创造一个光线相对比较暗的环境,如可以拉上挡光窗帘,提供人手一只电筒,保证手影清晰即可。准备集体记录单、影音播放课件:手影戏《逗趣》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手影,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教师演示变化的手影让幼儿欣赏,边演示边问:你们知道我是谁?

2、 我的本领可大了会千变万化,瞧,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

3、 你现在看到的是手的什么?为什么能看到手的影子?

教学建议:

1、教师手影的演示尽可能形象生动些,必要时可配上一些口技,使手影表演更生动,并让幼儿自己说说变出的事物。

2、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光照产生影子”的知识概念。

二、幼儿想象、演示、记录第一次手影演示结果。

1、教师鼓励幼儿自由找光影区演示手影。

“请小朋友自己找一处地方,用你的小手摆弄一下手影,看看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2、幼儿自由找空地,演示手影,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发放记录表,鼓励幼儿用简单绘画方式记录第一次手影演示结果。

“刚才你的手影变成了什么?请你把变成的东西记录在表格左边第一列中。”

教学建议:

1、教师预先设定较宽敞的光影区,并引导幼儿分散,以免相互干扰。

2、手影演示时尽可能使光线分布均匀一些,保证幼儿手影清晰。

3、这是幼儿第一次自己尝试手影演示,不重在手影演示的.结果如何,而是为了使幼儿先初步体验一下手影变幻。此前,教师尚未做详细指导,因此在幼儿毫无经验的前提下还需多加引导,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并及时捕捉较好的手影效果。

4、幼儿手影记录表共分两列,分别为第一次手影演示结果和第二次手影演示结果,在幼儿记录前,教师应清楚地说明第一次手影记录的位置,以免幼儿造成记录失误。

三、交流、展示,分享手影演示结果。

1、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手影演示的结果。

2、邀请个别演示效果较好的幼儿上台演示,分享成功的快乐。

3、集体讨论、评价演示效果,探讨更佳的演示方法,并鼓励幼儿模仿。

教学建议:

1、教师可让幼儿自由结伴,相互说说,并适当切磋、演示。

2、教师在充分挖掘幼儿创新潜能的同时,应对幼儿所创的手影及时指导、修饰,使手影更显艺术化。

四、引导幼儿学习几个典型的手影戏,进一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指导幼儿合理摆放双手的位置,鼓励幼儿学习狗、鸟、兔等几种动物的手影戏,调整幼儿手的位置,积极锻炼幼儿手部运动的灵活度。

2、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手影戏合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3、请几组手影戏表演较精彩的幼儿上台展示。

教学建议:

1、纠正幼儿不准确的手的摆放位置,这很重要,因为手的摆放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手影形象的美感。

2、幼儿小肌肉群发展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手影戏的逼真程度,对于个别手部动作不太灵活的幼儿应多加指导,强化练习,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甜蜜。

3、幼儿合作表演时可建议配上简单的口技,以增添手影表演的情趣。

五、幼儿自创新的手影戏,并记录第二次手影演示结果。

1、教师总结:我们的双手不仅给生活带来方便,还带来了快乐,今天大家都看到在昏暗的灯光下,小朋友们手的影子在墙上腾跃,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可是小朋友第一次手影演示出来的形象为什么不太好看呢?(鼓励幼儿总结出:靠双手合作完成的手影形象更逼真,要充分利用手指方位的调节来塑造更生动的形象。)

2、鼓励幼儿用两只手合作摆弄手影,发挥想象,自创新的手影戏,并支持幼儿选择多人合作创造手影戏。

教学建议:

在掌握了一定手影演示经验的前提下,幼儿第二次手影演示结果的记录一定会有所不同,手影戏效果相对来看会较上一次有所提升,此时教师应积极鼓励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帮助他们摆脱困惑,争取创造出简单的与众不同的影像。

六、了解手影戏知识,集体欣赏手影戏。

1、教师介绍手影戏:手影戏是在民间手影游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起来的,手影游戏的起源是在古时候没有什么玩具的情况下,逗乐小孩子的一种民间传统游戏,手影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表演全部靠手部动作投影的改变,幻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形象(影像)。在外国人眼中,手影艺术是一门神秘而纯净的艺术。

2、幼儿集体欣赏20xx年央视春晚上的手影戏《逗趣》。

教学建议:

关于手影戏的来源与有关知识,幼儿只需大概了解即可,不作记忆要求;幼儿集体欣赏《逗趣》时,教师可作简明生动的解说,以增添观赏的趣味性。

评价指引:

幼儿角度:幼儿在活动中有哪些表现或创意令您印象深刻?为什么?

教师角度:您认为在本次活动设计与组织中,教学难点是什么?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选材于幼儿户外活动偶发事件的科学生成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观赏手影戏→自创手影戏并记录→交流展示手影戏→学习典型手影范例→结伴合作表演→再创手影戏并记录→欣赏春晚手影戏节目”的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掌握手影戏表演技巧,尤其是让幼儿通过提高手部动作灵活度并附上相应口技技巧,更让幼儿体验到手影戏的“活”与“趣”,同时在幼儿掌握一定手影表演技巧的前提下,提高难度,鼓励幼儿尝试自由创新、合作表演手影戏,毋需置疑,这使幼儿的手影表演技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也是本次教学活动的突破点,避免了幼儿拘泥于单纯的模仿,多方位地挖掘幼儿想象与创新的潜质,更为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活动拓展:

延伸活动:“人物表演”,根据幼儿实际表演能力,借助帽子、香烟、酒瓶等小型辅助物,尝试打造人物形象的手影戏。

相关活动:“手影活动专区”,在活动室一角设立一个手影活动专区,提供一些小型辅助物,让幼儿玩一玩各类手影戏。提高手影戏表演的技巧与创新能力。

类似活动:“阳光下的秒影”,利用户外活动或午后散步时间,组织幼儿在户外采光较好的地方进行手影戏表演,感受手影变幻的奇妙与合作表演的乐趣

小百科:手影,投射源与被投射源的关系,仅一灯一布.发展到现在,与幻灯机、投影仪结合。用十指灵动,演艺天上飞、地上跑、水里游。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根源,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的多样性。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3、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一类材料:铃铛、响筒、口哨、小喇叭等

二类材料:竹筷、木梳、刷子、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下面我们试着玩玩这些物品,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1)老师与幼儿交流,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让各种器具和乐器发出声音。

(2)停止动作,使物体停止发出声音。

教师;说一说,为什么这些物体会一声不响了?

(3)小结:使物体运动起来,它就会发出声音,不动它,就没有声音了。

2、感受声音的不同

教师:刚才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声音也听不清。现在我们分开来听一听竹筷会发出什么声音?玻璃杯会发出什么声音……

(1)开火车,幼儿各自用自己手中的器具,大家按“一、二、一”的节奏敲一敲,吹一吹。

(2)感受声音的不同性质,如嗓、清音、高音、低音节奏快、节奏慢等

3、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录音机播放的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什么事物?

(1)鸟叫

(2)流水叮咚响,一群鸭子嬉戏

(3)动画片《狮子王》的插曲

(4)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5)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

4、探索模仿声音

教师:刚刚我们听到了马飞快地跑的,鸟儿欢快的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学一学?试一试,模仿这些声音

(1)学习模仿马蹄声

(2)幼儿交流模仿声音

(3)师生合作配音

出示森林背景图,老师操作鸟儿、大象、小猫、鸭子等图片由幼儿配音:

清晨,鸟儿们醒来了(揉塑料纸或打纸片模拟小鸟上下纷飞。)

大象走来了(用拳头慢慢的敲桌子)

小猫走来了(喵喵!)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认真听,试着模仿,就会发现很多乐趣。

2、幼儿休息。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但现在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准备上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全班一起玩 篇10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实录与分析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透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齐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齐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齐表演。

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齐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期望透过群众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推荐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超多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取有价值、有好处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透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