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并明确和掌握传统文化概念、传统文化表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传统文化作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核心概念及原理(重点)。

能力目标:

在探究试题的过程中,提升考纲考核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文化生活主观题基本解题方法。(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析看待传统文化。掌握辨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难点:培养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时政导入】

百集系列片《记住乡愁》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本课并引起学生兴趣。

思考所反映的文化生活知识点。这种导入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又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二)【考点导航】

列出本课《考纲》所涉及的4个考点,并强调重难点,使学习有的放矢。学生思考,与学案基础知识对号。

(三文化传承性与文化发展————4课——————第二单元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四)【网络构建】

引领学生分析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同时突破重点、难点。从而认识到本单元在本书中的重要地位。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投影展示本小组的网络构建图,其他小组补充。构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思维为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示幻灯片:

(五)【真题与模拟题剖析】

(六)【聚焦热点—————城镇化失落乡村文化百集系列片《记住乡愁》,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

(根据时间情况可能处理4个选择题)

(七)【提升演练———变式训练】

考察学生对知识及解题的思路方法的掌握程度,巩固上题的解题方法。文化生活认识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与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所呼应。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的点拨提高能力。

例题:

教师活动:

1、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知识线索,构建本课知识体系,通过对比,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实战演练高考试题,并进行小组展示与点评;

3、师生共同梳理主观题解题思路,归纳整理关于构建知识体系;适时补充。

4、仿照高考命题思路,结合给定材料,小组探究并给出答案要点,进行展示,点评。

学生活动:引领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小组合作构建知识体系,合作探究,实战演练,重现思维,归纳提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2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

(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2)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1)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从三大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

(2)提供背景资料(六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袁世凯复辟帝制;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47公斤;从单一GDP到绿色GDP核算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认识到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得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三、学以致用,走出误区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2)学生思考讨论,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活,进一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认识,走出误区。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1)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苏南模式下的环境之痛》,学生畅谈感想。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网民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为江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有新的提升,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科学性。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3

【设计理念】本框题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变化规律,理论性不是很强。据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有关消费的认识。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思考、辩论中澄清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

1、知识分析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的三课的第1个框题。学生们通过学习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和结构,有助于其树立正确消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以后内容的基础。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不同的人群消费内容、水平各不相同,即使相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等消费也不尽相同,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头驾马车,这就需要研究经济生活中背后深层次原因和规律,实际生活中,居民的收入、总体物价、以及其他的因素都是居民选择消费什么、如何消费的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注意还原这些因素形成的过程,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出这一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结论,但更注重形成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1)通过学习探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消费类型和结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学会对经济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正确看待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其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家庭或个人的消费方案,提高其参与经济涉过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学习已经理解有关货币和价格的知识,同时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应该有关消费的感性认识,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和基础。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从知识逻辑的生长角度来说,学生已经有了关于货币和价格的知识,具备初步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从现实经验来说,所带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见多识广,对相关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3、非认知因素分析

由于教学设施的制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先期建立的知识有缺陷和不完善。受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分析问题时容易走极端在教学时要做好相关的预设,并有准备地对待课堂上实际生成的问题。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1)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探究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在知识上帮助学生能够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恩格尔系数的含义;理解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例如通过收集资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能初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在能力上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论抽象思维,能够参与生活实践。例如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归纳出影响消费的因素,从而培养其把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的思维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运用消费的类型这一理论去认识生活各种具体消费的特点,从而培养其在抽象理论指导下分析具体现象的能力,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例如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培养其关注现实生活及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2.教学难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学方法】案例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

由生活情景导入新课——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学习各种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探究学习消费类型和结构——小结

【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展示案例,创设情境

2、分析案例,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当然没有那么有好的上帝来帮忙。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太大,想要的`东西太多,结果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因为,欲望的实现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为人们提供的消费品越来越多,使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但是,对于个人来讲,面对丰富的多彩的、充满诱惑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在选择哪种产品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以及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消费的时候,必须考虑自己的、家庭的、社会的主客观条件,如: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基本国情等。否则自己可能会成为物欲的奴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有关消费的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知道对待生活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明白人在天分上有高低之分,但发展和成功却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品演绎,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下,逐步认识到自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从名人到自己身边的“小名人”,他们都是怎样走向自强的?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强。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心灵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要学会自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个体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体会自立自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进一步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如何培养自立精神。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解析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关于学生个人,名人自强的故事,并作好小品的表演准备。

教学过程:

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明白人要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一、声情并茂,采用flash,达到视听的效果(本环节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强的含义):

师: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多媒体展示),现在的人也说自强,他们是怎么说自强的呢?

(生思考,言语中尽是疑惑)jZd365.cOM

师:或许你们看完下面这则flash,会有所启发。(多媒体播放flash《男儿当自强》)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生:男儿当自强!

师:古代和现代都在说“君子”、“男儿”当自强,可是,我们现在在场的除了男生之外,还有女生,那女生该不该自强呢?

生:该!

师: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男儿当自强”,而是“人生当自强”。

师:我们从古至今在说自强,从小到大也说自强,可是,你们知道“自强”的含义吗?如若不大明白,你们可以适当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走到生中间引导)

(生经过讨论后,能比较正确的阐释“自强”的含义: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二、小品演绎,妙趣横生(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下,逐步认识到自强的重要性):

(学生演绎三则小品,每演绎完一个小品,都要求在场的学生进行评价)

小品一:甲乙丙三人一起做作业,丙先把作业做好了,约甲乙二人一起去打篮球。但甲乙二人作业都还未完成,于是丙将作业借给了甲乙吵。面对着“做作业就不能打篮球”和“抄作业后就可以打篮球”的考验,甲乙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学生们的评价:假如不能在难题面前坚持到底,对自己的学习是会有所影响的。)

小品二:甲乙二人要一起去上海打工,可在候车厅等车时,却听到了这番对话:上海人好精明,连问路都要收问路费。甲乙听到这番话后,反应截然不同。甲认为上海遍地是黄金,连问路费都可以收,是个挣钱的好地方,决定迎难而上;乙认为上海人太精明,怕被榨光血汗钱,选择回家种田。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设想一下甲乙两人的将来会怎么样。学生们兴致很高,但他们的设想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甲将来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乙却一辈子只能在家务农。因此,他们能够清楚的明白,在困难面前是否能够知难而进,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和人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小品三:一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与我国的一位外交家会晤。当两人握手后,那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立即掏出手帕擦了擦自己的手,然后将手帕叠好揣进了自己的衣兜。我国外交家看了以后……

(本小品采用故事续编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那位外交家,你会怎么做?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的学生说要忍住,要表现出强国的风范;有的学生说,这样有损中国的形象,建议跑到洗手间用肥皂洗手;有的学生又争辩说那样的话人家外交家又看不到,应该“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深”;还有的学生说那样还不够,我们可以擦完手之后,把纸巾扔到垃圾桶……)

(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么一点:一个国家不自强,就会有损国家的荣誉。)

师总结:所以,大家应该清楚的看到:自强师做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大动力!因此,自强重不重要?(生回答)我们应不应该培养自强精神?(生回答)

三、贴切实际,案例分析:从名人到自己身边的“小名人”,他们都是怎样走向自强的?(本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强)

1、多媒体播放名人画像:爱迪生、霍金、桑兰、杨利伟、中国女排,每播放一张画像,要求学生评价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他们是自强不息的呢?)

(学生在评价时,都肯定这些人是自强不息的人,并分析了原因。爱迪生:为了能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试验了上千次,也失败了上千次,但最终由于他的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获得了成功;霍金:为了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科学,他比医生预计的时间多活了41年,现在成为了世界上的科学巨人;桑兰:在那次意外事故中,她成了残疾人。可是她身残志不残,抓紧时间学习,虽然拿不到跳马金牌了,可是她想拿学习上的金牌,而且她成功了;杨利伟,为了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在北京航空基地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最终,他成功登上了太空;中国女排,为了拿金牌,在去年的那场奥运决赛局,表现出了坚强的毅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最终她们为中国拿到了久违了20年的奥运冠军。)

学生在分析时,对一些人物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因此我加了适当的引导。

2、多媒体播放学生身边的“小名人”的相片:本班的副班长,语文科代表,数学科代表,学习委员。要求学生评价,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是不是也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

(相片播放出来后,引起了一场轰动。学生们对自己的本班同学出现在多媒体上表现出了好奇,也开始在讨论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学生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些“小名人”都能够在学习上奋发图强,迎难而上。)

师:我们来现场采访一下这些“小名人”,看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奋发图强”呢?

(采访了4位同学,他们都说他们的奋发图强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比如“将来能过得好一点”、“当个科学家”、“当个文学家”等)

3、分析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分析了名人和我们身边的“小名人”,在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成就了他们成为一名“自强不息”的人,同学们,现在让你们来当一次分析家,分析一下:他们都有那些共性呢?

(生开始讨论,师走到学生中间引导他们接近答案,3分钟后,要求生上来回答。学生的回答是很准确的:他们说道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志存高远”;这些人碰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勇往直前”;这些人还能够坚持到底,取得成功。这些分析的结果,其实就是“如何走向自强”的答案,也是本课的重点和中心。)

师:现在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了,“自强不息”是不是名人的专利?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身边的同学也做到了“自强不息”。

师:所以,他们可以做到,你们可不可以呢?

生:可以?

师:那你们会怎么做?

(生陷入沉思中)

师: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我们这节课时间有限,很可惜,可能不能你们在课堂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不过,老师确实很想知道你们会怎么做。所以,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任务。

四、课外延伸(作业):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如何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坐起,逐步走向自立自强的讲稿,在同学中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一、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自强的含义。

2、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3、自强不息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二、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

2.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并了解“天鹅主题”的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二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课件展示)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

让学生带二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

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0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

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

四、学生创编表演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

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

3.表演时间不超过2分钟。

4.准备时间5分钟。

音乐(任选下列一段音乐)

1.古典风格的“天鹅”主题。

2.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情节(任选下列一个故事情节)

情节一:幕色降临,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

情节二:在湖边,公主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编排中合理的加入刚学过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飞翔动作,加5分。)

3.学生分组表演。

4.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组。

5.让学生欣赏舞剧中演员们所表演的情节一、情节二,并让他们回答这两段舞剧片段所用背景音乐是什么?(“天鹅”主题)

五、师生共同总结舞剧

舞剧:在西方统称芭蕾,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和舞美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六、播放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让学生再次重温主题音乐的美妙旋律并离开音乐教室。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6

一、课题: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的知识。而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部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以及对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在ab=N(a>0,a≠1)中,知道底数和指数可以求幂值,那么知道底数和幂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学习指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实例分析、形成概念(导入新课)——深刻认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变式分析、深化认识(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介绍自然对数及常用对数)——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题,小结)

九、教学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本教学设计,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运用“探究—交互”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情绪激励法。

四、教具

电脑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商品与消费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商品的出现,我们才有消费,大家看看我们使用的课桌,还有风扇等,都是生产出来后由学校买来供我们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从生产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费,依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生产推出消费,但是,从我们生活常识和经济学角度讲,能否由生产推出消费呢,生产与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第x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二)新课教学

学习导航:必须带着问题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练一练:

1、出谋划策:请大家谈谈我们中部地区应该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们的优势产业。

2、“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范围内,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理论:生产与消费)。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概念。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提升对比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

2.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对世界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并能指导正确的认识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质的概念。

【难点】

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盘古开天地图片及简单文字介绍,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世界是否真的是由盘古或者上帝创造的,世界的本原又是什么。结合前面所学哲学基本问题,进而导入本课:物质的概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物质及其唯一特性

活动一:教师多媒体展示日月星辰、山川树木、世界上其他国家、史前巨兽化石等图片,并口述桌椅板凳、学习用具等常见物品。

请学生找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并结合教材找出物质的概念,最后学生代表进行作答,并说明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活动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物质的概念和前面所列举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有何区别。

2.物质的唯一特性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作答,其他小组点评补充。共同认识到,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不生不灭的;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过渡:在理解了物质是什么的基础上,我们看一下唯物主义是如何看待这个物质的世界的。

(二)世界的物质性

活动三:同桌二人为一小组,每人任选一个方向,但不得重合:

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结合教材自学5分钟后互相给同桌讲解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互相借鉴和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自愿作答,其他同学点评和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观点:有人认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于物质已经有了科学理解。请学生思考该观点的正确性。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进一步让学生能够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差别。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请学生代表结合教师板书及自己的笔记,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作业:

1.搜集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相关案例,并在下节课的时候分享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2.预习下节课,物质的存在状态——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四、板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汇票、支票及其主要用途;了解外汇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节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国家金融制度。

教学重点:

外汇

教学难点:

汇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导入新课】

当我们去商店买东西时,例如说买笔,我们会直接给店主钱。然而,当我们要在网上购买一件货物或是向一些外地朋友买东西,你怎么办?

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前者主要是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支付手段,而后者是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P7)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板书)

一、信用工具(板书)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板书)

银行为什么要开展办理结算这个业务?可以避免大量使用现金带来的麻烦。大量使用现金有哪些麻烦?

学生:

1)容易丢失;

2)结算不方便;

3)外出带很多现金可能出现的意外。

过渡:所以,办理结算必须使用一些信用工具,而这些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汇票和支票。

2、常用的信用工具

⑴、信用卡(板书)

讲之前可将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已经各种其他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指出哪个为信用卡。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信用卡吗?接着指出: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发给自己信用情况较好的'公司及有稳定收入的个人以便其购买商品或取得服务的信用凭证。(P7)

提问:信用卡为什么会流行?你们在使用信用卡时,感觉到信用卡有什么好处没有?(P8练习)

就是因为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外出购物,使用者可以不必携带大量的现金,并且还可以超出自己的存款数进行支付;对收款人方来说,可以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用卡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可向使用信用卡的一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当持卡者透支时,银行还可以作为贷款收取较高的利息。正因为信用卡如此方便,有如此的好处,所以它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行为,人人离不开卡。

过渡:点出信用卡在货币发展史上的地位,即货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对于比较陌生的电子货币,必须交代清楚其内涵和外延

内涵: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外延: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出现电子货币的原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时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产业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

⑵、支票(板书)

支票就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请讨论P9探究活动1。并看相关链接1

注意: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

(二)、外汇(板书)

讨论P10探究活动1,(必须用到外汇)。

外汇:一国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其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它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凡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有价证劵、信用工具均不属于外汇。

②它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形式的资产或支付手段,凡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外国货币不属于外汇。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或是汇价。汇率表明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如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即$1=¥8。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如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25美元,即¥1=id="article-content1">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并明确和掌握传统文化概念、传统文化表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传统文化作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核心概念及原理(重点)。

能力目标:

在探究试题的过程中,提升考纲考核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文化生活主观题基本解题方法。(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析看待传统文化。掌握辨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难点:培养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时政导入】

百集系列片《记住乡愁》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本课并引起学生兴趣。

思考所反映的文化生活知识点。这种导入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又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二)【考点导航】

列出本课《考纲》所涉及的4个考点,并强调重难点,使学习有的放矢。学生思考,与学案基础知识对号。

(三文化传承性与文化发展————4课——————第二单元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四)【网络构建】

引领学生分析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同时突破重点、难点。从而认识到本单元在本书中的重要地位。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投影展示本小组的网络构建图,其他小组补充。构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思维为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示幻灯片:

(五)【真题与模拟题剖析】

(六)【聚焦热点—————城镇化失落乡村文化百集系列片《记住乡愁》,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

(根据时间情况可能处理4个选择题)

(七)【提升演练———变式训练】

考察学生对知识及解题的思路方法的掌握程度,巩固上题的解题方法。文化生活认识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与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所呼应。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的点拨提高能力。

例题:

教师活动:

1、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知识线索,构建本课知识体系,通过对比,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实战演练高考试题,并进行小组展示与点评;

3、师生共同梳理主观题解题思路,归纳整理关于构建知识体系;适时补充。

4、仿照高考命题思路,结合给定材料,小组探究并给出答案要点,进行展示,点评。

学生活动:引领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小组合作构建知识体系,合作探究,实战演练,重现思维,归纳提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2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

(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2)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1)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从三大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

(2)提供背景资料(六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袁世凯复辟帝制;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47公斤;从单一GDP到绿色GDP核算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认识到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得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三、学以致用,走出误区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2)学生思考讨论,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活,进一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认识,走出误区。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1)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苏南模式下的环境之痛》,学生畅谈感想。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网民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为江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有新的提升,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科学性。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3

【设计理念】本框题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变化规律,理论性不是很强。据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有关消费的认识。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思考、辩论中澄清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

1、知识分析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的三课的第1个框题。学生们通过学习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和结构,有助于其树立正确消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以后内容的基础。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不同的人群消费内容、水平各不相同,即使相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等消费也不尽相同,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头驾马车,这就需要研究经济生活中背后深层次原因和规律,实际生活中,居民的收入、总体物价、以及其他的因素都是居民选择消费什么、如何消费的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注意还原这些因素形成的过程,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出这一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结论,但更注重形成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1)通过学习探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消费类型和结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学会对经济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正确看待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其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家庭或个人的消费方案,提高其参与经济涉过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学习已经理解有关货币和价格的知识,同时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应该有关消费的感性认识,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和基础。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从知识逻辑的生长角度来说,学生已经有了关于货币和价格的知识,具备初步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从现实经验来说,所带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见多识广,对相关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3、非认知因素分析

由于教学设施的制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先期建立的知识有缺陷和不完善。受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分析问题时容易走极端在教学时要做好相关的预设,并有准备地对待课堂上实际生成的问题。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1)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探究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在知识上帮助学生能够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恩格尔系数的含义;理解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例如通过收集资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能初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在能力上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论抽象思维,能够参与生活实践。例如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归纳出影响消费的因素,从而培养其把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的思维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运用消费的类型这一理论去认识生活各种具体消费的特点,从而培养其在抽象理论指导下分析具体现象的能力,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例如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培养其关注现实生活及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2.教学难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学方法】案例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

由生活情景导入新课——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学习各种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探究学习消费类型和结构——小结

【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展示案例,创设情境

2、分析案例,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当然没有那么有好的上帝来帮忙。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太大,想要的`东西太多,结果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因为,欲望的实现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为人们提供的消费品越来越多,使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但是,对于个人来讲,面对丰富的多彩的、充满诱惑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在选择哪种产品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以及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消费的时候,必须考虑自己的、家庭的、社会的主客观条件,如: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基本国情等。否则自己可能会成为物欲的奴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有关消费的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知道对待生活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明白人在天分上有高低之分,但发展和成功却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品演绎,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下,逐步认识到自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从名人到自己身边的“小名人”,他们都是怎样走向自强的?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强。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心灵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要学会自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个体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体会自立自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进一步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如何培养自立精神。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解析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关于学生个人,名人自强的故事,并作好小品的表演准备。

教学过程:

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明白人要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一、声情并茂,采用flash,达到视听的效果(本环节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强的含义):

师: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多媒体展示),现在的人也说自强,他们是怎么说自强的呢?

(生思考,言语中尽是疑惑)jZd365.cOM

师:或许你们看完下面这则flash,会有所启发。(多媒体播放flash《男儿当自强》)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生:男儿当自强!

师:古代和现代都在说“君子”、“男儿”当自强,可是,我们现在在场的除了男生之外,还有女生,那女生该不该自强呢?

生:该!

师: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男儿当自强”,而是“人生当自强”。

师:我们从古至今在说自强,从小到大也说自强,可是,你们知道“自强”的含义吗?如若不大明白,你们可以适当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走到生中间引导)

(生经过讨论后,能比较正确的阐释“自强”的含义: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二、小品演绎,妙趣横生(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下,逐步认识到自强的重要性):

(学生演绎三则小品,每演绎完一个小品,都要求在场的学生进行评价)

小品一:甲乙丙三人一起做作业,丙先把作业做好了,约甲乙二人一起去打篮球。但甲乙二人作业都还未完成,于是丙将作业借给了甲乙吵。面对着“做作业就不能打篮球”和“抄作业后就可以打篮球”的考验,甲乙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学生们的评价:假如不能在难题面前坚持到底,对自己的学习是会有所影响的。)

小品二:甲乙二人要一起去上海打工,可在候车厅等车时,却听到了这番对话:上海人好精明,连问路都要收问路费。甲乙听到这番话后,反应截然不同。甲认为上海遍地是黄金,连问路费都可以收,是个挣钱的好地方,决定迎难而上;乙认为上海人太精明,怕被榨光血汗钱,选择回家种田。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设想一下甲乙两人的将来会怎么样。学生们兴致很高,但他们的设想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甲将来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乙却一辈子只能在家务农。因此,他们能够清楚的明白,在困难面前是否能够知难而进,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和人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小品三:一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与我国的一位外交家会晤。当两人握手后,那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立即掏出手帕擦了擦自己的手,然后将手帕叠好揣进了自己的衣兜。我国外交家看了以后……

(本小品采用故事续编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那位外交家,你会怎么做?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的学生说要忍住,要表现出强国的风范;有的学生说,这样有损中国的形象,建议跑到洗手间用肥皂洗手;有的学生又争辩说那样的话人家外交家又看不到,应该“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深”;还有的学生说那样还不够,我们可以擦完手之后,把纸巾扔到垃圾桶……)

(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么一点:一个国家不自强,就会有损国家的荣誉。)

师总结:所以,大家应该清楚的看到:自强师做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大动力!因此,自强重不重要?(生回答)我们应不应该培养自强精神?(生回答)

三、贴切实际,案例分析:从名人到自己身边的“小名人”,他们都是怎样走向自强的?(本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强)

1、多媒体播放名人画像:爱迪生、霍金、桑兰、杨利伟、中国女排,每播放一张画像,要求学生评价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他们是自强不息的呢?)

(学生在评价时,都肯定这些人是自强不息的人,并分析了原因。爱迪生:为了能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试验了上千次,也失败了上千次,但最终由于他的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获得了成功;霍金:为了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科学,他比医生预计的时间多活了41年,现在成为了世界上的科学巨人;桑兰:在那次意外事故中,她成了残疾人。可是她身残志不残,抓紧时间学习,虽然拿不到跳马金牌了,可是她想拿学习上的金牌,而且她成功了;杨利伟,为了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在北京航空基地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最终,他成功登上了太空;中国女排,为了拿金牌,在去年的那场奥运决赛局,表现出了坚强的毅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最终她们为中国拿到了久违了20年的奥运冠军。)

学生在分析时,对一些人物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因此我加了适当的引导。

2、多媒体播放学生身边的“小名人”的相片:本班的副班长,语文科代表,数学科代表,学习委员。要求学生评价,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是不是也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

(相片播放出来后,引起了一场轰动。学生们对自己的本班同学出现在多媒体上表现出了好奇,也开始在讨论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学生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些“小名人”都能够在学习上奋发图强,迎难而上。)

师:我们来现场采访一下这些“小名人”,看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奋发图强”呢?

(采访了4位同学,他们都说他们的奋发图强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比如“将来能过得好一点”、“当个科学家”、“当个文学家”等)

3、分析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分析了名人和我们身边的“小名人”,在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成就了他们成为一名“自强不息”的人,同学们,现在让你们来当一次分析家,分析一下:他们都有那些共性呢?

(生开始讨论,师走到学生中间引导他们接近答案,3分钟后,要求生上来回答。学生的回答是很准确的:他们说道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志存高远”;这些人碰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勇往直前”;这些人还能够坚持到底,取得成功。这些分析的结果,其实就是“如何走向自强”的答案,也是本课的重点和中心。)

师:现在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了,“自强不息”是不是名人的专利?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身边的同学也做到了“自强不息”。

师:所以,他们可以做到,你们可不可以呢?

生:可以?

师:那你们会怎么做?

(生陷入沉思中)

师: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我们这节课时间有限,很可惜,可能不能你们在课堂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不过,老师确实很想知道你们会怎么做。所以,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任务。

四、课外延伸(作业):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如何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坐起,逐步走向自立自强的讲稿,在同学中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一、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自强的含义。

2、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3、自强不息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二、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

2.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并了解“天鹅主题”的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二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课件展示)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

让学生带二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

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0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

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

四、学生创编表演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

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

3.表演时间不超过2分钟。

4.准备时间5分钟。

音乐(任选下列一段音乐)

1.古典风格的“天鹅”主题。

2.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情节(任选下列一个故事情节)

情节一:幕色降临,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

情节二:在湖边,公主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编排中合理的加入刚学过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飞翔动作,加5分。)

3.学生分组表演。

4.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组。

5.让学生欣赏舞剧中演员们所表演的情节一、情节二,并让他们回答这两段舞剧片段所用背景音乐是什么?(“天鹅”主题)

五、师生共同总结舞剧

舞剧:在西方统称芭蕾,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和舞美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六、播放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让学生再次重温主题音乐的美妙旋律并离开音乐教室。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6

一、课题: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的知识。而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部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以及对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在ab=N(a>0,a≠1)中,知道底数和指数可以求幂值,那么知道底数和幂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学习指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实例分析、形成概念(导入新课)——深刻认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变式分析、深化认识(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介绍自然对数及常用对数)——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题,小结)

九、教学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本教学设计,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运用“探究—交互”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情绪激励法。

四、教具

电脑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商品与消费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商品的出现,我们才有消费,大家看看我们使用的课桌,还有风扇等,都是生产出来后由学校买来供我们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从生产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费,依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生产推出消费,但是,从我们生活常识和经济学角度讲,能否由生产推出消费呢,生产与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第x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二)新课教学

学习导航:必须带着问题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练一练:

1、出谋划策:请大家谈谈我们中部地区应该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们的优势产业。

2、“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范围内,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理论:生产与消费)。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概念。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提升对比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

2.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对世界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并能指导正确的认识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质的概念。

【难点】

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盘古开天地图片及简单文字介绍,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世界是否真的是由盘古或者上帝创造的,世界的本原又是什么。结合前面所学哲学基本问题,进而导入本课:物质的概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物质及其唯一特性

活动一:教师多媒体展示日月星辰、山川树木、世界上其他国家、史前巨兽化石等图片,并口述桌椅板凳、学习用具等常见物品。

请学生找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并结合教材找出物质的概念,最后学生代表进行作答,并说明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活动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物质的概念和前面所列举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有何区别。

2.物质的唯一特性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作答,其他小组点评补充。共同认识到,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不生不灭的;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过渡:在理解了物质是什么的基础上,我们看一下唯物主义是如何看待这个物质的世界的。

(二)世界的物质性

活动三:同桌二人为一小组,每人任选一个方向,但不得重合:

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结合教材自学5分钟后互相给同桌讲解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互相借鉴和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自愿作答,其他同学点评和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观点:有人认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于物质已经有了科学理解。请学生思考该观点的正确性。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进一步让学生能够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差别。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请学生代表结合教师板书及自己的笔记,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作业:

1.搜集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相关案例,并在下节课的时候分享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2.预习下节课,物质的存在状态——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四、板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汇票、支票及其主要用途;了解外汇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节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国家金融制度。

教学重点:

外汇

教学难点:

汇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导入新课】

当我们去商店买东西时,例如说买笔,我们会直接给店主钱。然而,当我们要在网上购买一件货物或是向一些外地朋友买东西,你怎么办?

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前者主要是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支付手段,而后者是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P7)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板书)

一、信用工具(板书)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板书)

银行为什么要开展办理结算这个业务?可以避免大量使用现金带来的麻烦。大量使用现金有哪些麻烦?

学生:

1)容易丢失;

2)结算不方便;

3)外出带很多现金可能出现的意外。

过渡:所以,办理结算必须使用一些信用工具,而这些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汇票和支票。

2、常用的信用工具

⑴、信用卡(板书)

讲之前可将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已经各种其他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指出哪个为信用卡。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信用卡吗?接着指出: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发给自己信用情况较好的'公司及有稳定收入的个人以便其购买商品或取得服务的信用凭证。(P7)

提问:信用卡为什么会流行?你们在使用信用卡时,感觉到信用卡有什么好处没有?(P8练习)

就是因为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外出购物,使用者可以不必携带大量的现金,并且还可以超出自己的存款数进行支付;对收款人方来说,可以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用卡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可向使用信用卡的一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当持卡者透支时,银行还可以作为贷款收取较高的利息。正因为信用卡如此方便,有如此的好处,所以它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行为,人人离不开卡。

过渡:点出信用卡在货币发展史上的地位,即货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对于比较陌生的电子货币,必须交代清楚其内涵和外延

内涵: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外延: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出现电子货币的原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时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产业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

⑵、支票(板书)

支票就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请讨论P9探究活动1。并看相关链接1

注意: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

(二)、外汇(板书)

讨论P10探究活动1,(必须用到外汇)。

外汇:一国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其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它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凡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有价证劵、信用工具均不属于外汇。

②它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形式的资产或支付手段,凡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外国货币不属于外汇。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或是汇价。汇率表明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如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即$1=¥8。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如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25美元,即¥1=$0.125。目前,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使用直接标价法。

讨论P10探究活动,并联系时政热点:小组讨论升值与贬值的利弊。(结论:稳定的意义)

本课总结:这堂课我们懂得什么是信用卡、支票、汇票,知道什么是外汇,理解保持币值稳定的意义。

作业: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利弊。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10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基本概念,明白报效祖国不仅要有报国之志,还要有报国之行;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方法:

1“五让”教学法(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讲解、让学生争论、让学生精练、让学生实践本课略去精练),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思想。

三、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面包、印有国徽的硬币

四、教学过程:

1、小组赛歌,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学们都很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面来个小组赛歌。四个小组每组各有一次机会,每人三四句。(过程略)

同学们的歌声或慷慨激昂,或婉转动听,表露了对祖国的满腔赤诚。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十五课:情系祖国报效祖国。(板书)

2、出示事例,提问解答

现在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课件:孙天帅不下跪的配音材料)

孙天帅好样的!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敢不敢象孙天帅那样做?

你们也好样的!我们来个与孙天帅的零距离交流,怎么样?选一个同学代表孙天帅来答记者问。

(找一人代表孙,并面向全体同学)现在坐着的同学和我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有很多话想对孙天帅讲,也有不少问题想问问孙天帅.我先来提问,大家不介意吧?

(用一书做话筒状。)设问:我是南通日报社的记者,你知道当时这么做可能会丢了饭碗,请问,在现在工作这么难找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还那么做呢?----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的尊严相比,民族的尊严更重要。我的工作丢了可以再找,可民族的尊严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现在你后悔吗?

当时是什么力量驱使你这么做的?----我是自发的。内心深处对祖国的一种爱,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

你对那些下跪的人有什么看法?----他们也是迫于生计,可以理解。但我很遗憾他们为了保住工作而牺牲人格和国格的做法。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人信念迷茫,思想失衡,凡事用金钱来衡量,有时做出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对此我们应坚决反对。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情况有多特殊,我们都要时刻谨记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为什么不以其他更委婉的方式,如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呢?----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容不得谈判。

你能对那些在华投资的外商说几句话吗?----你们到中国来投资办厂,用的是中国工人,请尊重中国工人的人格,否则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双方的关系!)

一个人有了尊严,就有了支撑生命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这个民族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不可战胜的民族!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高度自尊心的民族,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脊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为我们属于这个民族感到骄傲自豪!因此,作为一个情系祖国的人,作为一个有爱国情操的人,首先必须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按键)

咱们来细味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大家到课文中找一下。找到了吗?齐声朗读一下,好不好?(按键)(生读时板书: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一个民族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心理。民族自豪感----一个民族由于自己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所具有的高尚品质而感到光荣的情感。)我们同学的知识面都挺广,想想咱们历史上有哪些值得怀念的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人?

正因为有无数这样具有爱国情操的好儿女,所以我们的国家建设才取得很大成就,但目前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我们来看一幅图:

3、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这幅图是1997-2000年我国东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示意图:(图略)

通过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总体上我国在不断进步,东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但由于起点不一样,东西部的实际差距比较大,发展不平衡,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为此国家正进行西部大开发;其实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面临的困难还有不少:资源短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人口过多,就业压力大。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刘欢为下岗工人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从头再来》,听听这首歌对你有何启迪?(放歌)

《从头再来》这首歌欣赏完了,使你想起或想到了什么吗?

启示我们,对祖国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正视困难,不逃避困难,增强忧患意识;乐观对待前进中的困难,有信心战胜困难。

4、上网查询,发表见解

我们对祖国不仅要有满腔的热爱,更重要的是要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做实实在在的行动。孙天帅是这么做的,另有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叫李向群,你知道他是怎么用行动报效祖国的吗?不太清楚的没关系。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你们会上网吗?谁愿意到网上来为我们查找李向群的资料?(上网)

资料太丰富了,我来简要介绍一下。李向群的家在海南经济特区。他家有两个服装加工厂,两个服装批发店,两辆汽车。他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95年体检时由于体重不够未能如愿,第二年才如愿以偿。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他参加了湖北荆江段的抗洪抢险,在抢险中他非常积极主动。我们主要来看这几段:由于字比较小,请个同学上台来看着电脑读一下。

李向群家有百万,能做老板,可他选择了当兵,他傻不傻?为抗洪牺牲了年仅20岁的生命,他值不值?我们来个小型讨论会:怎样处理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由李向群说开去(让同学们稍作准备)讨论中可以争论。

好,咱们四个小组的对抗赛继续进行。看看在这轮自由讨论中哪一组同学思维最活跃?表现最出色?哪一组先来?

98年的洪水人们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件画面)大家设想一下:滔滔洪水倾泻而下,眼看即将冲毁堤坝,吞噬家园,危及数以万计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一名军人,李向群能坐视这一切发生吗?还来得及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吗?他唯一想做的就是毫不犹豫地冲向滚滚波涛,与洪魔展开殊死搏斗,以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这是一种自然的又伟大的选择。你能说他不值得吗?

在同学们争论声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利益与祖国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就没有个人的地位和自由;没有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就没有自己的幸福欢乐。因此,报效祖国首先要把个人理想和什么----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板书: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5、设置情境,指点迷津

有的人也想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可有个疑惑难以解开。请看大屏幕:"我很想报效祖国,可报国欲死无战场,我没赶上那轰轰烈烈的战争年代,纵有为国献身的理想抱负,也难以实现啊!"谁能为他指点迷津?

5爱国并不一定就要效命疆场,在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地从身边事情做起,这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板书:做好身边事)

说的不错,我们还想看看做得怎么样?这天一个白人青年在一家中国商店买了一块面包,营业员找给他两个硬币。这位白人青年看着手中的两个硬币边走边自言自语:“Haha! Two coins, they are worthless, and it is not easy to carry with them. Oh! Just throw them away."(翻译一下)于是,他就随手一扔,一个印有国徽的硬币滚落地上……假如这时你正好路过,会怎么办?推举三个擅长表演的同学到台上来,将故事进行下去。(道具:面包、两枚硬币)

真想不到同学们能表演得这么好,谢谢你们三个。你们对这个中学生的行为怎么看?

这个中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尊严,体现了爱国情怀。但如果碰到突发事件,如:有人落水,歹徒抢劫等,你们会怎么办?作为未成年人的你们要勇于,更要善于维护国

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有能力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无实际能力的情况下多动动脑子,既保护自己又使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免受或少受损失。

有报国之志就一定能报效祖国了吗?(板书:练就硬本领)

时间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你觉得为了报效祖国,你们最想掌握哪些硬本领?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硬本领?

大家都知道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又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在新世纪同学们尤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想知道,自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什么收获?参加过哪些小发明或小制作?

(如没有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也不晚啊。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找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观察、实践,必要时找老师指导、上网查询等。总之,只要你开始做了,并坚持下去,我相信凭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有新发现、新收获的!)

(真不错!我很赏识你们,虽然你们的成就还不一定明显,但毕竟已经开始做了,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你们学习的渴望,证明了你们的报国情怀。我期待着你们今后有更多的发明和制作!)

这堂课我们主要谈了两个问题,请看黑板:情系祖国、报效祖国即如何培养爱国情操?如何做一个坚贞不渝的爱国者?现在这两个问题能回答了吧?那你们有没有发现情系祖国、报效祖国之间有某种关系?(情不系祖国就不能报效祖国,情系祖国才能报效祖国;反过来,报效祖国了,我们对祖国的感情会更深,这有会促使我们更好地报效祖国)

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请说出你最想对祖国说的一句话:

下面是我最想对你们说的:爱国不仅包括奔赴疆场、马革裹尸的英雄壮举,也包括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平常义举;爱国不仅体现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也体现在风平浪静的和平年代。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做一个真正的情系祖国,报效祖国的好公民!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学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品质。

3、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重难点

1、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学过程

一、全章概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新课程学习:

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党的性质、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3、联系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具体讲解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国家制度的基本观点,知道了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主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各国统治阶级不仅重视采用恰当的政体,而且也十分重视政党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一般是由政党领导的。那么,什么是政党?什么是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是怎样的?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1、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62页,指出: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三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实践证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也不能担当起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A、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世纪上半叶相继出台了三种建国方案,经历长期实践的'检验和人民的选择,最终的结果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

(2)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教师: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说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了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而且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教师:请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执政的?执政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关系

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四次修订情况的图示,谈谈有何感受?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宪法这四次修订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历程,也使我们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以及执政的方式。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本节综合实践课《绿色公交,我体验》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一个课题。

2、各小组选好组长、确定子课题、起组名、定口号。

3、制定好活动方案。

教学重点:

确定子课题、制定好活动方案。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制定好活动方案。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展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导入主题

1、小调查:家里有小车的数量。

2、出示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日前公布的调查数据:(到20xx年末,中山的机动车数量已经达到70.62万辆。)

3、看视频,并出示课题。

4、板书课题:绿色公交我体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机动车数量的'递增致使交通流量不断增大,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种交通违规、违章等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山交通的畅通。乘坐公交车,绿色出行势在必行。】

二、细化主题,明确方案

(一)细化调查内容

1、过渡:本次我们要全面调查中山市的公交情况,你们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

2、学生讨论,总结汇报

板书:车型组、路线组、乘客组、低碳组、发展组。

3、每一个小组应该调查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对公交不陌生,但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解,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互相讨论中明确调查的方向。】

(二)分小组,选组长

1、按照感兴趣的内容组合小组,教师再合理安排。

2、各小组用喜欢的方式选出组长。

【设计意图:兴趣是参与调查活动的源泉,我们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就是激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长起领头羊作用,带领同学们顺利开展活动。】

(三)确定子课题

1、小组讨论,确定最有研究价值的一个问题。

2、各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各小组的研究问题,是这次“绿色公交,我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学生时间有限,故只选一个研究问题。】

(四)起组名,定口号

1、第三个任务:各小组起组名,定口号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组名、口号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活动开展。】

(五)制定计划,拟写方案

1、制定活动方案

①出示石岐区休闲文化节期间开展的有关石岐饮食文化的研究方案参考。

②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2、展示两小组的方案并指名评价。

3、完善方案

4、再展示方案

【设计意图:制定方案是本节课重难点,学生又是没有经验,先出示相类似的方案让学生了解其结构,再参考着来制定就容易多了。听了评价意见再去修改进一步完善,为顺利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三、温馨提示,鼓励实践

1、调查的过程要注意安全,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

2、调查要讲究方法,注意多看、多想、多问、多查阅资料。

3、注意积累有价值的资料,包括图片、音响和实物等。

.125。目前,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使用直接标价法。

讨论P10探究活动,并联系时政热点:小组讨论升值与贬值的利弊。(结论:稳定的意义)

本课总结:这堂课我们懂得什么是信用卡、支票、汇票,知道什么是外汇,理解保持币值稳定的意义。

作业: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利弊。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10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基本概念,明白报效祖国不仅要有报国之志,还要有报国之行;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方法:

1“五让”教学法(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讲解、让学生争论、让学生精练、让学生实践本课略去精练),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思想。

三、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面包、印有国徽的硬币

四、教学过程:

1、小组赛歌,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学们都很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面来个小组赛歌。四个小组每组各有一次机会,每人三四句。(过程略)

同学们的歌声或慷慨激昂,或婉转动听,表露了对祖国的满腔赤诚。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十五课:情系祖国报效祖国。(板书)

2、出示事例,提问解答

现在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课件:孙天帅不下跪的配音材料)

孙天帅好样的!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敢不敢象孙天帅那样做?

你们也好样的!我们来个与孙天帅的零距离交流,怎么样?选一个同学代表孙天帅来答记者问。

(找一人代表孙,并面向全体同学)现在坐着的同学和我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有很多话想对孙天帅讲,也有不少问题想问问孙天帅.我先来提问,大家不介意吧?

(用一书做话筒状。)设问:我是南通日报社的记者,你知道当时这么做可能会丢了饭碗,请问,在现在工作这么难找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还那么做呢?----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的尊严相比,民族的尊严更重要。我的工作丢了可以再找,可民族的尊严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现在你后悔吗?

当时是什么力量驱使你这么做的?----我是自发的。内心深处对祖国的一种爱,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

你对那些下跪的人有什么看法?----他们也是迫于生计,可以理解。但我很遗憾他们为了保住工作而牺牲人格和国格的做法。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人信念迷茫,思想失衡,凡事用金钱来衡量,有时做出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对此我们应坚决反对。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情况有多特殊,我们都要时刻谨记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为什么不以其他更委婉的方式,如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呢?----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容不得谈判。

你能对那些在华投资的外商说几句话吗?----你们到中国来投资办厂,用的是中国工人,请尊重中国工人的人格,否则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双方的关系!)

一个人有了尊严,就有了支撑生命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这个民族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不可战胜的民族!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高度自尊心的民族,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脊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为我们属于这个民族感到骄傲自豪!因此,作为一个情系祖国的人,作为一个有爱国情操的人,首先必须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按键)

咱们来细味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大家到课文中找一下。找到了吗?齐声朗读一下,好不好?(按键)(生读时板书: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一个民族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心理。民族自豪感----一个民族由于自己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所具有的高尚品质而感到光荣的情感。)我们同学的知识面都挺广,想想咱们历史上有哪些值得怀念的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人?

正因为有无数这样具有爱国情操的好儿女,所以我们的国家建设才取得很大成就,但目前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我们来看一幅图:

3、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这幅图是1997-2000年我国东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示意图:(图略)

通过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总体上我国在不断进步,东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但由于起点不一样,东西部的实际差距比较大,发展不平衡,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为此国家正进行西部大开发;其实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面临的困难还有不少:资源短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人口过多,就业压力大。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刘欢为下岗工人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从头再来》,听听这首歌对你有何启迪?(放歌)

《从头再来》这首歌欣赏完了,使你想起或想到了什么吗?

启示我们,对祖国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正视困难,不逃避困难,增强忧患意识;乐观对待前进中的困难,有信心战胜困难。

4、上网查询,发表见解

我们对祖国不仅要有满腔的热爱,更重要的是要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做实实在在的行动。孙天帅是这么做的,另有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叫李向群,你知道他是怎么用行动报效祖国的吗?不太清楚的没关系。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你们会上网吗?谁愿意到网上来为我们查找李向群的资料?(上网)

资料太丰富了,我来简要介绍一下。李向群的家在海南经济特区。他家有两个服装加工厂,两个服装批发店,两辆汽车。他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95年体检时由于体重不够未能如愿,第二年才如愿以偿。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他参加了湖北荆江段的抗洪抢险,在抢险中他非常积极主动。我们主要来看这几段:由于字比较小,请个同学上台来看着电脑读一下。

李向群家有百万,能做老板,可他选择了当兵,他傻不傻?为抗洪牺牲了年仅20岁的生命,他值不值?我们来个小型讨论会:怎样处理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由李向群说开去(让同学们稍作准备)讨论中可以争论。

好,咱们四个小组的对抗赛继续进行。看看在这轮自由讨论中哪一组同学思维最活跃?表现最出色?哪一组先来?

98年的洪水人们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件画面)大家设想一下:滔滔洪水倾泻而下,眼看即将冲毁堤坝,吞噬家园,危及数以万计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一名军人,李向群能坐视这一切发生吗?还来得及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吗?他唯一想做的就是毫不犹豫地冲向滚滚波涛,与洪魔展开殊死搏斗,以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这是一种自然的又伟大的选择。你能说他不值得吗?

在同学们争论声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利益与祖国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就没有个人的地位和自由;没有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就没有自己的幸福欢乐。因此,报效祖国首先要把个人理想和什么----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板书: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5、设置情境,指点迷津

有的人也想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可有个疑惑难以解开。请看大屏幕:"我很想报效祖国,可报国欲死无战场,我没赶上那轰轰烈烈的战争年代,纵有为国献身的理想抱负,也难以实现啊!"谁能为他指点迷津?

5爱国并不一定就要效命疆场,在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地从身边事情做起,这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板书:做好身边事)

说的不错,我们还想看看做得怎么样?这天一个白人青年在一家中国商店买了一块面包,营业员找给他两个硬币。这位白人青年看着手中的两个硬币边走边自言自语:“Haha! Two coins, they are worthless, and it is not easy to carry with them. Oh! Just throw them away."(翻译一下)于是,他就随手一扔,一个印有国徽的硬币滚落地上……假如这时你正好路过,会怎么办?推举三个擅长表演的同学到台上来,将故事进行下去。(道具:面包、两枚硬币)

真想不到同学们能表演得这么好,谢谢你们三个。你们对这个中学生的行为怎么看?

这个中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尊严,体现了爱国情怀。但如果碰到突发事件,如:有人落水,歹徒抢劫等,你们会怎么办?作为未成年人的你们要勇于,更要善于维护国

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有能力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无实际能力的情况下多动动脑子,既保护自己又使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免受或少受损失。

有报国之志就一定能报效祖国了吗?(板书:练就硬本领)

时间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你觉得为了报效祖国,你们最想掌握哪些硬本领?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硬本领?

大家都知道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又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在新世纪同学们尤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想知道,自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什么收获?参加过哪些小发明或小制作?

(如没有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也不晚啊。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找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观察、实践,必要时找老师指导、上网查询等。总之,只要你开始做了,并坚持下去,我相信凭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有新发现、新收获的!)

(真不错!我很赏识你们,虽然你们的成就还不一定明显,但毕竟已经开始做了,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你们学习的渴望,证明了你们的报国情怀。我期待着你们今后有更多的发明和制作!)

这堂课我们主要谈了两个问题,请看黑板:情系祖国、报效祖国即如何培养爱国情操?如何做一个坚贞不渝的爱国者?现在这两个问题能回答了吧?那你们有没有发现情系祖国、报效祖国之间有某种关系?(情不系祖国就不能报效祖国,情系祖国才能报效祖国;反过来,报效祖国了,我们对祖国的感情会更深,这有会促使我们更好地报效祖国)

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请说出你最想对祖国说的一句话:

下面是我最想对你们说的:爱国不仅包括奔赴疆场、马革裹尸的英雄壮举,也包括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平常义举;爱国不仅体现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也体现在风平浪静的和平年代。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做一个真正的情系祖国,报效祖国的好公民!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学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品质。

3、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重难点

1、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学过程

一、全章概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新课程学习:

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党的性质、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3、联系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具体讲解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国家制度的基本观点,知道了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主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各国统治阶级不仅重视采用恰当的政体,而且也十分重视政党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一般是由政党领导的。那么,什么是政党?什么是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是怎样的?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1、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62页,指出: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三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实践证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也不能担当起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A、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世纪上半叶相继出台了三种建国方案,经历长期实践的'检验和人民的选择,最终的结果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

(2)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教师: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说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了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而且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教师:请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执政的?执政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关系

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四次修订情况的图示,谈谈有何感受?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宪法这四次修订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历程,也使我们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以及执政的方式。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情境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本节综合实践课《绿色公交,我体验》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一个课题。

2、各小组选好组长、确定子课题、起组名、定口号。

3、制定好活动方案。

教学重点:

确定子课题、制定好活动方案。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制定好活动方案。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展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导入主题

1、小调查:家里有小车的数量。

2、出示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日前公布的调查数据:(到20xx年末,中山的机动车数量已经达到70.62万辆。)

3、看视频,并出示课题。

4、板书课题:绿色公交我体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机动车数量的'递增致使交通流量不断增大,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种交通违规、违章等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山交通的畅通。乘坐公交车,绿色出行势在必行。】

二、细化主题,明确方案

(一)细化调查内容

1、过渡:本次我们要全面调查中山市的公交情况,你们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

2、学生讨论,总结汇报

板书:车型组、路线组、乘客组、低碳组、发展组。

3、每一个小组应该调查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对公交不陌生,但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解,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互相讨论中明确调查的方向。】

(二)分小组,选组长

1、按照感兴趣的内容组合小组,教师再合理安排。

2、各小组用喜欢的方式选出组长。

【设计意图:兴趣是参与调查活动的源泉,我们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就是激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长起领头羊作用,带领同学们顺利开展活动。】

(三)确定子课题

1、小组讨论,确定最有研究价值的一个问题。

2、各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各小组的研究问题,是这次“绿色公交,我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学生时间有限,故只选一个研究问题。】

(四)起组名,定口号

1、第三个任务:各小组起组名,定口号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组名、口号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活动开展。】

(五)制定计划,拟写方案

1、制定活动方案

①出示石岐区休闲文化节期间开展的有关石岐饮食文化的研究方案参考。

②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2、展示两小组的方案并指名评价。

3、完善方案

4、再展示方案

【设计意图:制定方案是本节课重难点,学生又是没有经验,先出示相类似的方案让学生了解其结构,再参考着来制定就容易多了。听了评价意见再去修改进一步完善,为顺利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三、温馨提示,鼓励实践

1、调查的过程要注意安全,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

2、调查要讲究方法,注意多看、多想、多问、多查阅资料。

3、注意积累有价值的资料,包括图片、音响和实物等。

网站首页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