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访贫困户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1

还记得第一天去x村的时候,那天很冷,而且更悲惨的是,却没有通往那个地方的车,说实话,那种情况我是真心不想去,你说大冷天的,离的那么远,换了谁谁都不愿意。可是又一想,我是一名志愿者,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再想想还有那些孩子们在等着我们,既然身为一名志愿者,这些算什么,就算有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努力克服不是吗?所以,我坚定了自己的立场,要克服种种困难。于是,我们决定徒步前往,走了好远好远,就是不到,一路走来,问了一路,因为之前没有去过不知道路,所以碰到很多麻烦。不过村民都是非常善良.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我们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

在村民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村里较为贫困的一户家庭,当我们走进那破败的土屋中,我们一行人不禁全部沉默下来,因为很难想象在21世纪尽有如此的房屋,让我想起车水马龙的城市,和那些在设备非常好的学校无忧无虑的'学习的学生。而在他们的学校仅有那么几间快要倒塌的房屋,在那间不怎么样的教师听到他们的朗朗书声,我们几个回访的同学就当场哭了,他们的那种读书的气氛让我们感到无地自容和无限的幸福。无地自容是因为我们很多学习在那种很优良的学校确有那么多学生混日子.幸福因为,这真的有种温馨的感觉。一路上,我们又进了另外几家,访问了其他几位学生。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父母都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位聋哑的哥哥,家里唯一一个算得上健全的人就剩他了,当然,他也是家里唯一一个上学的人,而且,他的学习还是相当好的,据了解,他可懂事了,每次放学回家,他就先写作业,然后就帮父母干各种活,我们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家庭里,无论是交流还是生活习惯上,将会有多大的困难。也很难想象,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里,究竟有多少负担,而他的人生道路上又将有多少坎坷与磨难,这一切,他都自己承受着。这种坚强意志力,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很难做到的。比起他,说真的,我们都差之远矣。

在回访期间,还遇到过很多很多的是,那些令人感动的、令人开心的事,我想,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因为,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过了几天,我们根据上次回访了解的情况,为孩子们买了他们需要的各种学习用品,有铅笔、文具盒、笔记本、台灯等等。当然,在这期间,我们也不免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走过来了。回去之后,我们又将这些学习 用品发放到了他们手中,看着他们拿着那些文具,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这一刻,我真的很幸福,因为,对我们来说,这些可能都不算什么,可是对他们就不一样,这些都成了他们的奢侈品。之后,他们拿着自己的文具,提着带有“xx计划”标志的袋子,留下了最美好的一刻。看着照片中他们笑得那么的天真,那么的可爱,说真的,心里暖暖的。

最后,我们一同唱响了“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我们都哭了。他们之所以现在能拥有这些,说到底,还是离不开那些资助他们的人。感谢他们,感谢这一切。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2

今天是正式来到中州村的第三天,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走访贫困户。

早上八点半,队员们排好队伍两人一组,用桶或篮子提着六个大西瓜,赶往中洲村村委会。

到达村委会后,郭会计带我们去了第一户低保户郭叔叔家。我们看见郭叔叔的第一眼,十分瘦弱的他坐在门边的板凳上愣愣地望着我们。在郭会计的介绍下,我们才知道郭叔叔幼年十时期患上了关节萎缩,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不够发达导致病情蔓延造成如今不能行走,没有自理能力的情况。平时只能依靠隔壁奶奶为他做好饭菜送过来,因为哥哥在外打工、妹妹已经成家,郭叔叔独自一人守着一栋房子。第二位低保户是罗奶奶,她的.儿女都外出打工了,罗奶奶和她丈夫带着孙子外孙住。她和中州村的大部分村民一样,靠种菜买菜为生。在和罗奶奶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中州村的土质为沙质土,种不了水稻,只能靠种应季蔬菜维持生计。而中州村土地面积有限,每家每户只分到很少一块地,为了维持生计,村民们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小小的菜地种满了各种蔬菜。第三户我们来到了梁爷爷家中,梁爷爷有个儿子在外打工,他和怀孕的儿媳妇以及孙女住在一起。在谈话中我了解到,梁爷爷在三四年前患上了股骨头坏死,不得不放弃收入可观的工作回家治病,但是病情没有得到改善。后来迫于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治疗,回家休养。为了维持生计,梁爷爷一边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开始像许多村民一样种菜卖菜。每天半夜十二点,梁爷爷和村里的村民们一样,骑三轮车运新鲜的菜去县城批发。梁爷爷的收入来源除了卖菜之外,只有每月230元的低保。

走访完这三家贫困户,我的心情异常沉重,久久不能平复。有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的某些原因而身体有缺陷,导致生活情况

因为我们在中州村待的时间已经过半了,必须开始着手准备最后一天的联谊晚会,所以我们中午一点准时开始排练。一开始经过商讨,大家决定跳最近大热综艺《创造101》的主题舞。一个小时我们只排练出了三秒钟的动作,因为时间紧迫,大家决定更换舞蹈。困意来袭、排练疲劳等导致队员们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但是在老师的提点下,队员们打起精神开始集思广益,寻找新的练习舞蹈。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跳搞笑且动作简单的一个舞蹈。伴随着大家的欢声笑语,排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深刻地明白了,生活并不容易,我们要学会知足。同时,我们要满怀热情,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奉献自己的绵薄爱心。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3

孙晓秀是夹江县市场监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孙晓秀同志参加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以来,她坚持以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优秀党员同志为学习榜样,坚定扎根基层、扶贫为民的信念,履职尽责、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扬。

一、深入走访农户,掌握村情民情

为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孙晓秀驻村后与村干部一起,加班加点深入开展走访农户活动,全面掌握白果村的基本情况。白果村位于夹江县木城镇西部,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共909户2659人,有贫困户83户211人。大多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茶叶、黄花,科技含量较低,群众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有一小部分农户从事养殖业,但养猪、养鸡数量较少,均没有形成养殖规模,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撑产业。且全村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缺少青壮年劳动力。

通过深入走访,全面了解掌握了村情民情,为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增收献计献策奠定了坚实基础。白果村七组陈玉琴,家境困难,家里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和一个50多岁的父亲,但是不幸的是在2018年11月,这个年仅10岁的小姑娘失去了唯一的父亲,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就剩下这一老一小。孙晓秀得知后经常到孩子家问寒问暖,为陈玉琴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为从根本上解决陈玉琴家经济困难,孙晓秀积极努力,最终为陈玉琴办了五保。幸福总是很短暂,不幸再次降临到陈玉琴身上,陈玉琴的奶奶在今年2月因病去世。知道这件事后,孙晓秀立即组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入户慰问、帮助处理奶奶的后事。在奶奶的后事处理结束后,孙晓秀用心给陈玉琴做心理疏导,鼓励陈玉琴勇敢地生活,并积极与陈玉琴的亲属协商,落实陈玉琴的抚养人,还为陈玉琴发起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6000余元的爱心款,让这个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觉得孤单。如今,只要孙晓秀去看她,己经懂事的小姑娘总是多远处出门脸上带着微笑迎接孙晓秀……。

二、讲究工作方法,稳步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孙晓秀作为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深入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并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产业发展、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帮扶政策措施,量身定制“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三)狠抓政策落实。孙晓秀自身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并通过脱贫攻坚专题会、主题党日活动、农民夜校、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宣传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医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残疾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各项惠民补贴准确无误。

(四)实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精准识别。掌握贫困对象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实现动态管理。

(五)抓典型示范,倡导新风正气。深入了解贫困户,及时掌握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消除“等靠要”思想;另外通过开展“感恩奋进,抵制等、靠、要思想教育活动”,评选典型示范,增强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信念,引导新风正气。

三、心系贫困群众,帮扶务求实效

白果村属于山区,农业生产品种单一,除了采茶期间群众有稳定收入,其余时间的收入只能靠外出务工。但对于一些年纪大的群众来说,外出务工基本不可能。孙晓秀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老人户都养了鸡,但山路偏远,存在销售难题。孙晓秀暗下决定,一定要帮助群众销售鸡蛋,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蛋变成钱。她利用网络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宣传村里的土鸡蛋,不辞劳苦,自己做起了“鸡蛋的搬运工”。有人曾问:“你是第一书记,只是来扶贫的,怎么干起了卖蛋的活,你又不赚钱,天天这样跑,不嫌累呀?”她说:“群众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只要是能帮到他们的,我都愿意。”。除了这样的事还有很多,群众随叫随到,孙晓秀在驻村期间,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带着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走访群众、关心群众,坚持进门入户,讲解相关惠农政策、研究富民门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她的努力与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白果村七组71岁村民刘延洪去年得了偏瘫,唯一的儿子又要养家又要照顾生病的刘廷洪。孙晓秀下村了解后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同时,又联系相关部门最终给刘延洪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该户家庭困难。孙晓秀这位年青扶贫干部赢得了群众好评。

四、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白果村特色产业为黄花,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面积达5000亩,全村年产3000吨鲜花,600吨干黄花。孙晓秀深知,发展特色产品,打造“一村一品”,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障。为夯实产业基础,树立白果村黄花品牌形象,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孙晓秀为特色产业发展献言献策。今年,在孙晓秀及村干部的努力下,白果村首次举行了黄花推介会,收购商和游客相聚在白果村,观赏、品尝、推荐黄花,乐山日报、夹江发布等多家媒体纷纷宣传报道白果村的黄花产业,并两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有效地推广了白果村的黄花产业,让更多人知晓白果黄花。如今,白果黄花已经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可,白果村被评为四川省天府科技云服务科普惠民共享基地,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文青”黄花,产品畅销,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孙晓秀坚信:只要心系群众,扑下身心,多谋思路,就一定能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定能努力做个基层扶贫好干部,圆满地向党和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答卷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4

根据县委关于“万名干部下乡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我局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扎实准备,切实把大走访工作作为进一步推进我局各项工作的一件大事、实事来抓。通过努力,大走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赏,现就我局大走访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县委3月6日召开大走访活动会后,局长张佑元立即邀请县烟草局唐局长、四明山乡党委书记曾爱军等召开会议,对大走访活动进行周密部署。为扎实有效开展好这次走访活动,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张佑元为组长、书记为指导员、副局长等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任务落实,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方案中重点安排了走访慰问、为民办实事等事项,对下乡时间、工作内容、走访要求、注意事项等都作了明确的部署。要求每一名进村入户的工作人员都要记好民情日记,建好民情台帐,撰写好一篇调研文章。同时,要求工作队员要以解决突出矛盾、突出问题为目标,沉下心去了解民情,宣讲政策,扎扎实实为村办好1-3件实事。

二、深入走访,了解民情

3月7日上午,由书记带队、副局长等干部参加的工作队伍进驻四明山乡四明村和李家村,拉开了大走访活动的序幕。一个多月来,全体工作队员共走访慰问了两个村的40户困难群众,送出慰问金8000元。走访方式多样,取得了实际效果。一是首先召开村干部座谈会。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该村的'民情以及困难和问题。二是重点走访困难户和老党员。了解群众疾苦和呼声,送去慰问金和温暖。三是不拘形式召开群众座谈会。雨天或中午晚上休息时,到农民家里就近召集几个群众一起拉家常聊天,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四是到田边地头,访问种养大户。了解群众生产需求、科技需求,现场指导和解决一些困难。五是参加生产劳动。体验生产的辛苦,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进一步融洽感情。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员认真写好民情日记,做到了三个清楚,即清楚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清楚困难家庭的致困原因,清楚困难家庭的意愿和要求。通过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余条,真正倾听了群众的心声、感受了弱势的困苦,摸清了两村的现状、知晓了百姓的期盼。

三、兴办实事,解决难题

一是协助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出动了包括铲车、拉土车等重型机械,重点对村主要道路两侧的柴草、枯枝落叶、垃圾等杂物进行了清理。在清扫的过程中,许多村民自发拿起各种工具,积极参与到卫生清扫的队伍中。经过工作队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二是局党组专门召开党组会议,对在走访中群众反映最迫切最实际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当地的通村组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医疗卫生等当地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乡政府交换了意见,承诺支助资金2万元用于两村的村级公路建设。三是对加强村两委建设和村长远规划提出建议。活动中,工作队对驻村的长远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致富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走访”活动为局机关搭建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谐了干群关系,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特殊时期和特定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我们一定要在认真总结阶段性“大走访”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工作机制,真正为联系村解决好1—3个实际性的惠及民生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5

牛颖慧是盘锦市二中九年六班的一名学生。我们到的时候她刚洗完澡,穿了件连衣裙,很漂亮。在学校和其他普通的同学一样,腼腆的笑容,很可爱,很灿烂,还向我要了qq号,给了我她不是贫困生的一种错觉。我再一次错了,她的爸爸看上去很健康,经了解父亲是精神分裂症,是残疾人不能在外做工,家里的顶梁柱都失去了劳动力,这个家怎样过日子?她的妈妈去年出去打工,但是一次车祸使她昏迷在医院4个月。牛颖慧在学校担惊受怕,每天除了自己的学习外还要担心妈妈是不是会出事。也就是因为这样,她的成绩受到了影响。她没有跟同学说她的情况,似乎也没有跟老师说,以至于老师的都不知道她到底怎么了,也许她觉得说了只会影响同学的学习吧。她默默着忍受着这一切,背负了沉重的负担。有时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中午他就不吃饭,这种毅力从何而来啊?她现在一直就悬挂在辍学的边缘,可是她要上学,她自己清楚上学是她唯一出路,千万不能辍学。她很争气,在去年的期末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升入了初三。她很知道感恩,她向我们说:“我不知道学校里面居然有这种爱心活动,我太幸运了,你们太好了,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我们跟她说这不是幸运,这是你自己争取来的机会。退一步讲,如果真的是幸运之神眷顾她,那也有他的道理,她的'身后毕竟有一个脆弱的家,她的任务要比我们这些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重的多。她要担心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后的那个家。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只能坚定她的信心,让她安安心心读书。我们能做的太少太少了。

现在,学校的3名老师已经和耿青梅牛颖慧结成了帮扶对子。有语文王老师、英语王老师。天气冷了,王老师把自己孩子的棉袄、棉靴送来了;要买复习资料了,英语老师又送来了书店的购书卡,中午的时候看见孩子就吃一个卷饼,我就会给孩子买一盒盒饭。在每年的扶贫帮困活动中我们每位老师都会资助学生100元钱,有的老师还会给更多。有时我就想“我少买一件衣服就够牛颖慧一家两个月的生活支出了”,我就是用这种想法资助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我班的学生没有一名是因为贫困而辍学的

帮扶贫困生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帮扶工作效果的好否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 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学校的声誉形象。因此, 帮扶贫困生的工作不容忽视, 要尽早尽快减少落后面, 实现良性循环的班级管理方式, 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6

自3月下旬建立《乡镇党员干部全员服务群众责任制》以来,宫前乡严格按照“干部联户、业务包村、组团服务”的原则,采取包村干部提供“前台服务”、乡领导班子成员和业务站所提供“后台服务”支持、升级完善服务平台三结合的方式,打造覆盖所有常住农户的无空白、一站式便民服务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已统一调配工作人员,确定由包村班子成员和2-4名包村干部组成的包村服务小组25个,涉及机关干部、乡直站所等人员76人。于4月底完成全乡3064户常驻人口的联系走访,同时将“便民-联系服务卡”发放到农户手中,对于暂时仍不能返回的个别外出群众,也已通过电话沟通,告知群众有关事项及包户干部的联系方式,方便群众随时咨询相关事宜。

走访过程中,乡班子成员重点联系2户帮扶户,一般同志重点联系1户帮扶户,已确定今年为重点帮扶的86户困难群众各办1件对其生产生活有一定影响的实事,其中涉及危房改造、低保五保申请、产业技术指导等。对于能够立即办结的,已协调相关部门给予解决。例如,金丰村丰洼组群众吴烁锋41岁,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种种原因至

今未上户口,在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包村领导及时与乡派出所联系、咨询解决方法。确定能够办理后,便立即协同派出所户籍工作人员,上门免费为吴烁锋照相、办理身份证。对于群众提出的道路硬化、坡耕地改造等共性问题,县、乡、村三级干部能够积极互相沟通,寻求解决办法。例如,铁炉沟村群众反映本村至刘家庄村的1.621公里道路不畅,急需硬化,在与包村单位县发改委协商后,该村便积极申请项目,争取今年落实到位。三道元村不仅有县、乡单位部门包村,还得到了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在入户过程中,群众普遍反映今年雨水较好,适合发展经济林,但苦于缺少技术支持,本村种植的核桃产量不高。市交通局包村干部便立即发掘自身资源,联系了灵宝核桃种植单产状元为三道元村农户提供优良接穗、传授种植经验。

下一步,宫前乡将积极筹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相关事宜,确保5月中旬前,服务项目和人员全部进驻,各项服务制度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开始运行。党员干部将继续、经常主动与群众联系,联系户至少每半年走访一遍,帮扶户每季度走访一遍;要及时接听群众电话,收集群众诉求。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7

骄阳似火,依然掩盖不住下村工作的热情。昨天的任务是核对3村29户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工作要求做到,所负责区域内各村上报的困难户逐一走访到位,做到要与户主见面,了解家庭组成情况、收入情况、住房情况、致贫原因等一系列问题。

头顶圆盘,从早上9:00开始入户了解情况,一直到下午5:30才回到镇里,这期间衣服始终是处于透明的状态。一天下来,顺利走访了3村29户家庭,了解核实了基本信息,农村致贫的家庭,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二是,因残致贫;三是,因缺劳力致贫。

因病致贫。家庭成员中有重大疾病者,医疗费用拖垮一家的经济,影响了整个家庭生活状况。在交流的过程中,特地咨询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还未能涵盖所有方面,对于重大疾病,只能报销极少部分的普通药品的费用,对于类似开刀费、治疗费、高等药物的使用等则不能报销,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的费用。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它积极作用的一面,迈出了全民医疗的步伐,要想真正的让农民朋友看得起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个人意见:大病治疗这方面需要加强,致贫家庭都是由于大病引起的,应该实行农村农户的大病统筹制度,国家应该在这方面的工作了吧?对于重大疾病者,不光是农村村民看不起,城市居民也倍感压力。

因残致贫。家庭中存在残疾人士,丧失劳力,从而失去主要生活来源,依靠他人照顾生活,拖累全家的生活。在走访这些家庭的时候,有的到现在都没有办理残疾证,在他们思想中,残疾证没用,不能得到一定的帮助,即使村干部为他们联系好医院、相关部门,村民都不去做鉴定。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没做到位。国家此类人较多,尚未逐一涵盖,致使部分残疾患者对其失去信心,在我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这需要国家的继续发展壮大,扩大救助范围,积极探索新渠道、新方式,以满足广大残疾患者的生活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因缺劳力致贫。主要涉及单身老人家庭,子女分家,家中仅剩高龄老人生活,由于年龄过大,劳动力不足,只能种几分地,维持生活,子女每个月给的生活费也是少的可怜。对于这样的家庭,子女完全应该负主要责任,他们应该受到谴责,自己家的老人都赡养不了,甩手给国家,也不指望这样的人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在以上三种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每个家庭中都有年轻劳力在外打工,按理说可以负担家庭的部分开销,而恰恰相反的是这些年轻人在外不管挣多挣少,家里都看不到他们的钱,有的甚至还需要家里补助。为这些年轻人感到痛心,家庭生活已经窘迫,作为人子应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家庭分忧。牢牢树立家庭的责任感,只顾自己的享受是万万要不得的。可能也是笔者的一概而论,也许他们在外确实没挣到钱,也许他们在外也同样辛苦、、、、、、,但我要说的,要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多分担。

通过一天工作,感触很多,想法也很多。对于基层民政工作,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实实跟踪低保户的情况,避免出现人死还在吃低保,已脱贫还在吃低保,不该享受低保的人在吃低保,真正困难而应该享受低保的人享受不到的怪现象大发生。中国的社会只能是做到相对的公平,任何好的制度,往往都是被人为的破坏,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利用权力去打破这种公平。制度再这么完善,也需要人去遵守。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8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话出自歌曲爱的奉献,我觉得它很有道理,因为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遇到一点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而我们今天的活动是拜访贫困户,给他们送去温暖,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我们在9:00到达了村委会,由郭会计带我们去贫困户的家里。我们到的第一个人家是罗奶奶,大概是60岁,她的腿脚不太方便。在和罗奶奶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的村民是以种菜为生,奶奶的丈夫在昨天晚上12:00去县城卖菜,早上回到家中睡觉。很难一个那么大年纪的人还要天天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但是在中洲村,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一天不干活,就没有收入。奶奶脸上有着农家人特有的羞涩,看着我们给她带的西瓜,直说不好意思,还让我们拿回去。我们跟奶奶讲了许久,奶奶才接下了我们的慰问品。

第二户人家是梁爷爷他是因病制贫,病因是股骨头坏死。不论是站在,还是坐着,腿上总是有阵阵痛感袭来,痛得让人难以忍受,还没有药物可以控制,所以他平时的行走还得依靠拐杖。但是因生计所迫,他还是得下田耕种,收货的蔬菜,和罗奶奶的丈夫一样都要晚上十二点去县城卖蔬菜,收入也深受市场行情影响。梁爷爷挽起他的裤子,我可以看出他两个大腿的腿围一大一小,小的是因为股骨头在萎缩。而且这个病情会因为时间增加而越来越严重。

第三户人家是一个45岁的郭叔叔,他有着严重的关节萎缩,从小学一年级病发到现在都只能依靠自己做的凳子行走。梁会计告诉我们,叔叔的'父亲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得病去世了。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送到了远在厦门的弟弟家照顾。他一人独自在家,又因为没有读过书,有什候跟他讲遂川话,他都听不懂,每天只能坐在大门口看着路上。因为行动不便,有个70岁左右的老奶奶会每天炒好菜后,放在电饭煲给他吃。至于米饭则由自己一点点的挪回电饭煲旁边煮饭吃。看着那对于正常人来说,轻而易举就能走完,而他需要挪动半天的距离,我不经感到一阵阵心酸。临行前,队员们拜托老奶奶切西瓜给叔叔吃。还嘱咐了很多关于慰问品的保存事项。希望他能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经常有人能陪他聊天!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9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扶贫部门的工作指导下,我镇扶贫工作认真遵循脱贫奔小康工程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紧紧围绕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健全机制、制定规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提高了业务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春节将至,为确保全镇每个低收入家庭能够度过温暖祥和的春节,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低收入农户,全镇上下积极做好春节走访慰问“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的`安排。

一、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乡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全镇干部职工关于春节走访慰问“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的会议。乡镇领导亲自安排并制定了详细的慰问计划。镇直机关各单位参与结对帮扶人员由镇统一安排时间走访慰问;区直帮扶单位及相关人员由各(居)主动对接联系,确保慰问工作落到实处。

2、结对帮扶干部职工深入所结对帮扶农户家中,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状况、现实困难、发展愿望等方面需求,宣传区委、区政府在扶贫开发、改善民生上的政策和措施,加深与帮扶对象的感情。根据结对帮扶家庭情况,全镇干部职工认真落实慰问活动给予必要的资金或物质慰问,保证所帮扶的低收入农户春节期间基本生活需求。

3、镇扶贫工作人员认真做好结对帮扶慰问的宣传动员,积极督促,确保慰问活动顺利进行。并对结对帮扶慰问情况做好统计工作。

4、市级机关与区级机关走访慰问一对一结对帮扶低收入350余户,共1200余人。共发放物资折合人民币110000余元。全镇干部职工走访慰问一对一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共发放物资折合人民币20000余元。

二、存在问题

1、对部分贫困户的帮扶,帮扶单位及帮扶人员仍处于形式上的给钱给物,不能真正起到帮扶致富作用。

2、对贫困户的帮扶宽度和广度有限,缺乏创造性。贫困农户对帮扶的依赖性较大,自我发展能力薄弱。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10

在江边乡干田村委会绿差冲村有一名贫困户,他不但具有中国传统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民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么困难,必定做到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提起他,村里人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白永云。现年52岁,初中文化,是一名土生土长本地农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由于好学,勤快,特别是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勤奋踏实,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是贫困户中的典范。

一、种植户的示范人

2013年由于白永云长期慢性病与因学等原因,被纳入建档立卡户。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各项政策更多倾斜贫困户,个别乡邻就说:“老白,这回好了,被评上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等着上边给钱花。”听了这些话,白永云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脸上火辣辣地刺痛。他常常告诉自己,不能啥事都靠政府,只要勤劳苦干,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2019年以来,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多次到他家制定脱贫规划,为他讲解脱贫相关政策后,他脱贫的决心更大了。

2019年,乡政府引进万寿菊种植,乡帮扶干部和农技人员多次到村里开展种植培训及动员工作,但是村里人习惯种植传统的玉米,认为这才是保险产业,不愿接受。帮扶干部多次到白永云家做动员工作后,坚定了他“要致富,不能等、靠、要”的信念。于是,当好多群众对该项目半信半凝、观望、不敢尝试时,他毫不犹豫地首次在自己家地里种植了3亩万寿菊。虽然万寿菊是一种新鲜的经济作物,谁也没有经验,但是他有一颗好学心、好问嘴,不知道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技术人员等方式,来丰富万寿菊种植管理技术,他与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快就成了朋友,经常到他的万寿菊地里现场指导,这一季,他家种植的万寿菊亩产达到3000多元/亩,利润远远超出玉米的价值,第二年,种植亩数由3亩扩至8亩,他的种植技术也成为了周边农户学习的榜样,通过他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45户,167人种植万寿菊。

二、养殖户的明白人

由于自己患有心脏病的原因,不能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靠种植业的收入,很难供孩子读大学,外出打工又不实际,此时,正好遇到广东温氏进住弥勒,采取“公司+基础+农户+订单”的模式,因为投资大,很多人不敢尝试,他想:由于长年种植玉米,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环境恶化,加之玉米价格低等原因,是时候改变产业观念了。于是,他坚信自己的理念:路是人走多了才成为路,什么事都有第一,才会有第二,所以,打铁还靠本身硬,报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找到温氏公司谈合作,并签订了保底协议,解决了养殖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金资助是必要的,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拿到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2019年6月,投入8万元在离村子2公里的山上建成了江边乡第一幢温氏养鸡大棚。温氏集团、政府采取了一系例的扶持措施,建1个大棚,不仅有技术人员的跟踪、指导,还享受到了建档立卡户60元/㎡的圈舍补助及小产业补助。7月购进了第一批温氏鸡苗5000羽,他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认真地脱温、科学的防疫与管理,第一批温氏鸡于11月上市,每羽利润达5元,首批创造养殖利润为24000元,实现了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来脱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8年6月,他的第二批温氏鸡4800羽出栏,每羽利润达5。6元,实现利润2。69万元今年有望实现年出笼1万羽的目标。看到效益后,去年年底该村3户非建档户与1户建档立卡户跟着发展大棚温氏鸡养殖,通过他的带动,使贫困户如期脱贫、摘帽,非建档户效益更佳的.目标。

三、当地农民致富、脱贫的领头雁

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多种、多样,有因病、有因学、有道路交通不便,有缺劳力、有缺资金、有缺技术等等原因,但是,他认为,要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存在“等、靠、要”思想,打铁还是靠本身,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奋斗,贫困只是暂时,努力才会见彩虹。从他认准了种植、养殖这条路,就开始埋头苦干,龙其是在温氏养鸡业上,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搞好养殖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同时他四处拜师学艺,查阅了10多养殖技术书,并通过报纸、杂志、上网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资讯。每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他必到场向农技员咨询科技信息,较全面掌握了本地鸡、温氏鸡的科技知识。就这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现在,白永云已成了绿柴冲村农民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别人。古人言:“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我高兴,每个人活着的意义各有不同,谋生的手段也各有千秋,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谋生手段,都应当尽力为国家、为贫困群众做一点有益的实事“这就是他干事业的基本思路。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11

我到了xx县下车镇工作已经三年时间,这期间通过走访群众,与群众进行座谈,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广泛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低保户、五保户、老党员户、留守儿童户、种养殖大户的走访,掌握了我村农户的基本情况,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的认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今年,我县大力开展走访入户活动,大家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意,替民解忧。今年7月,我到xx县下车镇唐跳村进行入户帮扶。现将有关入户情况汇报如下:

这次,我对接的三户是低收入户,三户人家的家庭条都非常的差,户主王步与老伴王汝刚两人年纪大,仅靠两季种植赚取微薄收入。户主夏兴其与王步霞二人生活更是勤俭。二人都有慢性病,无法干重活。户主王余翔与妻子韩学梅两户生活情况都非常困难。看到他们家中的场景,房屋很老,家中也没什么装饰,都非常简陋。这么热的夏天,连吹电扇都成了奢侈。

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农户的化程度偏低。造成了相关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缺乏,再一次影响了收入的提高,掌握的劳动技能少。缺乏劳动技术,外出找工作困难,主要还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收入普遍较低。种养殖规模不大,缺乏种养殖技术。还是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农村水泥道路铺设还没有完全覆盖,百姓出行不便。

我镇也采取了各项措施进行低收入户帮扶。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

一是对可转移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和资质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如豆丹养殖培训;

二是在县内外企业寻找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实行有的放矢转移。通过以上方式,力求使村民逐渐转变观念,消除他们的消极思想,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树立对未生活的信心;

三是对于低收入户群体,我县内农商银行提供小额贷款资助,希望百姓能用活资金,提高收入:

四是对于农村的道路铺设不完善,镇里已经与村里沟通,将进行资助铺设,确保百姓出行方便:

五是对于百姓的房屋倒塌问题,村里可以进行草危房修建项目,政府大力给予支持;

六是对于因病致贫的农户,我镇民政部门将进行临时救助被做好申报工作,确保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三年的基层工作使我对农村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知道农村发展的困境,农村工作是基层工作,农村的发展也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我要通过我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12

一、组织开展“青春暖流·献爱心送温暖”主题活动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了让贫困留守儿童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按照团市委《关于在20xx年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开展共青团送温暖“青春暖流行动”的通知》要求,XX团区委开展了共青团送温暖“青春暖流·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活动中,团区委为XX小学两名留守儿童送去了500元慰问金并转交了社会爱心人士为她们准备的200元新年红包。据了解,两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异,乖巧懂事,父母离异,均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和祖母在东升村靠低保维持生活。下一步,团区委将持续关注、关心两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动态,让他们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也能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二、组织开展“情暖童心·关爱贫困学子”走访慰问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贫困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大力营造全社会关爱贫困儿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扩大“爱心助学”捐款箱的影响力,更广泛的筹集社会善款,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助学队伍中来,20xx年初,XX团区委在XX区华辰超市负一层咨询台内及XX区麦德士餐厅内分别设置了爱心助学捐款箱,于20xx年1月28日上午进行了开箱清点工作。1月28日下午,团区委工作人员来到XX区八一学校一贫困学生家中,为贫困学生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走访中,团区委工作人员为贫困学生送去了价值300余元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与贫困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详细了解了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鼓励他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心,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下一步,XX团区委将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开展“情暖童心·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公益服务项目,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捐资助学中来,更好的发挥共青团扶贫解困的作用!

三、组织开展“春节送温暖·关爱贫困留守儿童”走访慰问活动

20xx年1月30日上午,XX市、区两级团委在春节来临之际,先后来到XX区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少数民族少先队员、贫困共青团员、贫困残疾少先队员、留守残疾少先队员家中,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书籍、玩具以及含有XX区图书馆借书卡、XX森林冰雪欢乐园门票的爱心礼包,并为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每到一处,市、区两级团委均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亲切交流,详细询问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父母在外务工情况及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团市委副书记韩雪松鼓励他们,要勇敢面对现实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共青团组织将呼吁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就医、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积极对上争取军转退役军人子女爱心包

1月24日,按照团省委《20xx年“青春暖流”共青团送温暖军转困难家庭子女信息统计表》的要求,团区委积极沟通XX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统计全区军转困难家庭子女基本情况。经统计核实,全区符合资助条件的14周岁以下的退役军人子女共7人,经上报团省委,我区7名军转退役军人子女100%通过审核,1月30日,团省委为军转退役军人子女准备的爱心包已经邮出,春节前将全部邮寄到学生家中。

走访贫困户日记 篇13

2020年4月,为助推晴隆县的教育脱贫攻坚,黔西南州教育局成立了晴隆县脱贫攻坚“减贫摘帽”同心助攻团,作为教师的他被赋予了一种新的使命,成为了同心助攻团的一名成员。自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的舞台不只是教室里的.三尺讲台,不只是教书育人,还积极投身到晴隆莲城教育扶贫攻坚的工作中。

一、迅速进入角色,勇担脱贫攻坚重任。

新的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不仅任务重,责任大,而且担子重,压力大。但他敢于担当,紧紧围绕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全面分析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刻谋划了全办的教育脱贫攻坚的开展思路,建议中心校,在全办范围内再进行一轮走访摸排,为莲城办教育精准扶贫和控辍保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入街道走访,掌握相关数据。

在走访摸排中,他掌握了以下详实的数据,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晴隆莲城街道办现有人口10327户37158人,其中建档立卡1381户5523人。共有6-16周岁适龄人口4941人,其中建档立卡892人,非建档立卡4049人。6-16周岁适龄人口建档立卡学生中在校就读848人,在县内就读725人,县外就读123人,其中学前教育8人,义务教育766人,高中、中职73人,大专本科1人。未在校适龄人口中送教上门2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0人,九年级毕业42人,台账疑似辍学19人,已劝返销号19人。2019-2020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1022人,资助金额151.17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以上教育资助做到应助尽助。

三、不怕吃苦,以身作则,做群众贴心人。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群众,对同志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脱贫攻坚的种种难关和困难面前,他没有逃避和退缩,特别是在家中老人、小孩生病等困难的情况下,一直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为了确保晴隆莲城教育扶贫工作能如期完成“减贫摘帽”,不拖全县后腿,他选择直面困难,积极同工作组干部一起开会分析,研究对策,引导贫困对象共同渡过难关,克服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四、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教育脱贫风雨无阻

罗颖是他所教班级的一个学生,出生于农村家庭。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位同学上课经常走神,经常找各种理由请假,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人也变得沉默寡言。刘安雄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利用放学之余的时间进行家访。有一次在前往他家的路途中突然下雨,他冒着大雨跑到罗颖同学家,与他的爸爸、姐姐沟通,在交流时肯定了他在学校的优秀表现。通过多次耐心地教育、谈心、辅导,罗颖不再请假,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