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jht868.cOM 合同范本网】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关于增长率问题的应用题。

学习难点:

如何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学习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

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为了解决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生态问题、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某村村长为带领全村群众自觉投入“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率先示范.2002年将自家的坡耕地全部退耕,并于当年承包了30亩耕地的还林还草及管理任务,而实际完成的亩数比承包数增加的百分率为x,并保持这一增长率不变,2003年村长完成了36.3亩坡耕地还林还草任务,求①增长率x是多少?②该村有50户人家,每户均地村长2003年完成的亩数为准,国家按每亩耕地500斤粮食给予补助,则国家将对该村投入补助粮食多少万斤?

2.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于环保的情境导入问题,这是一个平均增长率问题,它的基数是30亩,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第一次增长后,即2002年实际完成的亩数是30(1+x),第二次增长后,即2003年实际完成的亩数是30(1+x)2,而这一年村长完成的亩数正好是36.3亩.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①30(1+x)2=36.3;(1+x)2=1.21;1+x=±1.1;x1=0.1=10%,x2=-2.1(舍去),所以增长的百分率为10%.

②全村坡耕地还林还草为50×36.3=1 815(亩),国家将补助粮食1 815×500=907 500(斤)=90.75(万斤).

三、例题学习

说明:题目中求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直接设增长的百分率为x,好处在于计算简便且直接得出所求。

例、某产品原来每件是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为384元,如果两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百分之几?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时间 基数 降价 降价后价钱

第一次 600 600x 600(1-x)

第二次 600(1-x) 600(1-x)x 600(1-x)2

(由学生写出解答过程)

四、巩固练习

一商店1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3月份的利润达到3000元,这两个月的利润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确到0.1%)?

五、课堂总结:

1、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严格审题,弄清各数据间相互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

六、反馈练习:

1.某商品计划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将售价提高20%,设每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列出的方程为( )

A.x+(1+x)x=20% B.(1+x)2=20%

C.(1+x)2=1.2 D.(1+x%)2=1+20%

2.某工厂计划两年内降低成本36%,则平均每年降低成本的百分率是( )

3.某种药剂原售价为4元,经过两次降价,现在每瓶售价为2.56元,问平均每次降低百分之几?

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自主探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导学提纲,了解本节课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

一、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1、请认真完成课本P39—40议一议以上的内容;化简上述三个方程。

2、你发现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能把这些特点用一个方程概括出来吗?

3、请同学看课本40页,理解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有关概念你觉得理解这个概念要掌握哪几个要点?你还掌握了什么?

二、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1、下列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

①②③

④x2+2x-3=1+x2⑤ax2+bx+c=0

2、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6x2=0(2)3x(x+2)=4(x-1)+7(3)(2x+3)2=(x+1)(4x-1)

3、若关于x的方程(k-3)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是多少?

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2=0,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5、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你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

三、反思:(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自查自省:(通过当堂小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

(1)(2)(3)(4)(5)(6)2、将方程-5x2+1=6x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次项是_________,系数为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2、关于x的方程(m2-4)x2+(m+2)x+2m+3=0,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作业:必做题:习题7.1

选做题:(挑战自我)p41随堂练习

1、已知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为何值?

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1+27mx+5=0是关x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3、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有一根为,则的值多少?

4、某校为了美化校园,准备在一块长32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修筑若干条道路,余下部分作草坪,并请全校同学参与设计,现在有两位学生各设计了一种(如图),根据两种设计各列出方程,求图中道路的宽分别是多少,使图(1),(2)的草坪面积为540米2。

(1)(2)

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

定义:一个未知数整式方程可以化为

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系数为a系数为b

教学反思

这次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优质。

课比赛,这次的优质课采用市里要求的1/3模式,这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谓“1/3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时间大致分为3个部分,1/3的时间个人自主学习,1/3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1/3的时间全班交流讨论。在1/3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每个环节1/3的时间只是大致的划分,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安排。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要准备好学案。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学案里,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可包括以下方面: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内容的范围、完成学习任务所要达到的程度、自主学习成果展现的形式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考虑周全,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一次性提出,内容上有梯度。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对自主学习方法和途径的指导要适度,既要满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又不能挤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其次,学习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教师要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充裕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只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上也要有较高水平,会发动学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再是,由于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少讲,要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能讲的教师就不要讲,要避免因为教师呈现自己的观点而打破学生的讨论。学生说完的东西,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就不要重复。教师对学习内容要点的讲解要有的放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在学生原有的水平上进行提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很精彩,是名副其实的优质课。

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构建本章的部分知识框图。

2、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章方程解法的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建立本章的知识体系,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教学难点

解法的灵活选择;例4和例5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问题:本章中,我们有哪些收获?(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构建本章部分知识框图)

二、师生互动

共同探究

1、复习概念

例1

例2

2、四种解法

(1)

解法及其关系

(2)

根的形式

x1=3

x2=4

(3)熟悉解法

例3用四种解法分别解此方程

(4)方法优选

3、方法补充

例4

4、解法纠错

例5

解关于x的方程

错误解法

正确解法

三、小结反思

提炼思想

我们有哪些收获?解方程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初中代数的方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数的开方、以及前三种因式分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掌握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是配方法和开平方两个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升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确配方法是解方程的通法,同时会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思考方面: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使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方面:结合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和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所有的方程都可以用公式法解决,感受到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渗透分类的思想;公式的引入培养学生寻求简便方法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会熟练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式

二、教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式的自主探究式与交流讨论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由旧知识引导探究一般化问题的形式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多交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学法: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分析讨论和分类归纳的方法,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铜锁亲自尝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复习导入——呈现问题——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1、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首先从旧知

问题(1)用配方法解方程2x28x90的练习引入,

问题(2)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化一般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配方使左边为完全平方式——两边开方——求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昨天的知识,进一步熟练钥匙并为今天做学的内容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好铺垫,达到“温故而知新”。

2、问题呈现:

你能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此处由一个特殊的旧知引导学生推导出一般的结果,希望学生学会由特殊性到一般化的思想。为降低b2b24ac推导的难度,化简、移项、配方、变形由我和学生一起探究完成,到(x这步时,提出 )

问题:①此时可以直接开平方吗?

②等号右边的值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③等号右边的值只跟哪个式子有关?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完成前四步,这样与利于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便于将主要精力放在后边公式的推导上。通过小组的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借助小组的交流完善答案,关键让学生会对掌握b24ac与方程有无实数根的关系,这里分类思想也是今后常用的一种数学思想,b24ac进行讨论,

应加以强化。

最终总结出:

当b24ac<0时,原方程无实数解。

当b24ac≥0时,原方程有实数解,

再进一步谈论:b24ac=0与b24ac>0时,两个解区别?

(b24ac=0时,两个相等的实数解,b24ac>0时,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由此可知,方程有解还是无解是由b24ac决定,即b24ac是方程解的判别式。

同时,方程的解是可以将a、b、c

的值带入公式x根公式”,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叫做公式法。

3、例题讲解

例4: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总结步骤:

1、把方程公成一般形式,并写出a,b,c的值。

2、求出b24ac的值

4、写出方程的解:x1= ,x2=

设计意图:规范解题格式,让学生体会数学课中的严谨的逻辑推理;体验并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从中让学生领会到由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想。

4、巩固练习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①x2x60

②4x2x90

③x2100

设计意图:

(1)熟悉公式法,强化解题格式,

(2)及时发现错误及时解决。

例5:解方程:x(x1)(x2)

化简得12212x3x40 2

强调:

①当方程不是一般形式时,应先化成一般形式,再运用求根公式。

②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解本例方程吗?

设计意图:明确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你观察分析题目后灵活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的速度。

5、课时小结

(1)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通过配方法求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推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按照公式法的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2)我扩展:(方法归纳)求根公式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专用公式,只有在确定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时才能使用,是常用而重要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求根公式。

6、布置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分层布置作业,适应新课标,让不同的学生各其所长,因材施教的要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通过“层层设疑”、“复习回顾”等环节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通过比较合理的问题设计巩固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机会,强化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并能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进对方程的认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难点: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四、学案

(1)预学检测

3x-5=0是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其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1)自学本P2—P3并完成书本

(2)请学生分别回答书本内容再

(二)主体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下列方程:

(35-2x)2=9004x2-9=03y2-5y=7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它们的左边分别是未知数的几次几项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一般形式?

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如x2-x=56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

x2-x=13x(x-1)=5(x+2)x2=(x-1)2

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

3x2-3x=5x+1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x2-8x-10=0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10。

学生练习:书本P4练习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

3.在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反思

方程ax3+bx2+cx+d=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条是a=0且b≠0,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条是a=b=0且c≠0。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P4习题1.1A组1.2

(2)选做题: 若xm-2=9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试求代数式(m2-5m+6)÷(m2-2m)的值。

九年级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7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从实际问题入手,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难点:探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教学突破:

1、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主要看是否满足三个条件:

(1)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均是相对于一般形式而言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若要确定各项的系数,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另外,一定要注意符号,尤其符号不能漏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在长30米,宽20米的矩形场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道路,余下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的面积为500平方米,求道路的宽度?.

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文字转化为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由学生独立思考,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

问题2:

参加一次商品交易会的每两家公司之间都签订一份合同,所有公司共签订了45份合同,求有多少家参加商品交易会?

二、启发探究获得新知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经整理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说明:(1)由一问题得到2个方程,由学生观察归纳这2个方程的特征,给出名称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征:a)整式方程; b)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c)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眼疾口快:

请抢答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4)5x+3=10

说明: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试一试:

例1、下面给出了某个方程的几个特点:

它的一般形式为

(2)它的二次项系数为5;

(3)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倒数的相反数。

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的一元二次方程

说明: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三、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小试牛刀: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

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5x 2 -1= 4x;

(2)4x 2 = 81;

(3)4x(x+2)=25;

(4)(3x – 2)( x + 1 ) = 8x - 3

说明:巩固练习学生整理一般形式的方法,并准确找出各项系数.此环节可找学生口答结果.另让学生落实将刚才教师板书的整理一般形式的过程,再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1)小区2013年底拥有家庭轿车64辆,2015年底家庭轿车的拥有辆达到100辆,若该小区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同,求年平均增长率x;

(2)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求矩形的长x;

(3)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21场比赛,有多少队参加?

说明:这几题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以此题为例,教师板书整理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任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准确找到各项系数.

教师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关注:

(1)由一个学生列出方程,并解释解题方法,教师进行引导,点评,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认同.

(2)教师在归纳点评过程中,应注意把两队只打一场比赛解释清楚,以便学生理解题意.

(3)整理一般形式后,教师应强调整理过程中应用到的等式变形方法,如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去分母等.

(4)让学生指出各项系数时,教师强调系数须带符合.

例2、当m取何值时,方程(m-2)xm2-2+3mx=5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此题由学生思考,讨论,并由学生给出结果并进行解释.

说明: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此题目在上一题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难度,第(1)题须强调先进行整理,再考虑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第(2)题须先求出m值,再代入二次项系数中,验证是否为0,得到结果.

(2)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把整理的一般形式书写在黑板上,以便全体学生理解.

(2)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把整理的一般形式书写在黑板上,以便全体学生理解.

四、归纳小结拓展提高

1、问题: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说明:小结反思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2、还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21.1第1、2、3题.

板书设计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并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表示二次项系数,b表示一次项系数,c表示常数项。

例1.例1、下面给出了某个方程的几个特点:

它的一般形式为

(2)它的二次项系数为5;

(3)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倒数的相反数。

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的一元二次方程

例2、当m取何值时,方程(m-2)xm2-2+3mx=5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如能否积极的参加活动,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等等,而不是仅局限于学生列方程,判断学生各项系数的正确与否。

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鼓励大胆质疑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