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师一捆带5根磁性小棒,学生各20根)、小黑板卡片(填空题)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知道9加几都有哪些算法了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以及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

【教学准备】

计数小棒,小花,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读算式,说得数。

出示题目卡片:

10+1=10+3=10+5=10+7=

10+2=10+4=10+6=10+8=

师:为什么大家都算得得这么快呀(因为10加几就是十几)

师:原来十加几,就得十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感知凑十法

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看!运动会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我们就来看看小朋友发牛奶的情况吧。

(1)箱子里有几盒你怎么知道的

(2)请你上来数一数。外面有几盒一共有多少盒怎么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2、多种算法的交流

9+4是不是等于13呢那你是怎么算的呢

(1):小朋友有想法了,请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2)师:谁来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a、接着数数10、11、12、13;

b、凑十法:移动牛奶盒,将右边1盒拿到盒子里就是10盒了。

师:这几个小朋友都用到了10,看来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的好朋友。

3、学习凑十法

①动手操作、交流

师:老师听明白了,有的孩子是用以前学过的数一数或推一推方法来算的,还有的小朋友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借助10这个新朋友来帮助我们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摆一摆、算一算。

(1)师:看屏幕我们用这里的格子图代替牛奶箱,用圆片代替牛奶,箱子里有9盒,我们就摆9个,外面有4盒,就在外面摆4个,摆好后,坐坐好。9+4该怎么算,你能想办法移一移,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吗?

请生上台演示。

(2)语言描述凑十的过程:从外面拿出1盒牛奶放进去,也就是把4分成1和3,箱子里面的9和1就凑成了10,10再加3就是13 。

生:完整地说一说,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就是13、

(3)感知简便

师:我们从4里面拿1个给9,凑成10,这样9+4就变成了10+3,你感觉这种方法怎么样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9加几的好朋友。像这种先凑成十,再相加的方法,数学上我们称为凑十法。

4、再次操作,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师:你现在会用这种方法计算9加几吗请看题单第2题。

摆小棒:

(1)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边摆边说,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2)9+5等于几呢你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算出结果!再把算的过程填在方框里吗。动手试一试吧。

(3)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汇报)

(4)哦,从5里面拿1根给9,凑成10,9+5就变成了10+4,计算就简单了。

5、圈小花:

(1)看来孩子们都会凑十法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完成题单第3题——圈一圈,算一算。圈的时候,要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结果。

(2)展台展示1个小朋友的作品,请这个小朋友介绍他的想法。

三、游戏练习,巩固凑十法

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把9加几的变成了10加一个数来算比较简单,如果不摆小棒、圆片,你们还能把9加几变成10加一个数吗?

1、变变变

a、出示游戏规则

那好,我们就来玩一个“变变变”的小游戏。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准备的卡片,一张一张地,摆在桌面上,(师示范摆桌面上)摆好了就坐端正。仔细听好游戏的玩法,老师出一张9加几的卡片,你们就大声地说:变变变!变成10加几。我们先来试一次,请看大屏幕。

b、教师课件出示9+2,带着说:变变变,变成10+1

c、教师课件9+6,学生大声说:变变变!变成10+5

师:你变成的多少为什么我们把9+6分解成9+1+5,9和1凑成10,就把9+6变成了你们手中的10+5

d、教师课件9+3,学生变变变

2、找规律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计算了9+2=11,9+3=12,9+9=18

①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9+几的算式,一起小声读一读,边读边观察,这些算式里都藏着哪些数学小秘密。

②生自由发言: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追问:少的1去哪了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结合这个算式说一说吗

计算9加几时,从一个数里分1个给9凑成10,就把9加几变成——10加一个数再计算比较简单。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摆牛奶、移小棒、圈小花这些活动来学习的9加几。那8,7,6加几时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吗又该怎样凑十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走进下一节课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关键:

观察比较中认清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

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平面图,

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加深认识。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出示3 6页l,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自由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六、小结作业。

辨认中巩固新知。

玩乐中巩固新知

七、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凑十法”,能逐步脱离实物正确口算8、7、6加几。

2、在观察、交流、比较中的活动中,理解并会运用“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计算规律,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信心,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方法,如点数、接着数、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和“凑十法”等,其中“凑十法”是进位加法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过程简捷等特点。即体现了十进制记数法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后继的学习的基础。

通过前测发现,一些学生能正确计算8、7、6加几,但在访谈中发现学生是在学前经过了家长的反复训练,只是能知道计算结果,不明白计算方法,属于机械的计算。

重点难点

逐步脱离实物正确口算8、7、6加几,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复习数的组成)

2.今天我们一起乘车去公园,看看谁能准确的算出车票上的结果?

选择9+4借助摆小棒说明计算方法?

活动2【讲授】从具体到抽象,真正理解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大家看,汽车来到了公园门口,这里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们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出示主题图)

(2)生汇报并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①数的②接数法③8+5

2.动手操作,理解计算方法

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填写框架图,再现计算方法。

4、回忆,形成表象

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8+5的计算方法。

活动3【讲授】脱离实物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1、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抽象出算式。

师:到了中午,同学们都饿了,大家一起来到快餐厅,(课件出示:一些食物及售价,由教师介绍。)

师:如果每个人可以买两个食物,你最想买什么,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请你把算式写在纸条上。

教师将学生写的算式贴在黑板上(贴的时候分成两组,一组是大数加小数的算式,一组是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2、自主探究,感受多种计算方法。

师:你会计算哪道题?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

(1)重点说“凑十法”,体会凑十法既可以拆大数也可以拆小数。(板书框架图)

(2)感受“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计算规律。

学生先计算一个大数加小数的题如9+8,说明计算方法,这是学生的计算应该完全脱离开实物。然后再从黑板上找到8+9的算式,问你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吗?用的什么方法?把两个算式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最后找出有同样规律的一组算式。

(3)任选一道题,把你喜欢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填一填。

(1)比8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

(2)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3)1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2、直接说出计算结果。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能发现什么?

7+4=6+5=

7+6=8+7=

5+6=8+3=

7+8=6+7=

3、在○里填上“”>“<”或“=”。

6+9 ○ 16 18 ○ 8+8

7+8 ○ 8+7 7+5 ○ 7+6 8+5 ○ 6+5

4、老师也有一些购买食品的方案,请直接说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食物1食物2总价钱

8元9元8+9=

8元8元8+8=

8元7元8+7=

8元6元8+6=

8元5元8+5=

8元4元8+4=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知识延伸

1、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棒极了,那你们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

2、拓展:请大家回家完成一项任务,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算一算自己买完食物后还剩多少钱?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让学生根据第一幅图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课前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运动吗?喜欢哪些运动?瞧!操场上喜欢跳高的小朋友正在联系跳高呢。(出示情境图)我们不仅要向他们学习,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还要利用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从画面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两部分?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写一写,再在小组里交流。

提问:谁能把自己想到的4道算式说出来?

板书:8+1=9 9-1=8

1+8=9 9-8=1

提问:你能指着图说说8+1=9表示什么意思吗?1+8=9呢?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个人,所以虽然8和1在算式里换了位置,但结果都是9。

提问:谁能指图说说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呢?

指出:把这两道算式联系起来看,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过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所以两道算式是紧密联系的。

小结:从刚才四道算式中可以看出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

2. 教学“试一试”。

请小朋友拿出9个花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不过1个和8个除外,然后再写出4道算式。谁来把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算式说给同学听听?如果不看图片,那你会怎样计算4+5呢?9-4呢?(引导学生用分合去想)

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减法算式呢?(完成课题的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样带劲,小蜜蜂也赶来了,它想用数字卡片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谁的摆法多,它就把花香带给谁。(同桌互摆互看)

谁来说说摆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小金鱼看到你们很顺利的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出题考考你们,它说9减几,你们就把得数的数字卡片举起来。谁愿意扮演小金鱼?计算9-6时,你是怎样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想一想,你能填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

同桌互说。谁能把自己想到的算式说出来?(指名先说加法,再说减谁能有次序地一个不漏地把加法算式说出来?减法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

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

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1)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2)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2、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3、4、5各数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外一种分法。

2.能够熟练应用分与合。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出2、3、4、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5的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拿3只桃子拿在一只手上。

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指名学生上讲台演示,并说一说两只手各拿了几只。

2.提问:你还有其它方法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操作。

3.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板书:分与合)

二、实践操作,学习新知1.教学4的分与合:

(1)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谈话: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它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请你用小棒代替4只桃子,自己动手摆一摆。

(2)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能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请学生上台一边说自己的摆法,一边演示桃子是怎么分的。(教师板书学生说的4的分的式子)

(3)提问:动一动自己面前的小棒,你能得出4的其它分法?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4的其它分法。

(4)提问:4有这么多种分法,如果让你说出4的所有分法,一个不漏掉,你会按怎样的顺序说?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5)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可以根据黑板上4的分的式子来说4的合成。

2.教学5的分与合

(1)(张开左手手掌)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你能把自己竖着的5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有多少种分法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2)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对能按照一定顺序说的和使用联想方法的学生给予鼓励。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有次序地记住5的所有分法。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大家已经知道了4、5可以分成几和几。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又可以分成几和几呢?请你们用小棒先摆一摆,和同桌说一说,再在书上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火车上的数还没填完,你会填吗?学生做完后,同桌检查,全班反馈。

3.“想想做做”第4、5题

(1)引导学生:你能看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吗?请你接着画。

(2)请大家在“日”字格里写数,看谁写得最好看。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